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通用10篇)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通用10篇)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1

活動主題:

樂享冬至

活動目的: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全體師生及家長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繫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温暖中度過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温暖、集體的温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包餃子、煮餃子,讓全校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瞭解更多具體的工藝,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鍛鍊同學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活動時間:

12月21日下午3:20——4:40

活動對象:

全體師生及家長

活動過程:

1、講一講

學校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內容《冬至故事》。

(時間:12月19日週一)

2、誦一誦

20+20早誦讀各班誦讀“九九歌”。

3、填一填

各班開始填“九九消寒圖”

4、樂一樂

年級:二年級

具體活動:繪本賞析

地點:各班教室

負責人:董尚元

5、貓一貓

當日全校無作業集體“貓冬”睡好覺。

注意事項:

1、請配班老師按時到班配合班主任組織活動。

2、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和清潔衞生。

3、請班主任老師注意抓拍精彩瞬間,上載照片。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冬至的由來。

2、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領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3、讓學生懂得去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二、教學重點:

瞭解冬至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

三、教學難點:

領略祖國的。傳統文化——冬至的的`無窮魅力,意識到在生活中能夠懂得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並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四、活動形式:

朗誦、講故事、遊戲、吉他、小品、歌唱等

五、活動過程:

1、宣佈主題:主持人宣佈“情暖冬至,洋溢青春”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節日冬至的由來和傳説:

(1)請聽朗誦詩詞《小至》和優美詩句

(2)講述冬至的傳説和習俗:如冬至吃餃子、狗肉和混沌等。

3、冬至是一個開心的節日,接下來一起來玩遊戲“模仿秀”;

4、在冬至這天,家人都會團聚一起吃湯圓,接下來請傾聽吉他《賣湯圓》;

5、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幽默又搞笑的小品《賣湯圓》;

6、冬至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負擔。接下來請聽朗誦《歌頌母親》;

7、在這歡樂的節日當中,每個人心中都有願望,下面請聽歌曲《許一個願望》;

8、伴隨着歌聲,學生暢談自己的願望。

9、班主任總結:

在這次班會中,同學們興趣盎然,討論的熱火朝天。學生們瞭解了很多關於冬至的知識。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我國古代對這一天非常重視,冬至被當做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還認識了冬至傳統食物湯圓、餃子。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3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冬至節,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活動內容:

1、綜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3、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並瞭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氣。

附兒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窖”,掌握4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反覆讀中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通過抓重點語句、標點,深入理解課文,品味語言,感受人物情感,領悟寄“夢”於具體事物表達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難點分析:

通過閲讀文本,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細細地品味,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悟到“我”與爺爺嚮往春天、熱愛生活之情。

通過聯想和寫作,感受冬至中“温暖的夢”、“希望的夢”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冬至的資料,蒐集關於冬至的諺語、傳説、故事等。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説明:

第一課時

一、由題目質疑,交流關於節氣的資料。

(一)板書課題,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

預設:誰做的夢?什麼樣的夢?夢見了什麼?

(二)背誦《二十四節氣歌》,對應説説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課件出示《二十四節氣歌》。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冬至的夢的特點。

1、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相機指導“窖”、“蚯”、“蚓”、“藤”四個生字的寫法。

3、解釋重點詞語。如:囈語、冬米糖等。

3、回顧依據題目提出的問題,説説這是誰做的怎樣的夢。

預設:這是“我”和爺爺做的嚮往春天的夢,這是一場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三、瀏覽全文全文,概括段意,瞭解文章大意。

第一自然段:冬至節氣的特點。

第二自然段:冬至前後自然界萬物的變化。

第三自然段:我們對春天的期冀。

第四自然段:“我”心底對春天的呼喚和對冬至的夢的美好向往。

第五自然段:“我”再見梅花圖和“我”對爺爺的懷念。

教師: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

冬至後萬物的萌動和人們的生活。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瞭解課文中關於冬至這個節氣的介紹。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説説關於冬至這個節氣你知道些什麼。

2.對照課文介紹,交流關於冬至這個節氣的相關信息,着重指出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課件出示《九九歌》。

3.教師指導用舒緩平靜的語氣朗讀第一自然段。

培養學生思考、質疑能力。

從學生熟悉的歌謠出發開始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養成預習、樂於自學、勇於探究的習慣。

培養學生樂於與他人合作、樂於與他人分享學習收穫的習慣。

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通過概括段落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為理解課文內容作準備。

培養學生蒐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同時與課外對照,使學生對“冬至”的認識更準確。

《九九歌》是對冬至理解的拓展,也為學習第三自然段等待九九八十一天做好鋪墊。

教會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不同的情境的朗讀方式。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説説《冬至的夢》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創設情境,引出中心話題。

師:播放課件:冬至前後,大雪飄飄,天氣變得愈加寒冷。但是那誰也看不見的春天,也就在這一天隨着飄落的白雪向我們走來。只不過,她不願意那麼快地與人們見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開始做着自己(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三、精讀課文,暢談感受。

(一)下面,打開書170頁,大聲讀課文2、3段,想一想:為什麼説冬至的夢是“温暖的夢、希望的夢”呢?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細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相關內容,或簡單的寫一寫你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理解學生讀書加批註情況。

(二)引導學生結合文章中的具體語言文字,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這個“温暖的夢、希望的夢”,體會“我”和爺爺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課件出示相關重點句子

預設一:(果園裏的……蚯蚓……湧動)

師:剛才同學們課文讀得非常認真,有自己的感受了嗎?讓我們一起交流。

教師:先讀讀你勾畫的句子,再説説自己的想法。

教師:多麼優美的語言,這不僅僅是一段文字呀,它還是一幅冰雪凝凍的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打開想象的大門。

教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學生彙報交流。

教師:在這幅畫的背後還深藏着甦醒的聲音和囈語,慈祥而深沉的大地母親能感受到那萬物生命的血液在湧動,你們能感受到嗎?用心去傾聽這些小生命的心聲。發揮你們的想象,想一想,説一説。課件出示

A果園裏的蘋果樹(慢慢伸着懶腰,希望早日開花,結果。)

B白雪覆蓋下的葡萄枝()。

C泥土中的冬小麥與老草根兒悄悄地説:()。

D地窖裏的白菜和樹苗兒:()。

E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師:好,下面就請大家齊讀,再一次走進這希望的冬至的希望的夢。

教師: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事物,徐魯爺爺還用了一個省略號,還有誰可能也在做夢呢?

學生彙報交流。

預設二:(不信……不及了。)

教師:冰雪的'凝凍阻擋不了萬物生命血液的湧動,冬至的腳步踏醒了萬物冬眠的夢。徐魯爺爺還用細膩的筆觸我們描繪了一幅漸變的動畫。找找看?想不想欣賞這美妙的動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教師:我們和冬至一起做夢,真讓我欣喜,讓人震撼呀!把你的欣喜震撼讀進去!再讀配音樂推薦個人讀。

教師:這就是冬至的夢,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下面讓我們把這兩部分合起來讀,再次感受那冬至的夢温暖與希望。配音樂,播放課件。

教師:徐魯爺爺打開了我們想象的大門,讓我們也一起來替這自然的小精靈們寫一寫它們的夢境。出示課件,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事物來寫。

範例:我是(),……

教師:你們寫的真好,你們的心和萬物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學生動筆寫作。

預設三:(記得小時候……棉衣了。)

教師:你們還從哪裏感受到了冬至的夢是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師:根據你們對課文的理解我們師生接讀,我讀你聽,我不讀你接,看誰接得好?

教師:我們糊得嚴嚴實實的小窗能打開嗎?我們插在草垛上和掛在屋檐下的風車能摘下來嗎?我們還要等(八十一天),這真是(難熬)呀!這麼多的美夢能快快實現嗎?我們還要等(八十一天),這真是(難熬)呀!我們的心裏可真(着急)呀!期盼着()期盼着()。

教師:不是我一個人在着急呀,還有誰?讀讀爺爺説的話。爺爺也是那樣的期盼(春天的來臨呀!)

教師:冬至的夢是冰雪凝凍的畫,是動態的漸變的畫,它還是一首夢幻般的詩。請同學們拿起書,和老師一起走進那讓人陶醉的冬至的夢境。配樂齊讀第四段。配樂齊讀第四段。

預設四:教師:用自己的話説説冬至的夢是個怎樣的夢。課件出示課件

預設:冬至的夢是甜蜜的夢、充滿生命力的夢……

三、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一)讀第五自然段,小組討論: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分別寫出了我和爺爺怎樣的情感?

預設:在春天來臨前的等待中,爺爺用美麗的梅花圖來計數,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我能讀懂冬至的夢的温暖,從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飽含了“我”和爺爺嚮往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的情感,以及我對爺爺的深深地懷念。

(二)反覆吟誦梅花圖中的對聯,感受“我”和爺爺的情感。課件出示對聯

(三)文章哪些寫作方法是你最為欣賞的?説説你的感受。

第一人稱的親切,擬人的手法,優美的語言,夢幻般的聯想。

四:教師小結:冬至的夢是温暖的,是充滿希望的,尋夢的過程更是多姿多彩的,謝謝孩子們能和老師一起尋夢,同時祝福你們早日實現自己心中的夢。

從課題引入,開門見山。

教師最需要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尤其是讀書方法,這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溝通兩個課時的教學。

通過抓重點語句、標點,深入理解課文,品味語言,領悟寄“夢”於具體事物表達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在中心話題的引導下,學生自由解讀文本,表達自己的閲讀體會,同時逐步深入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滲透朗讀指導和背誦指導,使理解與誦讀交替進行,互相促進,成為有機的整體。

深化學生的認知,溝通學生和文本的情感,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從梅花圖中領悟到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增加學生對冬至這個節氣的認識,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5

一、設計初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湯圓、吃麻餈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化的廚具卻很難做出口味地道的麻餈了,很多人對其傳統的製作過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將來臨,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製作麻餈,不僅能讓學生感受節日的氣息,瞭解麻餈的製作過程,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激發學生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冬至與麻餈的意義,掌握製作麻餈的基本常識及製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製作麻餈,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三、客座教師

小忠

四、活動對象

大班

五、活動準備

1、與客座教師聯繫,把製作麻餈的工具準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

2、聯繫車輛。

六、活動過程

(一)教師交代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

1、師:過幾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吃麻餈,你們知道麻餈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學生:不知道)那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去參觀麻餈作坊,好嗎?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麼呢?(學生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餈店,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並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二)談話,激發興趣。

章:小朋友吃過麻餈嗎?幼:吃過,很好吃。

章:你們還記得麻餈是什麼樣的?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章: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餈,説得很棒。

章:誰知道麻餈是用什麼做的?幼:我奶奶説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麪粉做的,要搓圓……

章: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餈到底用什麼做,要用到哪些工具?瞭解麻餈的製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章:小朋友,這是什麼呀?有什麼用呢?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餈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覆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學生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學生嘗試、腦沁。

(4)學生説説淘米的`感覺。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癍團曾

(1)章: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餈。誰知道怎麼把米團變成麻餈?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章: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舉

(2)章沸黯碰:鋤一部分米團矽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學生操作,講述漣動體』幼: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難捏;剛開始轄出夾墾圓圓的,可是拉也拉不斷,所以就變得長長的了;米團軟軟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滾豆沙

(1)讓學生區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餈的呸道。章:你們來嚐嚐自己捏出來的麻團。幼:淡淡的不怎麼好吃。章:這個好吃嗎?(學生品嚐)幼:又香又甜。章:所以做麻餈的最後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學生品嚐。

(三)小結。

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餈好吃嗎?幼:好吃!師:但是做出這麼好吃的麻餈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回學生園嘗試做麻餈)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製作麻餈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餈,讓我們跟着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學生嘗試製作麻餈。

2、學生品嚐。

七、活動成效

孩子們在瞭解製作麻餈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新鮮好奇,表現得非常積極,每一環節都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認識傳統工具,在體驗到勞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親手製作的麻餈,節日的氣氛已悄然走進每個孩子的心裏,今年的冬至對孩子來説一定意義非凡。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冬至與麻餈的意義,掌握製作麻餈的基本常識及製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製作麻餈,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製作麻餈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黃豆、紅糖;外出車輛。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交代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

1、師:過幾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吃麻餈,你們知道麻餈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學生:不知道)那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去參觀麻餈作坊,好嗎?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麼呢?(學生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麻餈作坊,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並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二)談話,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吃過麻餈嗎?幼:吃過,很好吃。

師:你們還記得麻餈是什麼樣的嗎?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師: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餈,説得很棒。

師:誰知道麻餈是用什麼做的?幼:我奶奶説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麪粉做的,要搓圓…

師: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餈到底用什麼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瞭解麻餈的製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呀?有什麼用呢?

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

師: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餈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覆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學生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學生嘗試、腦沁

(4)學生説説淘米的感覺。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師: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團米團

(1)師: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餈。誰知道怎麼把米團變成麻餈?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師: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舉

(2)師:鏟一部分米團放入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學生操作,講述操作細節。幼: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難捏;剛開始轄出夾墾圓圓的,可是拉也拉不斷,所以就變得長長的了;米團軟軟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滾豆沙

(1)讓學生區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餈的味道。

師:你們來嚐嚐自己捏出來的麻團。

幼:淡淡的不怎麼好吃。

師:這個好吃嗎?(學生品嚐)幼:又香又甜。

師:所以做麻餈的`最後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學生品嚐。

(四)小結。

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餈好吃嗎?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麼好吃的麻餈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師傅們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五)延伸活動(回學生園嘗試做麻餈)

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製作麻餈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餈,讓我們跟着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學生嘗試製作麻餈。

2、學生品嚐。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7

活動目標

1、知道冬至要吃餃子的傳統習俗;

2、用橡皮泥團圓、壓扁、包裹的技能製作餃子皮和餃子餡;

3、和朋友們介紹和分享自己做的餃子,體驗冬至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冬至及餃子有一定的瞭解和認知。

課件準備:《冬至》動畫視頻、包餃子視頻、包餃子步驟圖

材料準備: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麪糰、餡料)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視頻動畫《冬至》,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習俗,引出餃子主題。

熊貓奇奇他們在做什麼事情?冬至都吃什麼?

你喜歡吃餃子嗎?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小結: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或湯圓,邊吃邊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餃子、湯圓就代表團圓,代表着對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夥伴做餃子的圖片,引起幼兒做餃子的興趣。

出示一個製作好的餃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論。

餃子是什麼樣的?

你們在家裏包過餃子嗎?餃子要怎麼包呢?

播放視頻《包餃子》,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包餃子的方法和步驟。

出示包餃子分步驟圖,鼓勵幼兒用黏土嘗試包餃子。

1、製作餃子皮: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兩隻小手搓一搓,搓成圓球;再用手掌把圓球壓薄,壓成圓圓片。

2、製作餃子餡: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團圓。

3、包餃子:用皮包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兩邊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做好啦。

鼓勵幼兒獨立製作餃子,教師巡迴觀察,給予指導。

鼓勵幼兒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餃子是什麼形狀的?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你的'餃子是什麼餡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做餃子的材料,讓幼兒製作不同樣式的餃子並展示。

家園共育:幼兒回家嘗試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體會冬至的温馨氣氛。

活動目標

1、瞭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以及冬至節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冬至節的習俗。

3、讓幼兒瞭解並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活動準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3、製作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節氣歌》播放二十四節氣歌,引出《冬至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講述關於節氣的信息。預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繪本故事《冬至節》

二、通過繪本故事説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因為冬至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又稱為“冬節”。

三、説冬至傳説、習俗過渡:為什麼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説和習俗來“説冬至”吧!

1、用傳説説冬至。主要有:傳説一:冬至餛飩夏至面。傳説二:冬至吃狗肉。傳説三:冬至南吃餃子北吃餛飩

2、用習俗説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2)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3)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4)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

四、遊戲活動

用紙黏土製作餃子和湯圓,感受冬至節的氛圍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8

【教材分析】

冬至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

“亞歲”等。民間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還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風俗,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本次活動將通過信息分享交流、觀看錄像、傾聽故事、欣賞幾兒歌等方式,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天文、物候、人事和民俗活動,加深幼兒對冬至的認識,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習俗。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節氣冬至,知道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瞭解冬至的由來和民俗習慣

2.能與同伴大膽交流有關冬至的傳説和習俗。

3.感受冬至的喜慶,萌發探索傳統習俗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收集與冬至有關的圖片和資料,瞭解關於冬至的諺語和習俗,教師自備課件《冬至的由來》、《張仲景與餃子的故事)、《冬至的習俗》,“幼兒學習材料”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請幼兒互相交流收集的信息,瞭解有關冬至的知識。

(1)幼兒分組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有關冬至節氣的信息。

(2)請各組代表到集體面前進行交流。

(3)小結: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標誌着全年最冷的時候到來了。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就會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來了。

2.請幼兒觀看《冬至的由來》的課件,瞭解冬至的由來。

討論: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測定出冬至的?冬至具體是哪一天?冬至又叫什麼?

小結:古時候的人們利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23日之間。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的'一天,所以被稱為“活節”。

3.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民俗習慣,感受冬至的喜慶

(1)請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同伴交流自己家是怎樣慶賀冬至的。提問:你們家是怎樣過冬至的?冬至晚上你們吃什麼?

(2)講述《張仲景與餃子的故事》,請幼兒觀看課件,瞭解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提問: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3)請幼兒觀看課件《冬至的習俗》,簡單瞭解冬至的其他習俗,感受冬至的喜慶。引導幼兒交流:你還知道冬至哪些不一樣的習俗?

小結:我國幅員遼,地理環境不一樣,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葱炒豆腐。

(4)請幼兒閲讀《擁抱冬天》第22-23頁,瞭解冬至的習俗。

【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看視頻《二十四節氣歌》瞭解春分、秋分、立冬等其他節氣,進一步感受二十四節氣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窖”,掌握四個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冬至後萬物萌動的生氣勃勃的狀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與熱愛。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冬至的資料,瞭解什麼是冬至以及它的特點。蒐集和冬至有關的諺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誦《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師: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設計意圖】

《節氣歌》應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歌謠,上課開始齊聲朗誦,能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交流關於節氣的信息。

預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設計意圖】

這樣將課前準備的信息進行交流,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

2.指導學習字詞:

地窖蚯蚓囈語藤條

預設:“窖“字容易寫成寶蓋頭;注意“藤”字的正確筆畫。

甦醒:昏迷後醒過來。

囈語:夢話。

嚴嚴實實:嚴密,沒有縫隙。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課文,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生字、新詞,能依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

1.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你讀完的感受如何?

2.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答案。

3.全班交流。

預設: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侯的“我”,從冬至開始就做着春天的夢:冬至過後,萬物萌動,大地復甦,一切生命都煥發出生機。人們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過去,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作者特別嚮往春天,對生活無限熱愛。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

三、默讀課文,概括段意。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通過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脈絡,為進一步理解文章做好鋪墊。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麼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過後,春天悄悄地走來。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夢。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記憶。

第二課時

一、師範讀第二自然段,學生回顧課文。

【設計意圖】

教師的範讀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為學習課文創設一個較好的氛圍。

二、品讀課文,暢談感受。

1.提出中心話題,學生自讀學習,做好批註。

話題:為什麼説冬至的夢是“温暖的夢、希望的夢”?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細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相關內容,並作出批註。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應把握神不可散。通過一個具體的中心話題,可以引領學生在目標的指導下,自由地去理解學習。既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又最大限度的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2.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覺批註的習慣。

3.小組交流。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讓學生反覆讀書、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咀嚼品味,體會語言的內涵,從而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文本的靈性要靠理解、咀嚼、品味來激活,言語的精妙要靠體悟得以實現。

預設——交流時從以下語言文字中感受:

“但是那誰也看不見的春天,也就在這一天隨着飄落的白雪向我們走來。只不過,她不願意那麼快地與人們見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開始做着自己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引導解讀:作者採用了擬人的寫法,賦予春天人的性格。她如此含蓄温婉,如此詩意浪漫。就像我們平時描述的那樣——春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悄悄地喚醒一切生命,讓他們迎接新的一年。從蘋果樹、葡萄枝、小麥,到冬眠的青蛙、蚯蚓,都在做着春天的夢,這是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不信,你撥開積雪或扒開泥土仔細地看看吧。黑色的藤條變青了,乾硬的.樹枝變軟了,凍土地開始鬆動了,冰河下面有了“嘩嘩”的聲音。細小的草根兒,有的已經綻出蒼白的芽苞……

引導解讀:作者心中因為有着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所以他用心傾聽了生命的聲音,用心觀察了生命的變化。只有心懷熱愛,才能欣喜地發現春天的腳步近了。

(説得多好!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意,你的心中也一定湧動着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帶着體會讀一讀吧!)

等不及也要再等等啊。我們那糊得嚴嚴實實的小窗現在還不能打開,我們插在草垛上和掛在屋檐下的風車還不能摘下來。我們冬至的夢,還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天,才可以真正地在春天裏醒來呢!這是多麼難熬的八十一天!

引導解讀:等待總是顯得那麼漫長。從“再等等”、“還不能”、“還要”、“多麼難熬”等詞語中,可以感受到我們是懷着夢想、懷着希望來等待的。這種等待感覺很美好,很温暖!

哦,我多麼嚮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懷念那無數個漫長的冬夜裏曾經做過的温暖的夢!

引導解讀:春天是美好的,為什麼説冬天裏的等待更讓他懷念?

因為等待總是讓我們心懷希望,心懷嚮往。我們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憧憬美麗的春天,盼望温暖的春天:憧憬在春天的田野裏放風箏,盼望脱掉厚重的棉衣棉鞋。結果很美,過程更美,因此,冬夜裏,我們的夢是温暖無比的。

5.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師:作者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都表達出對春天的渴盼與熱愛,請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吧,在朗讀中讓我們回味我們心中的那個夢。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咀嚼品味,才可體會語言的魅力。

三、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再讀課題,重温夢境。

師:“冬至的夢”究竟是怎樣的夢?

預設:是温暖的、美好的、讓人懷念的……

2.細細品味,感悟情之源頭。

思考: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分別寫出了我和爺爺怎樣的情感?

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

預設:在春天來臨前的等待中,爺爺用美麗的梅花圖來計數,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從這裏看出爺爺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勤勞而善良的老人。

【設計意圖】

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飽含了“我”和爺爺嚮往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的情感。讓學生結合課文談體會,深入理解這份情感。這樣才能做到“有源之水”。

3.帶着情感,再次走進課文,感情朗讀。

四、拓展閲讀,情感昇華。

1、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其他關於“冬至”的詩歌,推薦朗讀。

2、學生展示蒐集到的與“冬至”有關的諺語等。

3、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小學冬至班會優秀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冬至的由來;

2、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領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3、讓學生懂得去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二、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冬至)

2、介紹“冬至”的字源

(1)會意字。甲骨文表示絲繩的終結,是“終”的本字。金文將絲結簡化為點;

或另加義符日,表示一年時日的終結,當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義符,表示年末結冰的季節,以突出冬季。

冬,四時盡也。—《説文》無冬無夏。—《詩·陳風》

(2)最後,最終。

(二)介紹冬至小知識

1、你對冬至有哪些瞭解?

2、教師介紹冬至相關知識

(1)認識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3、瞭解古代人如何過冬至?(祭祀活動;食的活動;禮的活動;娛的活動)

4、瞭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習俗。

(三)冬至注意事項:

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圖片“湯圓”,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飲食習俗。冬至這天,你家會吃些什麼?湯圓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

——湯圓有什麼顏色?(白色、紅色、黃色、紫色……)小結:冬至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習慣。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出示手工成品圖,播放童謠音頻《九九歌》,發放材料“超輕黏土、紙盤”,鼓勵幼兒動手製作湯圓。

(可根據風俗習慣將湯圓換成餃子)——我們一起動手來製作好吃的'湯圓吧。

——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超輕黏土製作湯圓,還可以把湯圓搓成你喜歡的形狀。搓好的湯圓要放在紙盤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謠《九九歌》的內容不要求幼兒理解,教師在講解內容的時候不宜太深入或時間太久。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材料“超輕黏土”,鼓勵幼兒動手製作餃子。日常活動

將幼兒製作好的湯圓裝飾在班級的美工區內,供幼兒欣賞。冬至節優秀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知道冬至由來。

2、願意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活動準備:

利用回家時間和父母收集關於冬至的相關信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導入: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隨樂曲演唱。孩子們,你們歌唱的時候特別專注,真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zoge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