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

《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

《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鋭角和鈍角》。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並已經建立了正確的表象。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並能夠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

經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會用相關的工具畫出直角、鋭角和鈍角,通過看、説、做、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並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鈍角。知道鋭角、鈍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辨認鋭角、鈍角。

根據小學生好動、精力容易分散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在圖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徵──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讓學生在角的家族裏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裏。學生先自己探索,然後和同桌交流,準確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鋭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利用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直角。讓學生感覺又像直角又像鈍角,產生爭辯。然後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難點。通過

“走進生活找鋭角和鈍角”、“利用身邊的物體做鋭角、鈍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畫出鋭角和鈍角”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課外延伸讓學生應用鋭角、直角和鈍角設計活動小人,加深了對這三種角的認識,又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個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還滲透了數學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也有處理得不好的地方,請各位老師給我多提寶貴意見

《鋭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2

《鋭角和鈍角》是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一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角的`認識,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認識《鋭角和鈍角》,並達到會區分。結合本節課的教學以及中心校領導常規聽課所提出的建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如下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成功之處:

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種形式,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對《鋭角和鈍角》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機械的理解和記憶上,而是經歷了一個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如:讓學生去觀察教室裏哪兒有角?是什麼角?讓學生用肢體示範各種角,紅領巾有哪些角等,使學生從小就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任務。課前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一教學環節:用紙折一折、用筆畫一畫、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鉛筆拼一拼鋭角和鈍角,但是我先選擇了用紙“折一折”的方法,動手操作的時間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所以也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畫一畫,拼一拼,”由於方式比較單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樣也就沒有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課下我進行了反思,我應該放手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動手做,而不是按老師規定的“折一折”一種方式,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學生的興趣一定會投入到學習中來,時間上也會很充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凡是學生能夠完成的,老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要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親自動手去驗證、去感悟。如一個學生説紅領巾有一個角是直角時,我沒有讓孩子去親自動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驗證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麼角,而是我代替這個學生來完成了,如果當時我給這個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經歷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我想要比老師的講解印象深刻,效果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qxo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