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計算器應用》的教學反思

《計算器應用》的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們在開學的時候就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了本學期的教本研討,對各班的教學內容以書本為主做了些調整。數學對於學生來説本就是枯燥乏味,再加上計算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所以我們班的學生在計算上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根據這種情況,在各位老師的研討下,本期我們班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大塊一是計算器教學(10以內的加減);二是元的認識。

《計算器應用》的教學反思

在進行了計算器的認識及基礎教學後,就進入了計算器的應用,利用計算器計算10以內的加法。本堂課在常規教學後,我就板書了“3+2=()”。首先我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讀題。然後我點名B類學生讀題,同時要求c類學生跟讀題。最後教師用計算器演示“3+2=()”的計算過程,並要求學生跟着老師一步一步的用計算器計算。在這裏我着重強調了在用計算器計算時①在計算器上按下“Ac”符號(即歸零);②在計算器上按下數字3③按下數學符號“+”;④按下數字2;⑤按下“=”於是結果就出來啦。這樣的教學後,我就再板書“3+1=()”讓學生嘗試自己用計算器計算。老師巡迴指導。這樣一遍後。我又詳細的講解計算過程,同時演示,要求學生跟着老師一步一步的練習。接下來在讓學生自己練習。

本以為學生在計算器上能找到數字(1-9)及數學符號後就能順理成章的完成10以內的加法。當放手嘗試讓學生自己完成練習的時候,按下符號“Ac”歸零學生都能記住,可計算過程就開始亂了。有的學生沒有按下“+”就按下“=”了;有的學生只管不停的按數字;有的學生只是側耳傾聽計算器的音樂了。整個感覺就亂了。一堂課下來只有A類學生中有兩個學生完全掌握了用計算器計算10以內的'加法,其他學生都停留在按數字或數學符號上了。且在這個過程中指令的聽從也顯得比較差了。

針對本堂課,我個人認為計算器的應用教學應該循序漸進。在學習計算器的應用之前,學生應該可以進行配對、具有手眼協調能力、擁有即時記憶的能力。除此之外:①學生一定能認讀和書寫數字1-10;②學生能在計算器上找到並按下數字和數學符號,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習慣聽從老師的指令來操作。所以這是一個慢節奏的過程,一定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讓學生很熟練,不關注計算器的音樂而是習慣聽從教師的指令進行操作了,接下來才能下一個計算過程;③就是用計算器進行操作計算了。前面兩點沒有做好,沒有達到很熟練的程度,那麼第三個環節“計算”就沒辦法完成了。

所以我覺得自己有點急於想讓學生學會計算器應用了,而忽略了在使用計算器時應具備的一些能力。使得課堂只是針對了A類學生和少部分B類學生。而其他學生沒法融入自己的課堂,而只是沉醉於計算器的音樂了。

我們通常會説“孩子,你慢慢來。”這句話必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老師和家長先慢下來,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有餘地和時間慢慢地進步。他們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標籤: 計算器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g49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