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的理解,促進相關技能的形成,發展數學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進一步學習分數,應用分數的興趣。

2、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運用知識理解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客觀的評價。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分數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對所學知識進行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探索與實踐

1、引入談話。

師:今天我們繼續應用分數的混合運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整理與練習(2)。

2、完成“探索與實踐”第5題。

(1)理解第(1)小題題意。

師追問: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先畫線段圖)

(2)學生演示畫法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畫出線段圖。

(3)集體評價,列式計算。

(4)學生根據計算結果,畫出長方形。

師追問:你準備怎樣畫?

(5)理解第(2)小題題意。

(6)怎樣求現在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並求出現在長方形面積是原來的幾分之幾。

3、完成“探索與實踐”第6題。

(1)理解題意。

師追問:你準備畫長寬是多少的長方形,小組討論確定長方形。

(2)嘗試練習畫出現在長方形的長和寬及面積。

(3)算出現在長方形的面積是原來的幾分之幾?

(4)小組彙報交流。

比較上面兩題的計算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學生互相説,集體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加深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

二、評價與反思

1、理解每一條評價指標的意思。

2、學生逐條自我評價。

3、交流彙報。

讓學生説説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怎麼樣?有哪些成功的經驗,還有哪些不足?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評價與反思中能自我檢討,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什麼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總結中收穫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板書設計

(1)探索與實踐

(2)評價與反思

教學反思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後進行教學的,相對來説無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難度。但想正確計算小數加減乘除法還有一些難度。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資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構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對應用題的分析理解,還是對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方法的歸納,都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自主分析,自主總結,自主計算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上,有層次、有坡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學生理解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後,給學生設計了多樣的習題。有對運算順序得分析,有針對運算順序得改錯,還有判斷等。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特別是改錯中多種解題方法的指導,激發了學生敢於向難題挑戰的興趣。

本節知識點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但部分學生機算不算認真,沒有養成檢驗的習慣,出錯率還很高,仍需多練。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麼問題?(用什麼量?怎麼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麼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説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麪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麼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後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麼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着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後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製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製造認識的衝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麼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麼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麼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讀角,怎麼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衝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着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説説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着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並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餘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3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佈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小數的意義

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小組交流

彙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複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説一説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説一説。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4

一、【教學內容】

觀察物體(2)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觀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經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比較,體驗到從不同位置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2、能力目標: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養成數學思考的習慣,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養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課題觀察物體

教學課時1主備教師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辨認從前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係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難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及手段多媒體課型新授課

教學流程初備修改部分

一、導入新授課

二、自主學習 質疑釋疑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點

四、課堂達標 基礎過關

五、課堂總結同學們觀察過物體嗎?一般我們是怎樣觀察物體的?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物體呢?(觀察物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觀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這節課我們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1.觀察投票箱。

(1)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我們一起來觀察,你能指出這個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學生指一指)

(2)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是什麼形狀,再讓學生觀察。)

(3)彙報交流。教師展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

學習例1。

1.出示視圖1:這張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看了這張圖,你能把它擺出來嗎?(學生分組操作) 分別從它的前面、側面、上面觀察,你分別看到的是怎樣的形狀?分別把它們畫在方格紙上。相同嗎?

交流:你發現了什麼?(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到不同的形狀)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別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説一説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樣的?(指名1-2名同學説一説)

(2)P13做一做。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5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佈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 小數的意義

1、 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2、 小組交流

3、 彙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6

教學總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係稍複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學法及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

1.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5. 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6.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7.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

慣。 教學的重點: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

第一單元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整體感知

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混合運算;第二節:應用題;第三節: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

混合運算中的三步試題是在第五、六冊已學過三步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三步試題,是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題與兩步計算式題間的聯繫,強化運算順序,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獨立計算,並逐步提高運算的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三步計算文字題是在兩步計算文字題的基礎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理解數學語言並用算式表達的能力和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要着重從分析文字敍述人手,先確定最後一步是什麼運算,再根據數量關係向前推導,確定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後,以及括號怎樣使用等,直到列出綜合算式。 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重點,其中兩步計算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與第六冊學習

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繫人手,分析數量關係,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繫,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量關係,並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量關係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量關係,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係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從本冊開始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數據整理包括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對數據整理有初步認識,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把不完整的簡單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填寫完整。求平均數是一種統計方法,要着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注意與平均分的區別,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據的方法。本單元的統計知識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理解即可。

在本單元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繫起來進行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要多動手、多討論、多交流,儘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特別是學習應用題的樂趣。此外,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能夠計算較複雜的三步式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四、教具學具準備

卡片、 課件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説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同桌各選一題,互相説一説:題中含有哪些運算,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並説出為什麼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訂正並強調:一個算式裏,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裏面的運算。

3,計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説運算順序,並口算出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觀察剛才的兩道題,能不能把這兩道題合併成一道式題呢?(教師邊提問邊用色筆在30和540÷18下面畫上線。)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100—(32+540÷18)

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混合運算的例題1。

板書課題: 混合運算 例1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2.對照例1與複習題,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 教師引導:這道題中的小括號內含有除法和加法兩級運算,應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呢?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做完後同桌對照,並互相訂正。

4.指名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7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説一説圖中的人們在幹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並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並進行脱式計算。

2. 小組內互相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並對學生的敍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彙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彙報,並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敍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後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麼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敍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能按照順序進行看圖説話練習。

3、能用一定的記字方法記住9個生字的字形,寫好”追”,”喊”兩個字。

4、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看圖按順序説一段話。

教學準備:

掛圖、字卡、課前尋找秋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秋遊》,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2、“秋”指什麼季節?“秋遊”是什麼意思?(秋天到郊外遊玩)齊讀課題。`

3、在我們的身邊,秋天已經悄悄來臨了。這兩天,大家都睜大了雙眼去尋找秋天,來説説你們的收穫吧。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首詩或兒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穫還真不少。這節課,老師要邀請大家一起去郊外遊玩,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收穫更多。

二、範讀課文,指導看圖。

1、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課《秋遊》,捧好書,準備出發。(師範讀)

2、同學們跟着老師去郊外遊玩,你看到了些什麼?又説了些什麼?請大家走進這幅《秋遊》圖。

(1)我們從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的天空……幾朵白雲有的像……有的像……小鳥……)板書:天空。

(2)秋天的農田裏,長了哪些莊稼?它們有是什麼樣子?(稻子金黃,高梁火紅,棉花雪白雪白。)

板書:田野

(3)你們在草地上玩了什麼呢?

出示:我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書:遊玩)

3、大家説得真不錯,現在你能按“天空——田野——遊玩“的順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秋遊的經歷嗎?(指名一生説)

三、初讀課文。

1、秋遊的經歷真令人開心,《秋遊》這一篇課文更是生動地記錄了同學們的遊玩經歷過程,現在請大家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通句子(讀3遍)

2、這些生字詞你能讀準了嗎?自己先練一練。

出示:追逐郊外白兔綿羊

老師喊着高梁涼了

棉花稻子一望無邊

逮螞蚱打滾兒亮嗓子

(1)自由練讀。

(2)帶拼音開火車讀,齊讀

(3)去拼音一行一行讀,齊讀

3、大家的生字詞讀得這麼棒,相信讀課文也難不了你們。第一節寫了同學們跟着老師去郊外遊玩,誰來讀?

(1)來到郊外,同學們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極了。(板書:美)誰來讀第2節。(請生讀,評議)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書:美)誰來讀第3節?(請生讀,評議)

(3)第4節寫同學們在草地上玩得很開心。(板書:開心)誰來讀?(請生讀)

4、美好的秋天,盡情的玩樂,真令人難以忘懷,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課文,再次去郊外遊玩一番。(齊讀課文)

四、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1、今天,同學們跟着老師去郊遊,玩得都很開心,可課文中的生字卻急壞了,它們爭着搶着對同學們説:“小朋友們,今天可別光顧着玩,還得認真寫好字呀!”同學們,你們會認真寫好字嗎?”

2、出示:“追”“喊”

(1)先和它們一起打個招呼。

(2)書空這兩個字的筆順。

(3)説説怎麼記住它們。

(4)範寫

追:豎筆寫在豎中線,兩個左框緊貼豎。點的起筆要略低,捺腳運筆重到輕。

喊:口字寫得窄而上,一撇寫到口字下。一橫一口要靠左,斜鈎對角拉拉長,最後一筆點在上。

五、課後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課後希望大家能把這篇美文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熟練。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範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並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説一説計算過程。應説以下幾點:(1)先算什麼;(2)再算什麼,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後算什麼。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後,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後,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0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四個方面。

“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內容包括:計算器、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五個單元;“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又包括:認識多邊形、觀察物體這兩個單元;“統計與概率”領域包括統計這一個單元;“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教學內容包括:圖形的密鋪、消費知多少兩部分。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數學課上能積極思考,能積極蒐集有關的數學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約有80%的學生能及時完成作業,90%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業的學生影響了他們的數學上的發展。掌握基礎知識較好,能通過自主練習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數學的眼光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將所學的知識用於數學實踐。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較高,約有30%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較好的發展。大部分學生能通過各種學習方式自己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這學期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特別是不願寫作業的學生及不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應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使他們樂於學數學。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數與代數:

1.初步認識計算器,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並通過計算探索與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過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學會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加法、乘法運算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並能用字母表示。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算式的變換,理解和掌握加減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結合具體事例探索小數的性質,並利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問題;藉助計算器探索並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經歷小數加、減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瞭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繫。通過解決問題,學會十進制複名數與小數的改寫。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會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3.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數思想。體驗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價值。在學習小數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識的能力。

4.感受數學與科技知識的'聯繫,培養愛科學的情感。

空間與圖形: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感知這些圖形的特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瞭解從不同方位觀察同一組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運用三角形是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分類思想。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組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3.在觀察、操作、驗證等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統計與概率:

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較複雜平均數”的方法,能運用平均數分析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統計活動中,學會同時對兩種數量進行數據統計,認識一般複式統計表和複式分段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通過整理數據、分析數據,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實踐活動:

鞏固收集數據的一般方法,並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運用統計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認識多邊形

教學難點: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

五、教學方法:

啟發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教學改革設想:概念教學要聯繫實際,加強探索性,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強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使學生形成初步的代數意識。把握好動手實踐的“度”,開展有效的操作活動。用好教材,做教材“再開發”的智者。重視小數口算、估算的平日練習。全面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六、各單元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建議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學期大約有25%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便於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教科書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課時數建議如下,供參考。

一泰山古樹—計算器2課時

二節能減排--用字母表示5課時

三快樂農場—運算律9課時

四巧手小工匠—認識多邊形9課時

圖形的密鋪1課時

五動物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2課時

六趣味拼搭--觀察物體2課時

七奇異的複製牛--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智慧廣場1課時

八我鍛鍊我健康—平均數6課時

消費知多少1課時

九回顧整理--總複習6課時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1

教學課題: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説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於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範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説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第一節教學要點: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説一説,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哪組的同學願意上台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分類。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台上分)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學生上台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跟着老師畫平角。(示範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⑴老師先説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鋭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説出它的名稱。開始!(老師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跟着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兩生上台板演)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彙報):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三、迴歸生活

1.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找出身邊的各種角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説什麼?

四、總結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2

教學總目標: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係稍複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學法及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學生通過實例觀察,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以及瞭解它們的表示方法。

2、能正確區分直線、射線和線段,掌握它們的聯繫和區別。

二、過程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觀察和實踐活動,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直線、射線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關於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空間概念。

三、情感態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和聯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手電筒、線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喜歡這部動畫片嗎?(課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熊大就帶着熊二一起去小鎮看看。

從森林出發有三條路到達小鎮,你認為聰明的熊大會選擇哪條路線呢?

突出:(1)線段的特點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這條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

反問:另外兩條路線的的長度是否是兩點間的距離?

二、探索新知

1、進一步學習線段

課件出示一條線段

師:線段有幾個端點?(生:兩個)

師:我們現在給這兩個端點做上記號,標出A、B兩點。

板書:線段AB

師介紹:在數學上為了表示方便,可以用端點的字母來表示這條線段。例如:線段AB。你能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這條線段嗎?

學生嘗試並交流

2、認識射線

(1)談話:它們就沿着這條直直的線段路線一路走到了美麗的小鎮,看到了美麗的夜景。觀察這些美麗的光線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美麗的夜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結

(它們都由一點出發,直直的射向遠方,無限延伸。)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端點,筆直的向一端無限延長的線,我們把它叫做射線。

板書:射線。

這些燈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

(2)電腦演示同時口述把線段的一段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

你會畫射線嗎?試着畫一下。

學生試着畫射線。

學生展示並説説自己是怎樣畫的。

師簡單介紹射線的表示方法並小結射線的特點。

(3)舉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小結。

3、認識直線

現在仔細看屏幕我們繼續學習,剛才我們把線段一端無限延長是射線

師:那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你能想象出它是什麼樣的嗎?

課件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

(同時想象一下兩邊無限延長,想象着向兩邊無限延長,延長出練習本,延長出學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長。)

教師小結: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

你會畫直線嗎?

學生試着畫直線並展示。

師將學生所畫的直線變換位置,請學生思考它們是否還是直線?

師:你們準備怎麼表示直線?

學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師小結:只要具備了直線的特點,不管位置、角度怎麼變動,都是直線。直線可以像線段一樣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直線AB或直線l。

大家畫一畫。

4、大家認識了射線、直線和我們以前學的線段,直線、射線與線段相比有異同點呢?

集體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三者聯繫: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vlk2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