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6篇)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6篇)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1

本節課要讓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並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繫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一、情境導入,激活已有經驗。

本課的開始我先從由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出發,讓學生觀察圖片,説説這機器人有什麼圖形組成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二、自主探究,動手發現特徵

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徵,然後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繫。在這一環節,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應用拓展,鞏固新的知識

本節課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正方形紙折成長方形,再到自己按要求畫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當然本節課我也有做的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事幫指正,謝謝。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2

一、備課

兩次試上,第一次上完感覺非常糟糕,不僅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我自己上的也很吃力,第二次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點,但依舊有很多的不足。正式上課那天,時間卻綽綽有餘,按照教案的流程講最後一題時還有十分鐘。想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注意到學生: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教師在自己的關於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減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我在備課的時候很少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去思考完善教案,或者説還不能夠去想到大部分同學的課堂反應以及他們的思維能力,備課的三方面要求我似乎只是基本完成了備教材,備教法,學生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要求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課堂裏,我做的還太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

二、學生的課堂表現

平常上課時,班上的氛圍挺好的,很多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説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上也有部分調皮的孩子,甚至部分同學走神,但是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都過於規矩。在讓他們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時,在我預想中他們應該是很活躍的,活動展開後就比較難以讓他們安靜下來,但是實際卻是本份地坐在那裏折折量量,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平時上課時,師傅説我要學會駕馭課堂,但是這節課很輕鬆的就控制住了課堂的節奏,環境有所不同,他們的表現也會不一樣,但是我希望他們不管什麼時候,在哪裏上課,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前提下能夠很好的表現自己,像平時一樣。

三、關於教具的準備

在聽了鄭主任的評課後,我想到我的教具方面也沒有準備到位。之前在網上看到某特級教師的説課,根據她的説課我準備了在課始給學生信封,一開始是每四人一個,馮老師在給我梳理的時候提到這邊可能有點困難,後來我又每兩人一個信封,信封這邊我準備了很久,但是其實真正應該花時間準備的應該是給每個學生準備相同規格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以便在具體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時能夠一起測量,規範講解。這邊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以至於在課堂上他們自己測量時,出現了尺子長度不夠,不會規範測量等問題。問題的解決要抓主要矛盾,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完全沒有經驗,需要多學習!

四、本課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難點是讓學生分析和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本節課我更多的覺得是自己在説而沒有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歸納,就像在告訴學生長方形的長和寬和正方形的邊長這兩個概念時我採取的方法也不對,從學生的課後作業中就能看出來,直接告訴他們長和寬,邊長的概念,不去強化,不讓他們自己多説一説是沒有什麼效果的。要多注重細節之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突破重難點。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

1、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重組。如在導入環節中,我設計了利用長方體、(正方體)中的一個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來導入本課,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使學生在親切中自然進入本課;另外,就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而言,學生能很快説出長方形與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時,就以這種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折、量、比等過程中感知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徵,這樣,讓學生自主的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的學習方式。

2、創設學習活動情景,把課堂變成數學活動探索的場所。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動。這節課,我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學習數學。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説一説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3、注重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獲得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將研究圖形特徵所採用的方法定位為這節課的重點。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研究長方形的邊和角?在學生得出長方形的特徵後,緊接着小結剛才我們是用什麼方法研究的?然後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總結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徵。其次,在引導學生練習數長方形與正方形比賽的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先由學生自己數第一幅圖,再指導學生數出第二幅圖後師生共同找出數這類圖形的規律,從而由學生依照規律完成後面習題的教學思路。再次,本課結束前,我又一次引導學生回顧了這一節課研究圖形進所採用的方法,並且加以延伸、拓展,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方法,並且能利用所學的方法自主學習。

4、注重創設情境,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從開始的課題引入到練習活動的各頂比賽,我都給學生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新知,而生動的課件演示恰到好處,更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驗新知。

不足之處: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編寫意圖不夠深入透徹,如在驗證正方形的特徵時,只簡單的説明先用研究長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條邊都折兩次,再用對角折一次。而沒有説清楚對邊折是驗證對邊相等的、對角折是驗證臨邊相等的方法。

2、在變魔術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環節的演示過程中,操作欠細緻,學生沒有很好的領略在這個演示過程中的奧祕。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4

學生喜歡教學形式靈活動多樣的,特別是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和動手操作。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得出的結論,再得到老師的肯定的和評價,心裏自然是非常的高興。學習積極性也就更高了,有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自身的潛能。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也恰好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和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要求。

布魯姆説過: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這樣的導入設計既鞏固舊知,找準教學的起點,又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設計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所用素材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如:通過小精靈遊校園的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學習環境中找出身邊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這樣的設計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興趣出發,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事物,突出了小學數學知識的基礎性與應用性,同時也注意了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課我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在動手實踐前,首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探索驗證,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節課,我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之中,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整節課創設了大量的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然的成了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説、用耳聽、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每項活動的過程,我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餘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時,教師及時總結、昇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5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並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繫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針對這節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激活已有經驗。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書本、魔方玩具,直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習材料分辨長方形和正方形,而讓學生自己説説“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也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更是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拉近了抽象的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的距離。

二、自主探究,動手發現特徵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再是數學學習的傳授者,而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得到昇華。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徵,然後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更為嚴密的邏輯和數學思維訓練,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應用拓展,鞏固新的知識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能。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本堂課上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正方形的轉換再到自己按要求設計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6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一節數學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教師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節課讓學生對它們的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做準備。雖然是看似簡單的一些平面圖形的認識,教材內容的安排也較少,且小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概念本身就較生疏。為此,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圖畫,例如:3。5英寸軟盤、鐘面。引出對舊知識的回憶,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2、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把自己想從哪些方面研究圖形的方法,與同桌互相交流,讓學生在友好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出來。創造輕鬆、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主動積極地學習。

3、在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出示釘子板,加強學生對圖形的感知,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同時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4、讓學生走出教室,帶上紙和筆,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圖形記下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這節課我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了形式新穎,情境意識強烈的題目和問題。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輕鬆、快樂的課堂氛圍下完成了所有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下課時還未減退,他們拿着筆、紙在操場上尋找圖形,當他們又找到一個平面圖形時,像發現了新大陸,興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説:“莊老師,我已找到了10個……”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學生學得主動,就會學有成效。

數學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同時更要將它看作是一種文化。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wgr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