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篇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篇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可愛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文中介紹了西沙羣島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部分,中心點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感情昇華點在:隨着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羣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整篇文章需要找出一個線索,在試教之前,我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線索,很多前輩的可都是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自我感覺不夠新穎,不夠提綱挈領。同時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想要讓這節課上得有心意,於是在這個方面我不斷地摸索、嘗試,但是最後敲定的線索還是地點的轉換。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八個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羣島的總印象。文章就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敍述的,但是脈絡並不清晰,我在備課時也想過按照這樣一個思路去講,但是又一想實際上物產也是風景優美的一部分,他倆是很難分割的。

對於本次課的新意,我嘗試了以下幾個點:

1、打印了幾幅海魚和海鳥的圖片,想講課時粘貼在黑板上;

2、將整個西沙羣島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試教的時候使用過,但是因為耗時間沒有被採用);

此外,板書設計得新穎、凝練是我追求的目標,一直在想怎樣讓這個板書高效呢?起初嘗試用簡筆畫將西沙羣島的各種景物勾畫出來,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浪費時間、沒有突出主題,後來我就採用了立體式板書,即將西沙羣島的海水、海灘、海島畫在黑板上,提綱挈領的各個部分的特點寫在板書上。副板書的內容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紹海水之所以五光十色的原因,將高低不平的海底用線條勾勒出來,並且用彩色筆將海水五光十色、不同顏色的變化表現出來。效果不錯,

本課的亮點:

1、文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總分總句式。其中包含四個“有的”,讓學生學會使用這樣的句式。在備課時,我在想:怎樣讓學生切實地掌握這個知識點?而且顯得不生硬、學生樂意接受,同時又能愈知識點於無形的教學中呢?於是我就想在講解海底各種各樣的魚兒時,先出示這四種魚兒的圖片,讓學生説喜歡哪一種,並且説出他的樣子,這樣就抓住了文中對這類魚描述的關鍵詞語和句式句法。學生喜歡説、而且能説好。

2、板書立體、新穎。

本課的不足之處:

1、線索在運行中有些散,感覺像牽着學生在走;

2、 “風景優美”成了主要內容,偏離了“物產豐富”這一主題;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本學期的教研課,我執教了《可愛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是語文教育出版社S版上冊二年級的第21課。從備課到一遍遍磨課,再到上課,我感受深刻,若用一句話概括,那便是:用心,“走進”課堂。

一、用心備課是基礎

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是備好一節課。對於教師而言,有效率的課堂基礎就是備課,只有備好課,才能有效把握課堂的各個環節,在短短的40分鐘裏,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從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備課的過程,是深刻發現自己不足的過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及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各種解決辦法,中間的所有環節和細節都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在備課時,《可愛的西沙羣島》的教學設計我連續修改了9次,大到教學環節,小到一句對孩子評語的預設,每一次的修改都讓我感受自己在精細備課方面還有很大的距離。幸運的是,王穎主任和二年級組的老師們給我一遍又一遍的指導和改正,才使教學設計最終比較完善,特別感謝她們!

二、用心試課是關鍵

實踐出真知。只有真實的課堂體驗,才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着不足,才能準確把握不同班級的孩子在同一問題上會有着怎樣的理解和看法;試課的過程中,才真正懂得哪些環節,哪些問題,哪些方法,哪些評價出了問題。在試講《可愛的西沙羣島》這節課中,通過一遍遍地試課,我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地方,來凸顯西沙羣島的可愛?”這個問題對於孩子們來説,描寫比較具體的答案可以直接在書中找出來,但要提煉出“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等四個方面是比較難的。於是再次指導時,我就偏重了在此問題上的方法引導,這樣,學生的困惑便迎刃而解。

三、用心“走進”課堂是目標

有效率的課堂,我想是老師們不變的追求,所以更需要用心!

1、關注學生,拒絕走教學設計。

課堂的立足點是學生,只有把心放在學生身上,關注課堂真實的生成,讓自己真正地“走進”課堂,這樣才使孩子們真正地成長!雖然我課前一直告訴自己要和課堂,和學生融為一體,但一走進那個環境,腦海中卻總浮現的是“時間到了,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如:在理解“五光十色”的時候,學生無法有效把握這個詞“色澤比較明亮、有動感”的一面,而在進行了初步引導後,學生説不出來,我沒有想辦法再去引導,而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因為所謂的“時間不夠”等等。那時,我心中裝的更多的是自己能不能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是學生本身。因為自己沒有真正地“走進”課堂,這就導致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激情始終沒有被調動到至高點來,課堂效率自然而然就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了。

2、增強趣味性,使課堂活起來。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味的課堂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會無限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愛上學習,因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對教師來説尤為重要。而結合本節課教學,明顯感覺到趣味性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想,自己必須更加註重課堂的趣味性。

3、加強讀書的引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讀書是語文教師的法寶,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只有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做到與書與共!所以,課堂上最亮麗的風景莫過於孩子們專注地讀書。本節課,我雖然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去讀,去感知西沙羣島的可愛,但有些地方依然做得很不到位。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努力加對學生朗讀的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總之,磨課、研課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而這次研課,是對我的又一次鞭策和鼓勵。接下來,我會從自己的弱勢出發,重新定位自己的課堂,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爭取在專業的路上,走得更紮實,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真正地、用心地“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幸福地去尋找語文上的那縷芬芳!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今天早上引領孩子們走入《可愛的西沙羣島》,因為這篇課文中字詞的運用非常準確,而且字字句句都寫得非常“詩意”,教參中也特別強調課文的第二、三、四這幾個自然段要作為朗讀指導的重點。於是,我就抓取了這一支點來組織我的教學,整堂課下來,有得有失。

至於像其他老師點評的注意能力的培養;評價語言豐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能做到真正的“簡簡單單教語文”,能“從學語文的角度教語文”等各方面的好評不再贅述。

下面就講講自己對這堂課中的幾個不足之處: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特級教師李衞東老師曾説:“語文課上目標不明,貪大求全,是語文教學的大忌。一篇課文要學的東西很多,想在一堂課上全面理解課文並學習與課文有關的全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和言語方法,是很不現實的。”

誠然如此,這是這堂課最大的問題所在。或許源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沒能很好地關注,或許是對教材的研讀程度還不夠深刻,沒能高屋建瓴地提煉問題。有時是偷懶,有時是因為各類班主任瑣屑的事情所煩擾,時間倉促之下,翻閲《教參》看課文的總體目標,有時就對它簡單地實施“分割”,然後按部就班、對號入座式地穿插到教學的各個課時中去就完事了。

今天的課堂,為什麼會讓聽課教師感覺目標很模糊?原因就在於自己在教學段與段之間、段內各句之間的內容時平均用力,教學就簡化成了面上的平鋪,而沒有縱深方向的梯度,從而突出不了亮點。有時亮點太多也就沒有了亮點!所以,今後在教學中還要積極關注、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做到每堂課後,回頭核對自己的目標是否設計得太泛、太空洞,這樣下來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利無弊。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蠕動”、“瑰麗”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語言文字之美。

能力目標:

1、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提高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生熱愛西沙羣島,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難點:通過理解詞句,瞭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方法:讀悟結合。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可愛的西沙羣島,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西沙羣島或説説西沙羣島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過渡:同學們説得真不錯,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學習。

二、探究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文,其它同學想: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寫什麼?

2、交流彙報。

3、出示西沙羣島圖,生進一步瞭解西沙羣島所處位置,同時從圖上整體感知西沙羣島的美麗。

三、探究2-5自然段

1、自由讀文,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從哪幾方面介紹的?

2、交流彙報。

3、師總結板書:海水、海里、海灘、海島。

A、探究海水段(2自然段)

(1)指名讀文,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2)交流彙報讀文所得。

(3)找出文中表現顏色的詞,並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等詞語。

(4)想“五光十色”能換成“五顏六色”嗎?為什麼?

(5)想象海水還有哪些顏色。[進一步體會海水顏色之多,之美]

(6)理解海水為什麼會呈現如此多的顏色,用“因為……所以……”説一説。

(7)根據理解感情朗讀,體悟海水這美。

(8)出示西沙羣島海水圖。[讓生進一步感受海水之美]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西沙羣島的海水,感受到了西沙羣島的美麗,接下來讓我們再到海底是什麼樣的,給你什麼感覺?

B、探究海底段(3、4自然段)。

(1)先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看看圖上有什麼?[從圖上初感海底的美麗、富饒]

(2)指名讀3、4自然段,想西沙羣島海底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點?從什麼地方看出來?讀文後你體會到了什麼?

(3)交流彙報

(4)師總結板書

珊瑚多各種各樣有的……有的……

海蔘多到處

大龍蝦威武全身披甲

魚多數不勝數有的……有的……

物產豐富

(5)理解“蠕動”、“威武”,引導生邊做動作邊理解這幾個詞,同時進一步體會它們的特點。

(6)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説話體會西沙羣島海底魚多。

(7)用一句話概括西沙羣島的海底給你的印象。

(8)生根據理解體會感情朗讀昇華的理解。

(9)對生朗讀不到位的'地方師聲情並茂地範讀。[用自己的情感染學生,讓生無形中模仿着讀,加深理解[

C、用同樣的方法探究海灘段(5自然段)。

讀——想——找——悟——讀

讀文寫了什麼找特點體會到什麼感情讀

有什麼特點有何感受昇華理解

過渡:五顏六色數不清的貝殼很吸引人,龐大的海龜也特有趣,西沙羣島好玩的地方很多,下面讓我們再去“鳥的天堂”看看吧。

D、探究島上段(6自然段)

(1)發揮想象,説説你想象中的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

(2)讀文看課文中是怎麼寫的?課文中“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找出相關詞句,進一步體會鳥多。

(3)根據理解感情朗讀。

(4)師範讀後生感情朗讀。

(5)用最簡略的話説出西沙羣島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E、齊讀最後一段,學習作者先總寫,再分寫,最後再總寫的寫法。

四、訓練設計“課文內容我知道”。

我知道西沙羣島在,是我國的,課文從、、、這幾個方面介紹了西沙羣島,海水寫了多,海底寫了、、、和

,主要寫多,海難上寫了和多,島上寫了多。

五、作業超布

1、以導遊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西沙羣島。

2、課外閲讀《美麗的小興安嶺》或《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3、積累用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詞語。

板書設計:

25、可愛的西沙羣島

總説分説總説

風景優美海水:顏色多

海底:珊瑚、海蔘、龍蝦、魚(多)

物產豐富海灘:貝殼、海龜(多)

海島:鳥(多)

反思:本篇課文篇幅較長,要掌握的東西較多,所要培養的能力也較多,故在教學中必須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採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力求通過讓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讓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掌握一種吸收、處理,運用知識的方法去拓展生的學習領域,發展新的思維、語言,提升多方面的能力,通過教學我自認為教學設計較為合理成功,尤其是在第3、4自然段的教學中有幾個詞需要生理解,如“蠕動”、“威武”這幾個詞生理解起來較抽象,在教學中為了節省時間,並且形象具體地讓生理解,我引導生借用肢體語言,通過做動作來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把抽象的東西直觀化了,降低了生的理解難度,還有一點感觸較深的是朗讀的指導,不能注重朗讀技巧的指導,而是讓生在有所悟的基礎上自已體會,自已感情朗讀,同時教師的示範性朗讀也不能忽視它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讓生通過聽老師的感情朗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然後模仿着讀,效果很不錯,我認為教師的範讀有時能勝過錄音朗讀的效果,這種方法雖原始,但值得借鑑,美中不足之處是課上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不太充足,致使個別學生髮言不太積極。

《可愛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可愛的西沙羣島》是二年級一篇寫景的課文,它介紹了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富饒。課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那麼如何上好這一課呢?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彩圖,加強視覺感受,加深理解。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水的顏色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展示圖片讓學生用視覺去感受海水的美麗。並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詞語的意思。為什麼西沙羣島一帶的海水顏色會是有深有淺、五光十色的呢?展示圖片。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所以從海面上看,海水的色彩就不同了。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説話。課文中描寫珊瑚、海蔘、各種各樣的魚、海龜、貝殼、各種海鳥,對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説,也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對海底世界又充滿的好奇心,彩圖的運用幫助學生了解海底生物既形象又直觀,突破了難點,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來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

二、讀中悟,悟中讀,體會語言美。

朗讀是感悟的基礎,朗讀是讓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情感的體會語言的美。教學中,對於這篇景美的課文,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老師的範讀(多一點)、指名讀(多一點)、齊讀、比賽讀、情境讀等,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自然而然的入境入情,讀出感情,讀出對西沙羣島的愛。多種方法的朗讀讓學生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同時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並隨着西沙羣島的美麗風景和豐富物產的欣賞、品味而產生了熱愛祖國寶島的深情。

三、拓展練習,培養想象力。

學習完課文後,安排一個拓展練習:看圖寫話———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髮揮想象力,把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美景通過語言描寫出來,適當地運用比喻句,把句子寫得形象生動,並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學生興趣甚濃。通過這一小練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好的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不足

本節課,老師和學生都沉浸在美景的享受之中,忽略了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對“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數不勝數”等詞語的理解不夠深,也沒有讓學生用詞語練習造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4pk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