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七年級歷史上冊《稻作文化的印記》教案設計

七年級歷史上冊《稻作文化的印記》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上冊《稻作文化的印記》教案設計

《稻作文化的印記》──重點講述以精耕細作的水稻生產為核心的文化與生活。水稻適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因此熱帶和亞熱帶的沖積平原成為水稻生產的主要分佈區。同時水稻生產又影響着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了物質、社會、精神三個層面的稻作文化印記。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理解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不同地區的人們應該利用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二、內容分析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知道自然環境與人們生產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

(2)理解一個地區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繫、共同作用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資料、地圖和圖片描述,獲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基本特徵,説明水稻生產和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因地制宜的觀點,認識協調人地關係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學習重難點和重點:

重點: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稻作生產和生活方式。

難點:湄公河平原稻作生產與人們生活方式之間的密切關係。

(三)學法指導

運用資料、地圖、圖片以及已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將分析方法靈活運用到其他水稻生產區。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教師闡述情境:曉明想出國旅遊,可不知道去哪裏好。旅行社給了他幾組圖片,其中這些圖片吸引了曉明。下面我們和曉明一起來欣賞這組圖片。

PPT顯示圖片:通過欣賞,我們知道曉明被湄公河優美的風景吸引了。曉明決定,趁五一假期的時候去湄公河平原旅遊一趟。那誰能講一講,在這些圖片中你們都看到哪些相同的元素?學生尋找答案並回答:水。教師引導:通過圖片給我們的第一直覺是湄公河平原水多。那下面我們就跟着曉明一起出發了。

新課教學

1.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情境1:請同學們幫助曉明找找他要去的湄公河平原在哪裏?

學生活動:教師PPT出示圖3-1和圖3-2,讓學生觀察地圖和總結歸納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教師小結並板書: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地跨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

2.稻作生產的條件

情境2:來到湄公河平原的某個國家,曉明發現當地農民種植了非常多的水稻,好奇的曉明立馬展開了探究,到底有哪些條件讓這個地方種植這麼多的水稻呢?請同學們也一起來探究一下在湄公河平水適合種植水稻的條件吧。

學生活動:教師出示地圖,學生觀察並歸納總結適合發展稻作生產的條件。

教師小結並板書:2、稻作生產的`條件:①地形為沖積平原,土壤肥沃;②受季風影響,雨量充沛,水網密佈,灌溉方便;③地處熱帶,高温無霜,光照充足。

3.水稻生產的流程

情境3:探究了湄公河平原適合水稻生產的條件,明白了水稻是湄公河平原主要的農作物後,曉明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水稻生產的流程。於是,曉明就向當地的農民們請教。

學生活動:觀看PPT圖片,回答問題:看了流程圖,你水水稻生產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從學生回答中引入)我們看到每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的勞動。而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重要靠什麼來完成呢?(人力勞動)

由此可以看出,水稻生產是怎樣的農業生產?(精耕細作的以人工勞作為主的傳統農業)。

學生活動:大家仔細看了農民插秧或收割的姿勢了嗎?誰來模仿一下?並談談感受。

教師:結合古詩,總結我們要在實際生活中熱愛勞動,珍惜糧食。

教師:這種精耕細作的以人工勞作為主的稻作生產對當地的社會生活有什麼影響?(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記?)

4.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種稻作生產在當地社會生活中留下了哪些印記?

學生活動:學生自學課本並完成表格。

教師:學生探究結束後進行講解。

5.教師總結:自然環境影響着人們的生產生活,人們的生產生活要適應自然環境。不同區域人們有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世界因為不同而美麗。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為生存的自然條件不同,各地的人們都要根據各自區域的特點來選擇發展道路,因地制宜的開展生產。

所以,我們面對世界上不同的民風民俗、社會風尚、生產方式時,要尊重不同,認同差異。

6.課外拓展:思考:水稻生產對我們當地人民生活有哪些影響?

尋找稻作文化的印記:

  住:住農田邊 、屋頂坡形等

  用:用稻草結繩、稻杆作燃料

  行:田間小路(“阡陌縱橫”)

  食:米飯、米酒、粽子、湯糰

  民俗民風:拔河比賽 、划龍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vyj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