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範文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範文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1

本課在前一課認識物體運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知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通過對數據的處理,知道路程相同時可以比較時間;比較分析後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本課需要大量的數學學習作為鋪墊,學生利用計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數據的計算處理,並藉助統計表、統計圖整理並分析數據,從這一系列思維活動中,體會科學探究中聚焦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本課教學,主要講的是關於運動快慢的比較,一定要師生充分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百米賽跑學生還可以迅速理解,時間用時最少,就跑的越快。但是“距離不相同”時,學生會有很多不同的討論,不要迅速否定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討論並進一步思考和探究,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不要急於給出速度的計算公式,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發現、領會、拓展、反思、總結,體會科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對於統計表大家比較常見,但對於統計圖,很多學生並不會畫,還是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去畫一畫,印象會更加深刻。

既然説到了速度這個概念,我覺得拓展一些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動物、交通工具之類的知識也是很好的。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2

今天早上第二節課,我上了一堂《運動的快慢》,這堂課的內容比較多,在上課之前,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一下整合,我沒有按照書上的程序講速度的概念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再引入速度,而是先從實例出發,引入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再從當兩個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呢?自然而然引入速度的概念,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運用上。在設計學生練習時,我結合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的例子計算出速度並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既有興趣同時又受到了思想教育。這樣設計受到了其他老師的高度好評。

我想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應該體現在平時的教學點滴中,本着對他們負責的態度,每堂課前認真分析教材,設計出令學生滿意的課堂,令學生受益的課堂。把情感教育與知識傳授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3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本節課我以《龜兔賽跑》導入。我問同學們聽説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同學們沒等我的問題説完就開始議論紛紛了。然後我讓一位學生講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有一些感受:

1、讓學生體驗快慢,獲得感性認識

課改要求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獲得學習經歷的體驗。在快與慢的比較環節教學中,我嘗試把學生分組帶到操場開展運動快慢的小比賽,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學生分組,有人跑、有人計時、有人發令、有人記錄。採取兩種比賽方式,第一種,比1分鐘內跑的米數的多少;第二種比跑完60米用的時間的多少。每個人感受自己的相對快慢。

2、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學生跑完後再回到教室,比較分析那位同學運動的快,並提出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看路程的多少,相同路程看所花時間的多少。再此基礎上,我提出問題:如果兩個物體運動時間不同,所經過的路程也不同,這時,我們如何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有學生説:將時間化成相同,看兩者的`路程多少,這是可以的。有同學説:將路程化成相同,看所用時間的多少,這也是可以的。我再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學生陷入了沉思中。我啟發説:就時間相同而言,既然可以放大,那麼能否縮小呢?有學生就説:可以的,將他們都化成1分鐘或1秒鐘,看在這1分鐘或1秒鐘內兩個物體各自運動的路程是多少,也是相同時間看路程的一種方法。我肯定他的説法,並指出:將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等成為單位時間,剛才的方法也就是看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經過的路程的多少。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就是物體運動的速度。

3、列舉生活實例

教師在課堂上列舉生活中表示快慢的應用,引導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可以讓他們知道科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因為要使學生學會你這一科,先是讓學生喜歡你這一科。

4、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這時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提問要準確,多用短句,學生易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mp8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