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科學》教學反思1

這學期教科學課,是我第一次接觸科學課。雖然在教科學課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閲讀了相關資料,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科學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轉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得需求;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些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其次,我發現:

1、科學課的主要內容,不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內容,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這樣做更利於有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內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3、由於文本提供的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要充分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要考慮到文本的內容,還要考慮到文本延伸到的內容,查閲相關書籍,上網查閲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過多的學生質疑,而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的情況。

4、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彙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鏽。當然,雖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指導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結論。

5、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並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叫xxx,特別地好動,一次能夠堅持坐一分鐘就很不錯了,不僅他自己沒學什麼東西還影響了別人,有時候真讓人頭痛。有一次我進教室上課,剛巧碰到音樂老師也在,她有些生氣地説:“邵旭陽,你真的是經不起表揚!”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也沒多問就開始上課了。上課沒多久,邵旭陽“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氣憤地説:“,邵旭陽難怪剛才音樂老師也説你經不起表揚!”誰知,他卻大聲地説:“你又沒有表揚我!”我一震,這一句突如其來的無忌童言讓我一時不知説什麼好。

課後,邵旭陽的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想起來,平時我總覺得他調皮,的確很少表揚他。從今天這件小事看來他還是挺在乎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的。是xxx啊,調皮的學生也是學生,和大家一樣都希望得到賞識,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説,也許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吧——因為調皮,平時挨的批評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視了這一點,於是我決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調整方式。

從那以後,在課堂上,只要看到他認真聽講或回答了一個問題我就馬上進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畢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要想在很短時間內把壞習慣全部改掉是不現實的。所以遇到他上課又很不認真,小動作不斷,對要掌握的知識模模糊糊的情況,我並不灰心,因為我知道這種學生是需要時間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堅信,只要堅持把賞識教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經説過,“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訓斥只會壓抑心靈,只有欣賞,激勵才能開發人的潛能。希望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以及與家長,其他老師的配合,來慢慢地改造這個孩子,讓他得到很好的發展。雖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會堅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學重點是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着做,克服依賴思想。教學難點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我用圖片導入,出示一張鳥媽媽喂小鳥的圖片,提出一個小問題“小鳥能不能一直依靠媽媽”,小鳥要學飛,自己去找食物,從而揭示課題。課件再出示一張圖片,小朋友穿衣穿襪穿鞋,使他們對哪些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明確,通過介紹一個小朋友,一天中做了很多事,進一步明確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緊接着讓小朋友討論為什麼不會的事情要學着做。為了説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我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懶惰的毛迪》,使學生知道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會做,又不學,總依賴別人,一旦離開別人就沒法生活。不僅自己要吃苦頭,別人也不喜歡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會就學,從小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小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再請兩個同學上來表演小品《明明的早晨》,對懶惰的明明説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理論聯繫實際進行實踐活動,一項是整理書包,全班參與,一項是穿衣服比賽,每組選一個,其他學生做裁判。比賽結束後我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勞動卡,讓學生對自己平時的行為進行評估。最後在《勞動最光榮》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整節課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展開活動,多種教學方式實現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自主發展。教學設計中通過觀察、討論、談話、聽故事、比賽等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感悟。學生在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實際體會了良好生活習慣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愉悦。

《科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大象版小學《科學》五年級第五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回顧人類認識地球的漫長而艱辛的歷程,樹立“科學不斷髮展,探索永無止境”的科學態度;通過製作地球結構模型,瞭解物理模型製作的基本過程,並知道地球結構的一些基本知識。圍繞上述教學目標在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通過視頻、圖片資料等直觀手段再現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特徵;通過師生文字資料收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地球的認識;最後通過學生動手製作地球模型,使學生建立地球特徵知識概念。在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的同時,通過我國神五“嫦娥奔月”視頻資料,提升學生們的愛國情感,從而激發同學們對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課前通過引領學生對“引言”的閲讀、討論,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導入了新課,引領學生進入這一課學習;課中讓學生自行閲讀“閲讀卡”,學生興趣盎然;課後給學生推薦優秀圖書和科普網站,號召學生閲讀、蒐集更多的信息,這不僅讓學生完成了的任務,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科學探究的廣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和認真探究的習慣。

總之,教師要把握時機,認真學習科學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上好科學閲讀課,使科學課真正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好陣地。

《科學》教學反思3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理科課程,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有關知識,內容多,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內容的整合和聯繫,要從自然界整體性的存在和變化過程中看待每一個知識內容,從而理解科學原理的統一性和普遍性。那麼,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三種角色是在師生互動中實現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為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並在活動中支持他們的各種嘗試。

《科學》的'本質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説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怎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讓他們把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呢

問題情景的形成是整個探究活動的起因,問題得出的好壞與否,將決定着探究活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將決定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探究能否順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師引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一種探究的動力,支持他們不遺餘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講解“物質溶解性”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 又如: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裝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雞蛋會下沉還是上浮呢 學生一般都會回答下沉,然後教師做演示,發現雞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裏的雞蛋先是下沉,蛋殼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然後會慢慢上升,最後浮在液麪上。學生對這一現象感到奇怪,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心裏就想要了解兩者的區別。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如:在講解“物質變化’’時,事先準備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後讓學生用嘴通過玻璃管向裏面吹氣,學生髮現‘‘水”變得白色渾濁不清,學生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想要問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説: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

這就説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總之,科學課是一門全新的綜合性學科,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科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學課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wdd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