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

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

《在山的那邊》是一首現代詩歌,那麼,對於這首詩歌的教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去做好備課呢?下文是小編整理的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歡迎閲讀參考!

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

  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一

教學目標:

1. 誦讀詩歌,品味語言。

2. 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藝術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重點:

1. 誦讀詩歌,品味語言。

2. 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藝術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難點:

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藝術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考點、易錯點:

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必須體現的環節: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1分鐘左右)

二、自學指導

三、學生先學

四、檢測 (15分鐘左右)

五、後教(討論更正) (10分鐘左右)

六、當堂訓練(20分鐘左右)

七、教學反思

教 案 集體備課

修改意見 備 注

教學設計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邊》(板書課題),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投影出示)

1. 誦讀詩歌,品味語言。

2. 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藝術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實現這個目標,主要靠大家自學,比誰學得好。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朗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及時評價,並訂正錯誤,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

2.聽讀課文。

3.齊讀課文。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理解內容,品味語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着下面的問題朗讀課文。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

1. 1、詩中“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麼?在這裏有什麼含義?

3. 為什麼説“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4.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怎麼理解“枯 乾的心靈”?

生自學,師巡視瞭解情況。

師指名回答後,明確:

1.小時候,“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的“山”和“海”。長大後,領悟了媽媽所説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羣山比喻重重困難,“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2. “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説明了“我”從小就不願意困居於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 “鐵青”不僅寫出遠山的顏色,也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我”爬上山頂,本以為能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詩人將大山擬人化表現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動 。

4.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着我不懈的奮鬥,就像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説理想滋潤着心靈,是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 力。

1. 四、當堂達標

以“我終於見到了 ”為題寫一段話。(橫線處可以填寫某種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寫具體的人,如你的偶像、某個神祕人物等。)要注意寫出你對見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尋過程中的曲折經歷,以及見到後的激動心情。

生獨立寫作,師巡視瞭解情況。

六、課後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課內部分。

  教案範文:在山的那邊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詩歌

2、反覆朗讀感悟,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詩歌中闡述的人生哲理,體會作者為實現理想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

2、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並樹立為人生目標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嘗試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品味詩中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並能聯繫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每個人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都會有過朦朧的“夢”,這個夢就是我們的理想,你們的夢是什麼呢?能給大家説説嗎?(請4、5位同學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錯,我們又該怎樣為着理想而努力奮鬥呢?(學生各抒己見)

不錯,理想的實現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要有毅力和恆心今天我們學習的《在山的那邊》,就是一篇關於理想實現的詩歌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發

2、寫作背景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裏,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抱着的羣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為一個充滿着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於這片小小的天地於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麼,併為着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後來,他把在探尋和奮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於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詞的音形義

痴想 (chī) 隱祕 (mì) 苦澀(sè) 凝成 (níng) 誘惑 (yòu)

喧騰(xuān) 耽於(dān) 一瞬間(shùn) 喧騰(xuān) 枯乾(kū)

痴想:不能實現的痴心想法 一瞬間(shn):一眨眼之間

誘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喧騰:喧鬧沸騰文中指大海的洶湧澎湃 隱祕: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枯乾(kū):失去水分,沒有水

3、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三、研讀與賞析 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1、詩歌兩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從時間上説,第一詩節寫我童年的時候;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後

從內容上説,第一詩節寫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後的拼搏和奮鬥

第一節: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節:我長大後;拼搏和奮鬥

2、詩歌中的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探究一下,“山”與“海”藴含着什麼意思?

從象徵意義上説,第一詩節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詩節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理想的境界

3、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四、小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藴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羣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羣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鬥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標籤: 範文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7rr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