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週記 >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

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科學教學週記反思,歡迎各位老師閲讀借鑑哦!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1】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大部分同學能進行歸因法推理,部分同學具有了對實驗結論進行驗證的意識,很多同學受到了驗證實驗結論的薰陶,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在發展。叫人興奮的是,還有許多生成性的目標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對實驗研究的興趣得到了加強,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展,實驗安全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應用知識的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本堂課的教學還沒能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態,對學生思維發展的訓練還不夠到位。

我雖然對教材進行了一些改動,認為自己設計的教學過程比較貼近學生,在研究“馬鈴薯在水中有時下沉有時上浮,這可能與什麼有關?”的問題時,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做出以下幾種推測:①可能與杯子的大小有關;②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③可能與馬鈴薯的大小有關。在引導學生通過研究得到初步結論後,大多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需要進一步驗證,但是對結論進行驗證是一個嚴肅的科學態度問題,需要驗證的觀念是我亮出的,而不是學生積極主動思維的結果,好像把教師的意志加在了學生身上。因此如何讓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需要進一步研究。 產生的新的教學觀念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許多感想和體會,也迸發出了一些新的觀念。我認為:

1.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儘可能不直接提出。

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特別是對基於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瞭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

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需要不斷髮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在教學中,不管教學生什麼內容,我們都要了解學生在其中產生的問題,或者是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使之成為教學的起點。

2.順應學生,既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表現,也能展開更多的教學活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思維發展的流程、興趣特點和發展水平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即順應學生,是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已有經驗、個性特點和已有知識來安排、組織教學,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主體的充分體現。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2】

動物與人類有着極多的相似性,因而他對孩子們來説是可親可愛的,值得信賴的朋友和玩伴。孩子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動物:手裏的玩具、牀頭的毛毛熊、牆上的皮卡丘、書本里的動物朋友、電視裏的動物明星等等,動物可以這樣説:他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孩子們遊戲、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當我們的主體正在由温變得火熱時,孩子們對動物的尾巴、動物的眼睛、胎生動與蛋生動物、什麼是昆蟲?昆蟲的種類等等逐漸延伸,孩子們的興趣也在活動中時高時弱。平日裏孩子們的話題都與動物有關:昨天我看了“黑貓警長”;我奶奶家養了一隻小貓;我的叔叔家有一直很大的狗。。。。。。孩子們對動物是在是太感興趣了,一回到家就纏着媽媽江動物故事,有的小朋友還帶來了動物園遊玩的照片、錄像,有的小朋友還講述了自己與動物朋友的故事。。。。。。

一次的午休時間,孩子們在户外自由玩耍,忽然褚勝貴大聲叫喊:“快來呀,我抓到了一隻螞蟻!”他的叫聲吸引了好多的誘餌,大家一窩蜂的朝他這兒跑過來,都想一睹螞蟻的風采,結果,等大家到時,螞蟻卻溜走了。於是,大家展開了螞蟻搜索行動,忙活了一陣子,卻不見螞蟻的蹤影。接下來的空暇時間,孩子們對螞蟻議論不休。

大班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他們好問好答,勇敢果斷,有了一定的表徵、表達、表現能力,因而為我的這一次活動打下了伏筆。: 不論何種活動,我都堅持“幼兒當前喜歡的,即時反應的活動優先。” 在本次活動中教學過程所採用的教學策略是與教育目標相吻合的注重活動過程。幼兒喜歡的內容多講,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優先。教師能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傾聽幼兒的表述,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鼓勵幼兒充分大膽地提問。較好地處理好預設型的活動與兒童生成型活動之間的關係。既有教師預先確定目標和計劃,又能及時發現兒童的需要,善於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性事情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時機,及時調整活動計劃和教育行為。充分估計兒童自發生成的內容,準備的材料比實際教學使用的材料多得多。

活動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能使孩子們毫無約束的盡情發揮自己的所長,大膽的提問、質疑,自由自在的學習、收集資料,擴大自己的眼界、知識面,獲取自己所需的內容。通過教師的開放式提問,使幼兒找到適合自己的收集資料的辦法和途徑。孩子們的提問意識增強了,記錄表徵的手段多了,獲取知識的途徑豐富了,能大膽的提問質疑了,敢於表現、表達。

問題與調整措施:

在關注幼兒發展的同時,我覺得應及時有效的迴應幼兒的發現發展。雖然在活動中我有表揚,有迴應,但還存在着一些不確定性。

針對幼兒的問題,我準備的資料還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動中通過孩子們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協助,以及我在電腦中搜索得到了彌補。孩子們的你問我答活動非常熱,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動中提問解答的能力有了飛躍。

從這件事中,我發現,其實孩子真是你的老師,是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能量是不可估計的。而問題是啟發幼兒探究、學習的起點,為此我在活動室中專闢了一角問題角,專門記錄幼兒的提問,好讓大家在提問質疑中求得發展。

 科學教學週記反思【3】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麼會生鏽?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zhouji/j7w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