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有關我是這樣長大的教學反思

有關我是這樣長大的教學反思

撰寫人:張鶯

有關我是這樣長大的教學反思

撰寫時間:2015年3月26日

“青春成長”一直成為中考作文命題的熱點,青春生命、成長滋味、挫折磨難、獨立進取、自信樂觀……無不充盈在中考作文的試卷中,定格為青春成長的天空中永恆的彩霞,教學研究-《我是這樣長大的》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文章,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都喚起學生對成長的思考,特別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醜小鴨》一文。所以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擬定的作文題是《我是這樣長大的》。並確立了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次作文,引導學生回眸自身成長經歷,抒寫對生命的個性感悟體驗。同時關注自身的成長,幫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培養樂觀、健康的心態。

這節課教學方法是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為理論依據,指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而確定的`。所以這節課我利用“作文修改卡”來進行教學研究。“作文修改卡”是研究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策略的運用。填寫修改卡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能引導學生努力探索,感悟生活,掌握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寫出更好的文章。所以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根據“作文修改卡”,對作文進行有效的反思,升格作文。

針對學生經歷生活較少,觀察思考不夠,讀書也不多,因此苦於作文寫作,厭於作文寫作的現象,片段組合式的作文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對於作文寫作的恐懼感,便於學生的寫作。所以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就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積極反思,領會讓習作條理清晰的重要性,學會作文黃金結構——片段組合式作文的方法。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針對教學目標,我的整個的教學環節是:

一、導入由第一單元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醜小鴨》導入成長這一話題,講解作文的寫作思路:引出作文黃金結構——片段組合式作文

二、學習片段組合式作文,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我是這樣長大的》教學反思》。

 (一)片段組合式作文含義

(二)“片斷組合式”作文的優點:

(三)“片段組合式”作文的類型:

1.小標題---主旨式

,2.詩句連綴式

3.歲記式:

4.鏡頭式

5.片段議論式:

(四)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三、以學生優卷作文做示範,感受片段組合式作文的寫法和優點。並指導填寫“作文修改卡”。

四、小組交流(以前後座位組成4人為一小組,定好記錄員、發言人),小組成員交換作文及反思修改作文。

五、班級交流:小組派代表上台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意見或建議。

六、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穫。

七、課後學生根據個人自我反思及小組交流的意見或建議進行二次作文,教師批改二次作文。

這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是:

1、從目標上看來,根據七年級第一單元的單元目標及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預設教學目標,符合學情。通過“作文修改卡”的使用指導,使學生認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水平,學習目標規範和清晰。

2、從教學環節來看,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講授到賞析評價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實現作文教學的一課一得,關注學生作文反思能力欠缺的問題,有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從師生關係上看,在課堂對話中點撥適度,引導有方,語言很有感染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思考反思。學生能按教師的教學流程思考並回答問題,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配合得好。

4、從實施來看,片段組合式作文範文、學生範文、教師反思示範、小組討論、個人反思等方法,與教學目標相符;緊扣“作文修改卡”進行反思、討論、指導,體現了反思性作文教學的特點。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地使用策略卡的同時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自我反思。

5、從評價來看,運用作文修改卡、個人反思、小組反思、反思後展示等方式有效檢測學習目標。通過小組代表展示小組意見,教師適時點評等方式反饋生成的小組評價、同伴評價。通過利用學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教師示範反思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的方式獲取評價信息。

6、從資源來看,預設了學生範文、示範反思等資源。向學生推薦了中考優秀作文示範引導學生。這堂課生成了個人反思,很好地體現了這堂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遺憾之處:

1、學生對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仍是泛泛而談,教師應該多做這方面的指導。

2、小組反思還是隻能完成個別組員的作文反思。

未來的教學反向:

1、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怎麼樣讓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裏效率再高一些?點評的更深入一些?點評範圍更廣一些?

2、注重課堂教學的一課一得,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反思時間,讓學生運用老師講授的方法進行充分的反思修改,並通過作業練習去鞏固、掌握。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nk2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