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自主探究數學教學反思

自主探究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課標指出:課程改革要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究學習,主要指教師通過創設有效情景,引導學生遵循數學知識的形成規律,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其關鍵在於能否創設激發學生認知內驅力、激活其思維的問題情景。

自主探究數學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首先引導學生説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關係,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係呢?先讓學生猜一猜、然後再進行活動探究。

1.觀察。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拉成一個高短一些的平行四邊形(如圖):

思考:

①第二個圖形與第一個圖形比較,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②如果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度沒有變,高變長了,面積會怎樣變?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高有關。

(2)把一個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往裏推,得到另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

思考:

①第二個圖形與第一個圖形比較,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②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高不變,底變長,面積會怎樣變?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有關。

2.操作。

(材料:每個學生都準備有若干個畫有小方格的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

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之間會是什麼關係呢?

(1)學生任選一個畫有小方格的平行四邊形,數出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幾釐米,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學生數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用剪、移、拼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數出長方形的面積(也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有少數學生是直接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數)。

(2)通過活動,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操作活動不僅有利於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有利於引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創設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即恰當地提供誘因激疑,引思,激發自主探究,體現探究發現的學習軌跡,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感知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一些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理解。

為此,教師要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問題情境,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去理解一個問題是怎麼提出來的、一個新的知識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到的,以及這個結論是如何被應用的。通過這樣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盡力使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得到落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wv3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