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通用5篇)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通用5篇)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1

歷史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潛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資料編排突出了對這種潛力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首先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在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是就應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潛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歷史是一門不斷髮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就務必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能夠使用歷史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

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用心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好處。歷史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資料,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能夠討論本課的問題,而且能夠用歷史發表自己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老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潛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或者是説與本堂課毫無聯繫的話題,這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去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簡單,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就應用何種姿態應對學生。老師在不能體罰的狀況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2

要想提高教學技能,上好歷史課,我覺得應該從多方面備課,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氣氛活躍,吸引學生的注意。

首先,教師要做足課前準備,不僅要吃透課標、教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設計,而且要對引入、設疑、組織討論、訓練、反饋、小結等各環節進行精心準備,同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提出預習提綱,佈置學生預習課本等;其次,要重視課堂導入,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可以通過故事、遊戲、懸念等方式使學生從上課前的自由狀態迅速轉向集中注意;再次,要精心組織討論、探究過程,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巧妙設計,精心組織,要使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牢固掌握知識,發散思維,提高能力,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建立課堂學習小組,構建互動機制,還要控制過程,提高效率,要重點講解,精心引導,使討論、探討過程來訪而不散亂,小結應該多樣化,可以用教師小結、學生小姐、分組小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節歷史課,需要我們課上、課下付出許多努力,這樣才能上一屆有效的課。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3

一、從歷史教學的三大任務的完成情況看

第一、在知識傳授方面,總體看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具體來説,一是在貫徹整體知識結構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展脈絡,尤其還要重視對內容的深廣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規定,便於有的放矢地教學;二是要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化,即將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

第二、在學生的智能培養方面,雖已有所側重,但與素質教育的智能培養目標尚有很大的距離。這也是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要想使智能培養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應從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入手,具體説:一是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閲讀教材、思考問題,並進行思辯性的討論;二是教師講授的側重點應從歷史過程為中心轉向歷史發展的邏輯聯繫為中心;三是歷史教學要聯繫實際,要談古論今,發揮歷史的明理、鑑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總體看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是個普遍現象,當然學科的思想教育的陣地作用也就遠未得到充分地發揮。思想教育的內容籠統地講,在中國史教學中要着重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在世界史教學中主要是審美觀、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於世界史部分。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應試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歷史教師應引以為戒,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予以重視和進一步地落實。

二、從教學方法看還比較單一、陳舊

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突出很多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傳統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提倡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啟發式教學。據統計,目前教法已有14類72種之多。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並且要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駕馭知識。

三、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底來看,還有待於進一步強化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這裏從三點來談一下個人想法:

第一,關於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問題。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範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

第二、關於歷史教師的語言問題。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準確、無誤;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樸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第三、關於歷史教師的板書、板畫問題。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裏不作闡述。只想説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説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説邊寫。板畫。筆者只想談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可惜在教學實際中,其落實情況是不盡人意的。故筆者建議歷史教研指導部門,應加強對教師自繪地圖的基本功的監督和指導。此外,在目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還存在着教學信息反饋不及時、教學評估不盡科學等問題,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4

在教學中如果能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就能得到充分發揮,而過去歷史課教學中“以教代學,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將會成為歷史。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比較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發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教師直接告訴他。當然,在“探索”式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只不過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權威講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建議者、指導者,在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老師要注重啟發、引導,少一份指責,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特別是當學生表述的內容與教材中的知識點觀點不一致時,千萬不能較易否定學生的話,否則,他“探究”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

我們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環境、機會,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探究式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5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

教師能否把握好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能否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亦即教師的自我監控。因為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與修改,教學內容的安排與組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變換,教學活動的檢查以及教學信息的反饋評估等,都需要教師綜合各方面信息進行分析與判斷,做出相應的決策,並付之於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監控具體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具體又通過了“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所以,我認為教師教學監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維”,教師的監控能力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中。

一、悉心溝通,不斷嘗試改進。

嘗試改進是在反思教學的問題所在和教師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並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老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溝通,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二、細心體會善於發現問題。

善於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發現問題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三、潛心研究,勤於調整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勤於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助措施的實際效果。可以説,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解決,如果已解,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發現又出現新問題,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的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文言文詞法句法時,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缺乏知識遷移能力。某個詞在此文中的意義與用法均掌握了,但一旦在另外的語言環境中出現,就缺乏聯想能力和應變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勤於調整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r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