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1

《人之初》這一課精選了《三字經》的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講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個片斷講述了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正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所以本課的學習更應該激發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正因為本課的.特殊性,教學時比較有特點的是新課導入環節,引導“周處自新”的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在故事中理解課文前兩句的含義。另一方面就是在課堂結尾的拓展延伸環節,借用有趣的視頻動畫講了“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的小故事,讓同學們進一步感受《三字經》除了含有豐富的知識還有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並且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學生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從而激發學生課後閲讀的興趣。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2

《人之初》選自《三字經》,是學生們在幼兒園時就已經熟讀成誦的內容,如何讓他們在一年級的課堂上有更多的收穫,是我備課時思考的重點。比較有效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內容的拓展。教學導入時,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經》的介紹,讓學生們對傳統國學多一些瞭解。課堂結尾處,我出示了關於“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的相關句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字經》除了含有豐富的知識,還有有趣的故事,激發他們課後閲讀的興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講解肯定會讓學生感覺乏味,所以,課堂上,我鼓勵孩子們先説,其他孩子補充修正,最後我再説。課堂上,孩子們的碰撞還是蠻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遷”,真有孩子以為是小狗不叫,然後看到字又覺得納悶,是輕鬆的氛圍,讓他有勇氣提出了心中的想法。還有“幼不學,老何為?”班裏古詩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其他孩子理解這句也容易多了。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3

本課雖然是識字課,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寫字是教學重點,但是由於本課內容節選自《三字經》這一經典的兒童啟蒙讀本,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多介紹了一些有關《三字經》的知識,以激發學生對傳統國學的興趣。比如,上課伊始,出示《三字經》的書籍圖片,通過生動有趣的介紹激發學生對《三字經》的學習興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的意思從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課文學習結束時又出示《三字經》中關於“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的句子,通過拓展故事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三字經》豐富的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發了學生閲讀《三字經》的興趣。本課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紮實地識字學詞、訓練朗讀,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對傳統國學的興趣,在學生心中播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這對學生來説,甚至是比學會字詞更重要的收穫。

一年級《人之初》教學反思4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響,忽視了教育,就可能會變壞。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還是教師給予得較多,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更多的討論交流的機會。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rxl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