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我來造一張紙》教學反思

《我來造一張紙》教學反思

我來造一張紙》的探究實踐活動,學生有強烈的活動興趣和活動積極性,從交流、反思和評價活動的描述看,學生對造一張紙都有經歷、有體會、有發現,更可貴的是還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探究實踐活動。通過教學反思我的感受是:

《我來造一張紙》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必須體現“用教材教”的意識。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行為,只能“用教材教”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知識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我來造一張紙”在教材中是安排在“不同用途的紙”的前一教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紙的特點、用途,激發起學生造一張紙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我要造一張紙的慾望,特地將兩個教材調了一下,先認識不同用途的紙,再來開展造一張紙的實踐活動。“我來造一張紙”的活動,我沒有讓學生看課本上介紹的造紙的過程,而要求學生先在課外進行探究,課內主要由深學生進行交流、反思和評價活動。將實踐環節活動安排在課外進行,能使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有不同的'假設、計劃、實踐和不同的結果,嚐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沮喪,所以在課內交流時,才有那麼豐富精彩的場面。

2、課內外結合開展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習科學,確實不能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裏,教室外才是學生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學生在課外獨立開展探究活動,他們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的心理需求去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沒有旁觀者,人人是主角,都要經歷自己去提出問題(例:我用什麼原料來造紙?我怎樣來造紙?......)、進行假設(例:能不能用舊報紙?是不是需要加入膠水?......)制定計劃,(例:把報紙搗爛,倒在布上,用毛巾壓幹,放在太陽底下曬......),動手操作,並進行實踐操作後的反思和在課堂上參與交流評價活動等整個探究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創造性的心理得到了發展,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如果在課堂中,我們一般都是由4人組成一個活動小組,從平時觀察發現,小組中真正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的總是這麼一二位學生,有個別學生一直處於旁觀的狀態,特別是那些動手能力比較差,或者比較內向比較膽小的學生,只是扮演了觀眾的角色,沒有積極參與到當前的探究活動中去。所以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時,應根據活動的特點做到課內外的緊密結合,給每一位學生有親自動手探究的機會,獲得教學的公平,讓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形成和發展。

3、通過對探究過程的反思,能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探究實踐活動在課外開展,在課內一定要開展好探究過程的反思。在課外的造紙活動中,有的同學能在第一次實踐失敗後,及時修正自己的活動計劃,並再一次提出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結果取得了成功,這樣的同學在課內需要反思,説説在實踐過程中的體會,讓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也有個別的同學首次不成功後就放棄了探究,這樣的同學更需要反思,找一找自己造不出一張紙的原因是什麼,以培養學生善於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毅力。在探究過程的反思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描述,激活他們的思維,對自己的造紙過程進行評價。例在造紙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學生想到了看課本,只是按照課本上介紹的方法、過程嘗試了一下,當聽到同學們那麼多的奇思妙想後,知道自已不一定按照書本上的方法去做,可以另想辦法去嘗試、去創造。更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來於不斷的探究,爭取成功才能成功。在每位同學都渴望成功,渴望通過成功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賞進而確信自我價值時,這種成功感和滿足感會激勵着學生繼續進行新的探索。這時教師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造更大、更薄、均勻的一張紙嗎?再一次造紙可不是上一次造紙活動的簡單重複和模仿,而是有了更豐富的動手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將有更高的動手興趣和成功慾望,使探究動向更深層次發展。

標籤: 反思 教學 我來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wmk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