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九年級化學第一課教案範文

九年級化學第一課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第一課教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化學第一課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常見酸鹼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

(2)瞭解幾種常見的酸及酸的通性。

(3)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培養善於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酸鹼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濃硫酸的腐蝕性。

3、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酸鹼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2、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白醋、蘋果汁、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試管(若干)、牽牛花、萬壽菊、蝴蝶蘭花、玫瑰、月季、紫甘藍、硫酸、玻璃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説過、接觸過酸和鹼嗎?

【交流回答】

接觸過的酸有:碳酸、醋酸、鹽酸、硫酸;鹼有:氨水、石灰水、燒鹼。

【提出問題】

用什麼較簡單的方法區分酸和鹼呢?

【展示交流】

請同學們做教材P50實驗10-1,交流實驗結果。

閲讀記憶】

請同學們閲讀並理解教材P51內容,歸納什麼叫指示劑?指示劑遇酸和鹼溶液變色有什麼規律?

【閲讀回答】

石蕊試液遇酸溶液變紅,遇鹼溶液變藍;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鹼溶液變紅。

【提出問題】

請同學討論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這4種物質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鹼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氫氧化鈉是鹼溶液。

【歸納總結】

檢驗溶液酸鹼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紅色,則説明該溶液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藍色,則説明該溶液為鹼性溶液。

【過渡】

酸鹼指示劑的種類很多,不只是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通過後面的活動體驗一下。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51“探究”進行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

【展示交流】

實驗完成後請各組同學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

【提出問題】

通過上述實驗你們有什麼新的發現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劑,如牽牛花、蝴蝶蘭花、玫瑰、紫甘藍。

【過渡】

上面我們學習了酸鹼指示劑,並熟悉了幾種酸和鹼,下面我們重點探討幾種常見酸的性質和用途。

【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閲讀記憶】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52鹽酸與硫酸的用途,並熟記它們的主要用途。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完成P53實驗10-3並作好實驗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即脱水性),因此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膚和衣服上;其次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鹼性氣體的乾燥劑。

【活動與探究3】

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後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P53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教師再按圖10-6演示實驗,強調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時導致的危害。學生作好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溶於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燒杯外壁發燙,另外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浮在濃硫酸表面,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向四周飛濺。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後的正確處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對於嚴重者應儘快送到醫院治療。

特別提醒:在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裏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裏。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於它的脱水性。

課後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酸鹼指示劑,熟悉了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鹼溶液中的變色規律,並能利用這一點檢驗溶液的酸鹼性,另外瞭解了幾種常見酸的性質與用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p2q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