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1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秦老師的教學立足於教材,重點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教學構思充分體現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學生體驗了自我探究、操作實踐、觀察發現、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通過猜一猜、擺一擺、想一想、説一説、算一算等教學活動,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應用”,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並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數學思維得到發展,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都得到了較好地落實。

一、重視探究發現的過程,變“講授”為“自主”

教師眼中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是力圖讓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學習不僅能夠“知其然”,還能夠“知其所以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是一節傳統經典內容,它是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的起始課,是以後進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的基礎,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師整堂課的教學都在以面積的意義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理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其實就是求長方形中所包含相應的面積單位的個數。於是學生自然而然地以擺1平方釐米面積單位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中長、寬與對應面積單位個數之間的關係,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歸納並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上課伊始,秦老師就以學生已經掌握的面積單位的知識為鋪墊,引導學生估測,不僅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的探究環節秦老師是這樣安排的:擺一擺——從學具中任意取出幾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寫一寫——根據擺好的長方形將表格填寫完整;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用若干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結果確認,用幾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通過填寫表格,學生又能初步感知到長方形中所含面積單位個數與小正方形每行擺的個數、行數之間的關係,體會到“長方形的長與沿長邊可以擺的面積單位個數,寬與沿寬邊可以擺面積單位的行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為理解“長×寬”的意義打下基礎。

這樣的教學過程,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有如下優點:一是結合前兩節內容“面積意義及面積單位”的教學,順向組織多層次的體驗活動,為學生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二是藉助動手操作,溝通直觀材料與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繫,激發學生自主提煉數學模型。

二、關注本質內涵的理解,發展綜合能力

秦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追求面積計算方法的本質內涵,一直突出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對面積計算公式“知其然”,同樣需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目標很明確。如藉助前面所學的“面積及面積單位”的知識內容理解長方形的面積本質意義時,通過學生的猜測、判斷過程,提升了空間觀念。因為這樣的猜測、判斷不是毫無根據的瞎猜,它是有參照的、有標準的判斷,是一種空間感、數感的綜合應用的過程。

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同時還能夠讓學習過程的深刻性與學習材料的主動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性有效結合起來。

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練習設計體現應用性與開放性。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後,在練習中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校園裏跑道、籃球場、草坪和花壇的面積,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知識化為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再如已知黑板面的長和寬,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由此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上的不同,強化了知識點。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性練習,從長方形紙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面積是多少;以及最後根據長方形中部分有規律排列的1平方釐米小正方形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讓學生再次感悟到“長×寬”的算理,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總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經歷“猜想——實驗——驗證”,推導和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大膽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第一學期幾何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下面就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幾點課後感悟。

一、在數學學習中學猜想。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就如本節課上,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創造過程應該是鮮活、生動而有趣的。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結論並不很難,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比較容易發現。怎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波利亞的一段精彩論述啟示了我,他是這樣説的:我想談一個小小的建議,可否讓學生在做題之前猜想該題的結果或部分結果,一個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種猜想,他就把自己與該題連在一起,他會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確。於是,他便主動地關心這道題,關心課堂的進展,他就不會打盹或搞小動作。

確實,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從心理學角度看,猜想又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如今,它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

二、引導參與探究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所謂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個由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出、傳遞知識的過程,更不是一個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的意義與自我發展的過程。很顯然,這個知識構建的過程是不可能由別人來完成,它必須藉助於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經驗之間發生交互作用來完成。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對數學的理解。

長方形面積的大小與它的長和寬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接着,我進一步對此進行研究。學生通過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方法知道了學生卡長的面積。又通過填表、計算等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我在這堂課中,四次運用小組合作。第一次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小組交流討論。第二次是在擺各種長方形來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第三次是在對實驗形成的表格進行的小組討論,討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是不是正確時開展的。第四次是在想一想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四次討論各有各的作用,有的進行合作操作,有的進行方法的討論。學生在這些小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並在小組合作中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教學流程,我發現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在組織學生實驗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中,當要求用身邊的學具出各個長方形的面積時,學生因為受到一定的暗示(課前讓學生準備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學具若干個),在操作活動中方法顯得比較單一(基本上採用面積單位去測量)。如果教師在佈置操作時換個問法:你能用哪些不同辦法知道下列圖形的面積嗎?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同時教師深入小組,進行點撥指導,思維之光定在課堂綻放異彩。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3

1、新課的引入趣味性強。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是《新課標 》的準則。新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藍貓三百問》引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情。

2、重視教與學的方法的改變。

本節課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採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我能充分發揚民主,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後由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運用透明的格子紙、擺方塊和直尺量等方法,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找出這幾種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過數方格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又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發現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習方法的積累,思維方法、科學探究方法的獲取,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同時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重視知識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三步曲,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借助學具的操作和表格統計,發現每排小正方形的個數正好是長邊所含釐米數,小正方形的排數正好是寬邊所含釐米數,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品質,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4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是一節好課。本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重視新課的引入,設置疑問。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是《新課標》的準則。新課設置疑問引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情,教師板書課題,進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順暢的過程中顯出了教者的匠心獨具。

2、重視教與學的方法的改變。

本節課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採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我能充分發揚民主,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後由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運用透明的格子紙、擺方塊和直尺畫等方法,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係。找出這幾種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過數方格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又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發現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課堂中,我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真正體現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習方法的積累,思維方法、科學探究方法的獲取,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同時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重視輕鬆良好的探究氛圍的營造。

課堂中,我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使每個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探究過程,通過猜測把學生與所學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發展。雖説有一些學生不知從何入手,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過組內同學的幫助,很快理解別的同學的想法,學會了知識,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

4、重視知識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習題和表格,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藉助學具的操作和表格統計,發現每排小正方形的個數正好是長邊所含釐米數,小正方形的排數正好是寬邊所含釐米數,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品質,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

5、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無論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過程,還是在練習的設計中,我都注意讓學生做到勇於實踐,細心觀察,仔細思考,認真分析。特別是在計算運動場主席台背景圖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發揮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塊,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6、重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在設計教案時,能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很有用,並重視讓學生進行體驗,感覺數學就在身邊、就在他們的生活中。怎樣計算運動場主席台背景圖的面積,是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習小組彙報交流時,要求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尊重他人;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學生作業時,教師提醒學生的寫字姿勢,時刻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5

一、教材:

今天我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 77、78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面積和麪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採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獲得。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本節課是珠心算與數學相結合的一節課,我在練習中讓學生用珠算來檢驗算式的結果正不正確,這樣就把珠心算與數學結合起來了。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3、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在初步瞭解了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觀,親自動手擺一擺,仔細觀察,動腦筋想,從而推導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在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交流發現計算長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這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去發現,驗證、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求它的面積來進一步的驗證,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一結論。書上的是不是其他長方形也有這樣的規律這一環節我用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表一來代替了。在教學中,一步一步深入,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使學生自己悟出求長方形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再通過學生的質疑,因勢利導從而引出了正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

鞏固練習過程中,出示與我們生活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生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最後,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安排了一道發散思維的練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qe9l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