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畫楊桃》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畫楊桃》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楊桃》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畫楊桃》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畫楊桃》教學反思1

《畫楊桃》一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學中把握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一、理出主線。第一自然段講父親叮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而最後一自然段第一句話又講“老師的話同父親講得那麼相似”。我就抓住一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粗讀文章,老師到底説了什麼呢?這樣,就理出了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憑藉。

二、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細讀文章的興趣。教學時,我把楊桃放在講台上,讓學生從前排靠邊的座位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激發閲讀與思考的興趣。

三、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我先利用教師和同學們態度的對比,教師神情的變化,鋪設出一個吸引人的懸念。再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教師態度的關鍵詞“走到”、“審視”,教師這樣做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樣,重視了文字的訓練過程。接着,為了聯繫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步理解教師説的話。教學中,我分步設計了“老師是怎樣做的?”“老師説的話和他的做法一樣嗎?”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師説的話。老師説的話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後,運用清晰,節奏鮮明的語言做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開頭理出主線時提出的問題“教師和父親的話為什麼那麼相似?”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為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緊扣主題加以拓展。因為,只講畫畫,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話中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含義確實是一生受用的。“從實際出發,實是求是”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自己。文中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對自己而言。不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樹立自信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親自參加實踐活動,才能獲取“一生受用“的“教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畫楊桃》教學反思2

在教學《畫楊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設計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容易學懂呢?我反覆揣摩,終於想了這樣一套教學思路。

一、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上《畫楊桃》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次,然後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因為我認為:孩子們讀書後,都應該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因此,老師沒有向學生提出任何問題,而是請學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來説一説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感覺、感受和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從學生的發言和質疑看,他們理解的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上。至於“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一生受用”等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根據這種情況,進入了下一個步驟。

二、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為了上好《畫楊桃》,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請學生朗讀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課文。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並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通過“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藴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説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説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為此,我以為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調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評價,深入領悟

在學生作畫過程中,老師收集了幾幅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品,並把學生的作品用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以作品的作者讀沒讀懂課文”為題,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我覺得很有效果,經過這一番評價,學生較深刻地領悟了課文中藴涵着的道理。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老師始終堅持聯繫課文語句去評説實踐中的實際事物,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閲讀,提高認識能力。

四、把握重點,跳出課文

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後,老師還教給了學生一種普遍有用的閲讀方法。不僅如此,老師還把上課初幾個同學的質疑,迴歸給提問題的同學,學生已經能夠回答當初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又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並討論“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義。最後還引導學生“跳”出課文,從《畫楊桃》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

《畫楊桃》教學反思3

上完《畫楊桃》一課,步履輕快地走出教室。是那楊桃誘人的清香,還是孩子們那喜悦的眼神,讓我的心如此燦爛?

《畫楊桃》一課,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沒什麼可以説的,因為文章內容看上去並不難懂。可是要真正讀懂它也並不是件易事。怎樣設計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容易學懂呢?如何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我有意請學生朗讀課文中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句子。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並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通過 “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藴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説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説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為此,我以為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調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當然對我們老師也是有益的,成功的課堂會讓我們的心兒幸福得像花兒開放……

《畫楊桃》教學反思4

《畫楊桃》一課,感覺這篇課文好難上,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因為篇幅較長、訓練點較多而讓我傷神許久。如果按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因為文章內容看上去並不難懂,可是要真正讀懂它也並不是件易事。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這一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出主線。

我從最後一自然段入手,讓學生了解一生受用的含義,然後帶領學生看看父親 和老師都説了什麼話會讓作者一生受用,直接切入到第一自然段。講完父親的話,再將老師的那一段話。這樣,就理出了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憑藉。接着我通過引導學生提問,共同思考討論:“老師的神情為什麼變得嚴肅了?最後為什麼變得和顏悦色?”“老師為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提問讓學生實地觀察後才説出道理?” 通過師生共同研討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課文包含的道理。最後把老師和顏悦色講的那段話和父親説的話找出來反覆讀,使學生懂得了“畫楊桃”這件事中藴含的深刻道理。

二、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藴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剛開始學生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就基本明確同學們由“嘲笑”到“慚愧”,抓住這一點,我馬上讓學生想象,該怎麼讀好這兩句,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我模仿課文,在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帶上了表情動作。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閲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三、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我先利用教師和同學們態度的對比,教師神情的變化,鋪設出一個吸引人的懸念。再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教師態度的關鍵詞“走到”、“審視”,教師這樣做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樣, 重視了文字的訓練過程。接着,為了聯繫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步理解教師説的話。教學中,我分步設計了“老師是怎樣做的?”“老師説的話和他的做法一樣嗎?” 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師説的話。老師説的話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緊扣主題加以拓展。

這節課的最大不足是:我對我們班的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過回答得還不錯。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講老師的話時自己脈絡不是很清晰,導致這部分佔用了幾分鐘的時間。

總的來説,語文學科的複雜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複雜性。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閲讀教學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楊桃不好畫,人生的風景亦是。這些孩子,大概還要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對文中的真義有更切實的感受。而這樣的過程,我們只能順其自然。

《畫楊桃》教學反思5

《畫楊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三組關於“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主題中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上課之前讓同學們欣賞了幾張楊桃的圖片導入課題,從“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為突破口引出父親的話以及老師對同學們的教導,點明父親 和老師話中所藴含的道理。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了幾處標點符號的作用,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説話;聯繫實際説説生活和學習中類似“畫楊桃”的事,進一步明白老師對同學們的教誨;還做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能夠聯繫課文並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文中的人物説説心裏話,從而昇華主題。之後便是對生字寫法讀音的強調與練習。

第一次上課的教學反思,想主要談談自身所存在的問題:《畫楊桃》這一節課準備了將近兩週,教案也差不多背過了,但自己在講課中仍舊很緊張。

首先,剛上課的時候忘記喊“同學們,上課”就直接想導入課題,在於老師的提醒下又進行了課前的這一環節。接着便是在強調生詞中某些字的讀音時,一時想不起“多音字”這個詞,好在最後還是想起來並較為順利地繼續進行下去。我只準備了兩個多音字的講解,同學們卻提出了我沒涉及的另外兩個多音字,我不是很確定,只好留到下節課給同學們解答,這一環節出了錯,一慌就忘記讓同學們齊讀生詞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一件事,希望以後能夠穩穩當當的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在第一課時講解課文的時候,語言不是很連貫,中間有個地方卡殼了,聲音有些小,語速也有些快,有的話説的不是很清楚,對學生的引導不夠,語言不夠生動,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問的可能不是很明確,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舉手回答問題並能答對的同學不多;作為老師,自己的面部表情有些僵硬,對同學的評價不是很到位,好幾次都以“很好”來評價同學,學生可能沒有得到老師相應的肯定,導致情緒有一些小低落,這個方面亟待加強;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不高,不太會總結學生的話來自圓其説,課文中藴含的道理滲透不夠,重點的語句應該讓同學們多讀幾遍;叫錯同學的名字,導致自己有些尷尬,表現的不夠大氣。

最後,在第二課時昇華課文做練習時,能夠根據自己之前的反思以及於老師和實習生老師給我提的建議,做了進一步的改正,提高了自己的音量,放慢了速度,糾正補充了上節課遺留的問題,能夠運用肢體語言來引導同學們回答問題,心情也比第一課時放鬆了很多,能夠較流暢的講完剩下的內容,算是有些進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這節課上的有些趕,一直想盡快結束,導致忘記讓同學們開火車讀生詞,並且在讓同學們聯繫實際談生活、學習中類似“畫楊桃”例子的時候引導不夠,只有兩個同學談了一下,自己也沒有很好的評價總結學生所説的例子。識字環節之後應讓學生再齊讀幾遍生字,加強記憶。

這麼總結下來,自己最大的不足還是在語言的運用這一方面,如何自然流暢的表達是我今後最應下功夫的一塊。

針對上面的不足,在下次上課以及以後的每一節課都應儘量做到:聲音洪亮有穿透力,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速放慢,能夠簡潔明瞭提出問題;面帶笑容,給予學生滿意的評價;開動腦筋,在實踐中總結能夠提高課堂氣氛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自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去,真正的體會到做老師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3lx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