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1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

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為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可活動下來,事如願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

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儘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裏比較急,自圓其説,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因此孩子説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

在幼兒基本理解了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事?小朋友都紛紛舉手告訴老師“我的小手會寫字”,“我的小手會洗臉”,“我的小手會穿衣”聽聽,我們的寶寶多能幹呀!通過故事幼兒明白了自己小手的本領是很大的,我們都要嘗試着用小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還讓小朋友模仿會做的事情,小朋友參與性很強,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好多孩子其實早就懂這個道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也願意自己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他們根本沒機會做自己的事情,並不是他們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幫忙,而是大人們閒得無聊或怕這怕那,所以都搶着替孩子做了好多事情,使好多孩子失去了自己鍛鍊、練習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變得不願意自己做事了,乾脆依賴大人了。因此,作為幼兒園的老師,需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互相瞭解,共同探討,只有達到了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否則只是教育只是一種口號,沒實際意義。

所以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的小手變得更能幹!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2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活動中,第一遍故事我是完整講述的,沒有出示圖片,而是採用不同的動物變化不同的聲音,儘可能的讓故事更生動些,孩子們聽得都很認真,很專注。因此,在後來的提問中,許多小朋友都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所以,我覺得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儘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比較通俗易懂,通過故事幼兒都能明白了自己小手的本領是很大的,小朋友都要嘗試着用自己的小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動最後,我讓孩子説説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事?他們都紛紛舉手告訴老師“我的小手會畫畫”,“我的小手會洗臉”,“我的小手會穿衣”,“我的小手會吃飯”……可是,説説簡單,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平時在家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搶着替孩子做事情,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很多鍛鍊、學習的機會。長此以往,有的孩子變得不願意自己做事了,依賴大人了。因此,在新入學的孩子中間總會看到幾個可愛的“小河馬”等着我們去幫助。我想,小孩子都是愛動、好學的,家長應當儘量放手,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如:在家時,讓幼兒自己洗臉、洗腳、自己穿簡單的衣服、鞋襪等。我想只要家園共同努力,孩子的進步將是顯而易見的,孩子的小手也將變得更能幹!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優秀教學反思範文3

我們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不願意自己動手吃飯,或者吃飯時速度特別慢,在《多才多藝的手》這個主題中,我決定利用這個教材好好地教育一下孩子們。故事有四張掛圖,我改變看圖片聽故事的方法,把它設計成類似看圖講述的活動,旨在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片的細節,以及根據我的引導語自己發現故事內容。

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教具哭泣的河馬,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都在猜測,河馬為什麼在哭?天羽説:“河馬摔倒在地上所以哭了”,鑫宇説:“因為河馬餓了”,謙謙説:“河馬不會吃飯所以哭了”,宇超説:“媽媽離家出走了,所以哭了”。正當孩子們都在疑問時,我趕緊出示掛圖一、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吧?”自然而然引出活動內容。

圖三是引導幼兒觀察描述的重點:青蛙為什麼不用大勺子?青蛙怎麼喂河馬?在這裏我設計了三個層次,讓小朋友們學習掌握詞組“一勺一勺又一勺”,同時體會青蛙的累。第一層次學説這個詞組;第二層次邊説邊稍慢動作模仿喂河馬;第三層次教師先説引導語“小河馬的嘴巴太大了,我們動作快一點吧!”邊説這個詞組邊動作很快地模仿若干遍。很快幼兒就能在學説和模仿中深切體會“青蛙累得滿頭大汗”。

圖四描繪的是小河馬自己拿勺子吃,出示圖片前,我用驚奇的語氣提了一個問題“小河馬在幹什麼?你能用好聽的話來説一説嗎?”馬上,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一勺一勺又一勺!”看來這個詞組掌握得不錯,不知大家能否聯繫在自己身上。

在午餐時,我故意盯着一個平時最懶於動手的孩子,他一看我就説:“我會一勺一勺又一勺吃飯!”旁邊的同伴聽見了,也説:“我也會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飯。”於是我趁熱打鐵:“今天晚上,誰還會在家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飯?”大家爭着説:“我會!”第二天我詢問了一下個別家長,果然孩子們有進步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zqp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