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數學教案8篇

小學數學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8篇

小學數學教案8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感受為什麼需要產生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理解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驗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意識,培養良好的數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敢於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及百分數數感的培養;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課前準備】師:多媒體課件。生: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受百分數

1、出示袁隆平相片,讓同學猜他是誰。猜一猜,你們認識這位爺爺嗎?出示資料同學們看來行行出狀元,在農業上作研究也能做出偉大的成就來,你們要努力長大後成為有用人才,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現在袁爺爺有一道題想考考大家,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出示課件:師:同學們你認為哪個品種的發芽發芽情況最好?與同學進行交流。小組合作並列式解答要過程。彙報用除法求出發芽種子數佔種子總數的幾分之幾。得出三個分數,那如何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呢?通分得出三個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讀出來,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板書課題。從而得出,三號種子發芽情況最好。

2、問:你發現百分數有什麼好處了嗎?下面老師又帶來一組信息,世界盃比賽如果你是巴西隊教練你該派哪位隊員罰點球?

説一説你的理由,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①學生獨立思考,選出一名隊員。

②與同學進行交流,説出自己的理由。

③教師點名提問,全班同學共同評價。

隊員罰點球次數罰中次數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幾分之幾

七號2018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18/20

三號107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7/10

五號2521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21/25

因為:18/20=90/1007/10=14/10021/25=84/100

90/100>84/100>14/100

從而得出派7號隊員去罰點球比較合適。

3、百分數的意義。

教師:通過以上練習,你有什麼體會?把你的體會説出來,和同學進行交流。(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就很容易比較大小。)而像92/100、90/100、86/100像這種分數我們也可以寫成92%90%86%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數——百分數。

4、介紹百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你覺得他寫得對麼?寫得好麼?他是怎麼寫得?%是什麼?(教師親自示範寫%)。你覺得寫百分號時要注意什麼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

你會讀這個數麼?讀作什麼?讀作“百分之幾”而不是“一百分之幾”。

5、過渡:你能説説黑板上百分數是什麼意思麼?

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1、請同學們隨意的寫出幾個百分數。

觀察學生寫的百分數,出示幾個讓學生明白,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100,也可以小於100,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實物展示過程:

a.上面的百分數有沒有錯誤的?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麼?100%就是多少?該怎麼讀?

b.找出一個比一大的百分數,這個數和100%相比更大了吧?可以這樣寫麼?

(把比較的標準量平均分成了一百份,與它相比較的量可能是這樣的一份,兩百份,0.5份,或是其他的數。)

2、看書,學習書上的概念和知識。剛才同學們寫出了很多百分數,其實我們的數學書上有一些關於百分數的知識,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生彙報:百分數又叫百分率,又叫百分比。

師:那你覺得百分數是個怎樣的比呢?這個比有個什麼樣的特徵呢?

生:百分比的後項始終都是100。

那你又能舉出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百分率麼?

百分數意義調查研究表

摘錄

這個百分數是()和()比較的結果。

這個百分數表示()是()的()。

三、學生交流,正確構建百分數的意義

生交流、展示

師:欣賞了這麼多的研究成果,你知道百分數表示什麼了嗎?

板書: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這句話中有幾個數?(兩個)對,其實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係,是一種倍數關係。百分數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齊讀概念)

四、基本練習,全面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師:認識了百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看這樣幾道題如何解決。

1、練一練:下面每個大正方形都表示“1”,圖中塗色的部分和沒有塗色的部分各佔“1”的百分之幾?

2、試一試:根據下面每個百分數的意義填空。

①學校合唱隊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男生人數是女生的;男生與女生的人數比是()︰100。(溝通百分數與分數、百分比的關係)

②六年級一班學生的近視率是20%。(溝通百分數與百分率的關係)

()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20%。(通過這句話你還想到了什麼百分數由此及彼)

③一本書已看了40%(開放性)

()是()的'()%。(還可以怎麼填?)

3、練習

1)讀百分數,觀察這些數有什麼特點?

2)寫百分數集體訂正。

3)下面做一個小遊戲猜成語的意思用百分數表示出來。

4)小比賽,在20秒內頁10個百分數,時間到時把完成情況用百分數説出來。

五、找異同,深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動畫演示:認識了百分數的意義,歡歡和迎迎兩個同學發生了爭論。

1米長的繩子,用去了,還剩下39%米。(一個説對,一個説錯)

師:你贊成誰的意見?為什麼?

討論得出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分數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也可以表示具體數量。

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並不表示具體的數量。

六、提高練習,充分體驗百分數的意義

1.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8%45%98%99%100%55%2%

①小明的爸爸是個著名的牙科醫生,經他主治的牙病治癒率達到()。

②一個工廠從一批產品中抽出200件,經過檢驗,有198件合格,合格率是()。

③某車間經過技術改良,現在每月的產量是原來的()。

(問:為什麼選擇108%?其它百分數合適嗎?)

④一本書已經看了(),還剩下全書的()。

⑤我國神舟飛船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發射全部成功,發射成功率是()。

2.甲:我們學校的女生人數佔49%;乙:我們學校的女生人數也佔49%。這兩個學校的女生人數一定相等嗎?為什麼?

3、下面做一個小遊戲“石頭、剪子、布”聽清要求再彙報。

小結: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們高興嗎?這節課你一定與老師一起興奮過、緊張國、還有一些遺憾,你能用百分數告訴大家你這三種情緒所佔的百分比嗎?愉快()%、緊張()%、遺憾()%,百分數無處不在,他就在我們身邊,最後老師送你們一句話我們共勉:天才=1%靈感+99%汗水。

小學數學教案8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並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整理。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紙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寫一寫我們學過的算式。看誰寫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內加減算式的整理

1、讓學生嘗試寫出10以內的有關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試着進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麼整理?按照得數是10、9、8、7、6、5、4、3、2、1、0進行整理、歸納。(放手讓學生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組發給一張表格,完成表格。

4、小組推薦一人進行彙報。

5、繼續討論:

根據小組間填的表格進行討論:

豎着看、橫着看、斜着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彙報討論學習情況?

三、10以內的減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頁上面的圖,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

2、弄清題意,説一説應怎樣整理減法算式。

3、小組交流。

4、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表中可以發現哪些規律。

6、小組彙報。

四、回顧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説一説: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____________,你呢?

小學數學教案8篇3

教學內容:小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課本第35頁的第1--6和練習九的第1--3。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四則計算的意義,牢固地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法則熟練地進行計算,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數乘、除法的意義的法則。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麼意義?(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課本34頁的第3題。(指名板演,其餘做在本子上。)

請2--3人説一説,積中小數點位置是怎樣確定的?再請一個同學完整地説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再做課本第34頁的第6題。(指名板演,其餘做在本子上。)請2--3人説一説,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然後再請一個同學完整地説出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獨立作業,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做課本第35頁的第1題。師巡視,留心差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補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捨五入”法把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0.9470.32.9951.8448

2、計算。(指名板演,其餘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積保留兩位小數)(商精確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導學生比較求積的近似值與求商的近似值異同點。

相同的:求積與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數位的下一位,再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積的近似值要把積求出後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數位多除一位,然後再取近似值。

獨立完成課本第35頁的第2、3題。第3題可啟發差生這樣想:先求35000個紗錠有幾個1000?再求生產棉紗多少千克?最後求可以織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小學數學教案8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14頁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編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知3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3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口算。

3、能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討論、交流、推理、歸納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遷移學習能力。

教具學具:

學具盒(小棒)。

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課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2的乘法口訣,你能説一説嗎?按你的理解,知道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嗎?

學生:3的乘法口訣。

(板書:3的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觀察例1插圖,把例1補充完整。

教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幹什麼,他們是怎樣分組的?你能根據1,2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訣補充完整嗎?學生獨立思考,把例1補充完整,教師指定一學生上台(黑板上)補充。

(2)探索口訣的編法,促進口訣理解。

課件顯示完整的例1。(隨機抽取圖或算式、口訣)

教師:表格中的哪一個數可以表示8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説説哪一個算式可以表示4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7個組有幾個人在跳繩?可以用哪一個算式來表示?

教師: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它表示幾個組跳繩的人數?應該用哪個算式?

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9個3是27;它表示9個組跳繩的人數;應對應39=27(或93=27)這個算式。

(3)讀3的乘法口訣。

學生全班拍手齊讀3的乘法口訣。

(4)找特徵,總結規律。

教師:3的乘法口訣有哪些特徵和規律?

3的乘法口訣共有7句。

口訣的第一個字都是三。

口訣的第二個字從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訣的積從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師:為什麼會有這些特徵、規律?

教師:同學們真能幹,自己找出了這麼多的特徵,總結出這麼多的規律。你能利用這些特徵和規律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嗎?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記口訣。

教師:利用口訣的特徵,我們可以把臨時遺忘的口訣補充完整,你們能記住這麼多口訣嗎?

學生集體拍手背口訣一生當小老師,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電話背分4人小組抽背集體拍手背。

2、教學例2

教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來學例2。

教師板書出示例2:36=□73=□

教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計算這兩道題各用哪句口訣?計算結果是多少?再把積填在方框裏。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出得數,教師指名在黑板上填寫。

學生:我填出的積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這兩句口訣。

3、小結

教師:剛才同學們合作學習了例1,自學了例2。下面老師要看小朋友們能不能熟練地、靈活地運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的第1題、第2題、練習三第5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你學習了什麼?學會了什麼?你自己解決了幾個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了3的乘法口訣,學會了編3的乘法口訣,瞭解了口訣的特徵,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訣可以求積。

五、板書

3的乘法口訣

三三得九

小學數學教案8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瞭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徵,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並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理解和發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鐘面(上面是7時)

1.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已經認識時鐘,看看現在是幾時?(7時)你們昨天7時在幹什麼?(看電視、吃早餐、睡覺)為什麼會這樣呢?

2.揭示課題:24時計時法

【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數學學習,喚醒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新課伊始,設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明確了方向。】

二、圍繞目標,合作學習。

1.關於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瞭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談話: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麼時候敲響的呢?思考:這是夜裏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着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思考:現在是幾時?你在做什麼?

c.中午12時追問:上午的學習結束,該吃午飯了。是幾時?到中午12時為止,鐘錶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麼電視節目?

(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0時指什麼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麼表示?中午12時怎麼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麼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麼表示?

【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時針在鐘面上轉兩圈,一晝夜共有24個小時,建立0時的概念。通過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明確一天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0時”。認識0時是一天的開始,24時是一天的結束。】

四、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教案8篇6

【學習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並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2、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等方法。

3、體會到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國古代流傳着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探討了。

閲讀書本P112雞兔同籠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一下題目的意思嗎?

二、探索新知

1、閲讀P113例1,根據書本提示,會用列表法求出雞、兔各幾隻嗎?

(完成課本表格。)

2、假設籠子裏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能列式解決嗎?

(會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自己動筆,嘗試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只數的問題?

(有困難的可參考書本P114)

4、用假設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決P112“雞兔同籠”問題

(1)方程解:(2)算術解:

解:設雞有x只,那麼兔就有(35-x)只。解:假設都是雞。

根據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採用假設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閲讀P114閲讀資料,瞭解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三、知識應用:獨立完成P115“做一做”,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16練習二十六第1--5題。

2.拓展提高:練習二十六第6、7題。及P117“思考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説一説你有哪些收穫?

學習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穫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個性化的解答或創新思路寫出來吧!)

小學數學教案8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能表達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過程和結果,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並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一邊領略美麗風光,一邊學數學知識,好嗎?(出示情景圖)。

〖資料:黃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歎。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香山紅葉最為著名。

恆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海拔20xx米,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

華山,自古以來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説法,正因為如此,華山多少年以來吸引了無數勇敢者。〗

師:哪座山比較高?這樣可以比嗎?必須知道什麼?(每座山的高度),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回答:

黃山1873米,香山575米,恆山20xx米,華山2160米。

華山最高,香山最低

……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圖片——黃山、香山、恆山和華山,並給出了相應的海拔高度,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位數不同直接比。

黃山和香山哪座山高?,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回答:黃山高。黃山1873米是四位數,香山575米是三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所以1873>575(板書)。

師:這個同學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數確實比三位數大。根據這個道理,從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山也一定比香山高?

2160>575

師:你還知道哪些位數不同的數可以直接比?

[五位數一定大於(四位數、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師:從剛才的比較中,我們知道:(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生提問:位數相同怎麼辦?

師:這個問題問得真好,這就是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2.位數相同,比首位。

師:黃山和恆山比較,哪座山高呢?為什麼?

生:恆山和黃山都是四位數,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板書)。

師:真聰明。比較兩個數,位數相同的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個就大(板書:位數相同,比首位)。

師:你能舉個例子來説一説嗎?

3.位數相同,首位也相同,依次比

恆山和華山比較,那座山比較高呢?你能説説理由嗎?

生:華山。恆山和華山都是四位數。從最高位比起,它們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xx<2160。

師:這個學生的思路很清晰,語言概括很具體。同學們,比較兩個數,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最高位也相同的數,就比下一位,這樣一位一位比下去。(板書:首位相同,依次比)

師:出一個這類的題目,考考你的同桌。

4.總結萬以內的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通過“比一比”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利用討論等方法,在合作中,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四位數比三位數大;如果都是四位數,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依次比較下一位……從而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練一練。

師:欣賞完了名山,下一站是參觀動物園,進動物園需要門票,只要你做36頁中的練一練,你就可以得到門票,順利進入動物園,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故意設置障礙,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自己想要的,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2.試一試。

師:動物園到了,咦,這裏怎麼這麼熱鬧呀?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原來呀,這六隻小動物是非常好的朋友,它們決定以兄弟姐妹相稱,可比來比去,比了半天,也沒弄清楚誰大誰小?小朋友,你們願意幫他們按年齡的大小排好順序嗎?

(課件展示,學生在教材上自主完成)

師:你為什麼這麼快就能把這麼多數排列出來呢?

生:先按位數多少分一分,分出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就很容易排列了。

生:……(點擊課件檢驗並給予鼓勵)(設計意圖:小學生最喜歡樂於助人了,通過幫助小動物們確定身份這一載體,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同時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數是多少(100)?最大的三位數是多少(999)?

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1000)?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9999)?

指名回答,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你還知道什麼?

(最小的一位數是1,最大的一位數是9,最小的兩位數是10,最大的兩位數是99。)

四、考驗能力,樹立自信

1.考眼力:估計杯子中的豆子多少粒。(説説你是怎麼想的?生説思路課件用紅色虛線演示比一比)

2.考智力:確定數的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考眼力和考智力,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的數感,感受大數的意義。)

3.數學遊戲: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説“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按照題中提示的方法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儘可能少。

(設計意圖:通過互動遊戲,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三位數和四位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並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2.課件出示比較方法:

位數不同,直接比;位數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六、板書設計

比一比

1873>575位數不同,直接比

四位數三位數

1873<20xx位數相同,比首位

四位數四位數

20xx<2160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數四位數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大數,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圖片——黃山、香山、恆山和華山,並給出了相應的海拔高度,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讓學生比較大小,並概括總結出比較萬以內大數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本節課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8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頁練習十二第8~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差關係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各類應用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能正確地解答三類不同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8題後兩題(加和減)

1、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作業本上。

2、集體訂正,讓學生重點説一説計算過程。

3、提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加法計算個位滿十要怎麼辦?減法計算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二、應用題練習

1、看圖列式

(1)示線段圖。(用線段圖分別表示藍墨水28瓶,紅墨水20瓶,求藍墨水比紅墨水多幾瓶)

請小朋友説説圖上是什麼意思?

哪種墨水的瓶數多?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算?28-20表示什麼意思?這道題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為什麼?

(2)在圖上改變已知數和問題,成為求藍墨水瓶數的題。

讓學生説説現在圖裏的意思?怎樣列式?為什麼要用加法算?

(3)誰能改變和問題,成為求紅墨水瓶數的題?(根據改變兩個條件和問題)怎樣列式?

2、針對性練習

現在,説説第一句中是哪種數量多,它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幾隻?

(2)公雞比母雞少幾隻?

(3)松樹比楊樹少10棵。

(4)紅金魚比黃金魚多5條。

師:我們分清了誰多、誰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來分析數量關係,解答應用題。

3、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先做第一題,做完後提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想一想,這道題裏有哪三個數量?(張芳養17只,徐軍養26只,徐軍比張芳多養9只)

根據三個數量,還可以編成另外兩道應用題。

做第(2)(3)題

做完後指出:雖然每道題裏的三個數量都一樣,但由於條件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樣。因此,解答應用題先要分清條件和問題,然後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繫,確定用什麼方法算。

4、做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説明題意,明確和綠旗面數都是與哪種旗比的。為什麼解題的方法一樣?

三、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前4道計算題,第11題、12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vmg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