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篇1

本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調整,新課伊始,以中和反應的原理來引入課題,並據此擴展到四種鹼與兩種酸之間發生的反應,通過這一系列的反應來歸納總結出中和反應的概念,在學生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以後,再探究NaOH和鹽酸的反應,以此來鞏固學生對中和反應放出熱量和反應過程中溶液酸鹼性變化的理解,同時也降低學生對實驗方案理解的難度。實驗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二是幫助學生理解對於沒有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其他方面設計出間接的現象來證明反應的發生,為後面學習NaOH和CO2的反應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礎。對教材實驗方案中的步驟③進行的改進可以為課堂教學節省時間,同時也希望藉此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

實驗探究中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鹽酸的目的是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感受反應過程從鹼過量到恰好完全反應到酸過量的過程。鞏固練習的目的也是提醒學生注意這一問題。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學的內容,因此此處着眼於對過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隨意拓展到定量要求。與Mg(OH)2、Al(OH)3反應的鹽酸和硫酸的濃度要稍微大些,這樣學生觸摸試管壁時才能感受到明顯的熱量變化。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

一、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景。

提出問題:小明的媽媽不小心把麪糰發酸了,你能幫幫她嗎?通過這樣的導入,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二、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酸和鹼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對酸和鹼能否發生反應存在疑問。

如:在氫氧化鈉和鹽酸混合無現象的情況下,提出問題: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請設計實驗進行證明你的猜想。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的描述以及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本課題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個難點,突破該難點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直觀形象的電腦動畫展示,讓學生知道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該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相互交換成分,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感悟探究:氫氧化鈣與濃鹽酸的反應,並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後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引導學生分析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點,從而得出中和反應的概念。然後提出問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這樣既注重了前後知識的聯繫,又讓學生搞清楚分析問題要全面——中和反應不僅要看生成物,還要看反應物。

三、注意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

如:中和反應的應用之一是用於醫藥。此時,教師出示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陳香胃片,並説明其成分中含有氫氧化鋁和碳酸鎂。讓學生説出它能夠治療胃酸過多的原因,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指出哪些是中和反應,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自主參與整堂課的知識建構,從舊知識的回憶到新知識的學習,從參與並能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的設計、操作、觀察、思考、討論,在問題解決中深刻、系統地理解知識,學生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重視學生的體驗,使學生的認知和體驗達到最佳結合點,注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一個合作學習探究的氛圍,

五、本課題重點突出中和反應,而中和反應的應用以及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法——PH,可通過學生自學的辦法自行解決。整個過程不僅注重

過程與方法教育,而且還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貫穿其中。通過社會小實踐:請你設計實驗,測定自家土地中土壤的酸鹼度,幫助父母分析適宜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將化學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篇3

本課題的第一部分從學生的觀察實驗進行分析和思考來介紹中和反應。並掌握中和反應的書寫規律,瞭解中和反應的本質。教材通過閲讀課本,分析説明了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改變土壤的酸鹼性、處理工廠的廢水、用於醫藥等。現對本節課分析如下:

一、精心設計,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老師在用廣告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無現象的情況下,提出問題: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猜想以下用什麼方法證明?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在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自學完成相關的題目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呆板受教的狀況,一開始就拉近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書本的距離,學生帶着渴求知識的狀態自主學習。

二、新穎的引導過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得被動、枯燥,這正是過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灌輸知識,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在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由學生説出實驗方案後,由學生觀察後對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鹽和中和反應定義的得出中和反應的表達式都大膽放給學生,然後通過電腦動畫的摸擬,是學生得出了中和反應的實質,然後通過事例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從而概括出中和反應的應用。這樣做,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在“過程”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知識。

三、師生、生生互動,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節課問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如:在學完中和反應後,讓學生討論:被蚊蟲叮咬後可以怎樣解決。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自然地將中和反應知識遷移為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學完本節課內容後,讓學生總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這樣同學們興趣高漲,整堂課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組內相互合作,同學們從團結合作中學會了知識,學會了交流。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是放在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的關注上,通過對中和反應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更關心生活。但是化學教學實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和培養探究能力為核心的。這其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通過自己的實驗計劃進行驗證,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我由於擔心時間有限,故未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克服。

《酸鹼中和反應》的教學反思 篇4

前兩天有幸參加了縣裏面舉行的實驗優質課評選,回來以後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課堂表現做了以下反思:

一、教學設計

1、剛開始音樂循環播放,幻燈片展示了我們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以及今年我們化學組開展分組實驗時的照片,目的是對我們學校做一個正面的宣傳,增強我校的知名度。

2、目標制定,本節課是在學習了酸的性質以後,對酸的性質進一步驗證,所以目標認定為驗證酸的化學性質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小組合作的團隊意識。

3、教學流程的設計

①演示實驗(一個是把水倒入濃硫酸中,裝置做了改進;一個是演示濃硫酸的脱水性,把濃硫酸加入到白糖中,製作黑麪包)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其中第一個實驗遠距離觀察不很清楚,不算很成功,但是考慮到弄成分組的話雖然裝置經過了改進,但也存在危險性。第二個實驗現象很明顯,但可能是濃硫酸濃度的問題,現象好像遲了一點。

②分組實驗設計,讓學生稀鹽酸和稀硫酸同時做實驗,然後讓學生對比實驗現象,從而得出二者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進而給學生從化學式分子構成的角度進一步講明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③達標拓展的設計,一道關於醋酸的中考題,目的是讓學生從鹽酸和硫酸的性質拓展到醋酸,更清楚的認識到酸的性質就是H+的性質。

課件的設計,一共有五張幻燈片,沒有一味的重複導學案上的東西,最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旨在提示學生親手實踐的重要性,在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二、一點反思

成功之處:

1、順利完成了本節課酸的性質的教學,並通過分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2、學生實驗做的都很成功,能從中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為以後的化學學習做了鋪墊。

不足之處:

1、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酸的性質,對酸的知識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所以在實驗時放手讓學生去做。在描述實驗現象時採用搶答的形式,成了學習好的同學表演的舞台,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這種現象導致了課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個錯誤,也隨即被改過來了,不利於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

2、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在實驗時興高采烈,但回答時卻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從這點來説,看似熱鬧的課堂,實則沒有調動起所有孩子的積極性,如何利用實驗這個平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欲顯然沒有做好。

3、所作的兩個演示實驗,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第一個不夠明顯,學生距離較遠;第二個反應慢了點,一點沒有想象的學生的驚詫和驚呼的表情。

4、學生操作不夠規範,老師只是做到了巡迴指導,沒有集中強調,僅僅在課件上要求學生要規範。

5、在課堂上酸的性質的實驗時一個一個的做,還是一塊放手讓學生去做,課前也進行了思考。前者教師指導學生方便,學生實驗可能更規範,但浪費時間,40分鐘內能不能完成是問題。後者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注重了學生實驗的連貫性,但學生操作不夠規範,這是在以後課堂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6、課堂設計過於傳統,沒有多少亮點,而三中史老師的課無論是設計還是對學生的評價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深入的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和教法,力爭打造屬於自己的高效課堂。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ekd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