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山地的形成教案

山地的形成教案

一、學習內容分析

山地的形成教案

本節的主要內容落在山地形成原因以及與地形地貌的關係上,由於內容較為抽象,因此主要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同時藉助簡單的實驗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地質地貌知識,對野外山體的形成有一定的認識。為此首先應用多媒體讓學生掌握褶皺、斷層的形成和類型判別,褶皺、斷層與地形地貌的關係。其次通過圖解讓學生明確為山體的組成。這三種山體涉及大量的地質知識,山體特徵與地質構造緊密相連,只有弄清地質構造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山體的形成。

二、學習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內力作用形成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3.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二)過程與方法

1.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斷。

3.利用直觀的錄像、景觀圖片等進行展示,使學生理解山嶽地貌的成因與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火山的危害和好處的分析使學生樹立辯證法的思想;通過山嶽對交通的影響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人類的活動應和自然和諧統一。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二)教學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緩。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嶽為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和影響。

(一) 展示學案

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課標要求:

1、瞭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其地表形態。

2、結合實例,説明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

主要知識點:

1、山地的類型有:

2、褶皺是指在地殼運動的強大的 作用下,巖層發生 ,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褶皺的基本單位是 ,其有兩種基本形態, 和 。

3、比較背斜和向斜:

褶曲基本形態巖層形態巖層新老關係地貌背斜一般: ;

地形倒置: 。向斜一般: ;

地形倒置: 。  4、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①對交通運輸方式的影響是:主要以 為主,其次才是 。

②對交通運輸線路分佈的影響:通常人們會把線路地址選在 和 。

③對交通運輸線走向的影響:一般沿等高線呈 字型

5、褶皺山舉例:

6、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內容:

斷層指巖體沿 面發生明顯的 。

7、斷塊山舉例:

8、火山由 和 兩部分組成。

9、如果巖漿是沿着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如

如果巖漿是沿着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往往形成 ,如我國的 、日本的 。

教師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找出只知識的漏洞,有針對性的講解

(二)教師精講褶皺和褶皺山,斷層和斷塊山形成過程

一、(板書)褶皺山

(播放動畫“褶皺的形成”,投影圖片“褶曲示意圖”)

師:褶皺是怎樣形成的?褶皺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生:巖層由於地殼運動的強大擠壓作用而發生變形,產生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就是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

師:對。褶曲有哪兩種基本的形態?如何區別它們?

生: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背斜,一種是向斜。從形態上可以區別它們,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表現為山嶺;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表現為谷地。師(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質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剛才的方法作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依據,那麼你很有可能“南轅北轍”啊。

生:(看“褶曲示意”,認真觀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

師:在真正的野外地質工作中,一座山嶺並不一定就是背斜,一個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這是為什麼呢?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據呢?

生(看書):巖層的新老關係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據。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師:很正確,請看動畫。

(播放動畫“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導學生對背斜、向斜中巖層的受力進行分析,理解成因)

師:為什麼背斜反而會成為谷地,向斜反而會變為山嶺呢?

生:背斜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石破碎,容易被侵蝕,所以變成了谷地;向斜的軸部受到的是擠壓力,巖石堅硬,侵蝕的速度很慢,反而成為了山嶺。

師:很好。我們把背斜或向斜發育成的山嶺或谷地,統稱為褶皺山。有的規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有的規模很小,只有幾十米。

(閲讀材料:板塊運動與褶皺山系。用圖片投影出巖石圈六大板塊的構成,使學生藉助於直觀形成對六大板塊的認識,理解板塊運動與地貌成因之間的關係)

(活動探究)

(P80活動。活動1是對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最好的檢驗,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活動2需要結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讓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師:活動1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山嶺,一個谷地,究竟哪一個是背斜,哪一個是向斜呢?請大家展開討論,根據剛才掌握的判斷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於軸部受壓力,巖石堅硬不易被侵蝕,所以最後成了山嶺。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反而成了谷地。

師:很好!説明大家真正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斷依據。請看活動第2題,思考後回答。

(本題有難度,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到位,教師評價總結: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構造,安全穩定。而向斜是一種儲水構造,不利於施工,且隧道開挖部位受到的是張力,易破碎塌方)

二、斷層

(播放動畫“斷層的形成”,投影圖片“斷層示意圖”)

問:斷層形成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生:巖層斷開,明顯位移

問:斷層形成什麼地貌呢?

生:斷塊山,谷地

問:褶皺和斷層有什麼區別呢?

生:褶皺的巖層連續變形,斷層巖層斷開

小結:

山地的形成

1、 褶皺山------------背斜和向斜發育而成

2、 斷塊山---------由斷層發育而成

三、教學反思

1、由於學生缺乏相關的感性認識,所以教學過程中配以大量的地質圖片,更直觀,更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

2、 教學法中運動用相關材料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同時運用實際材料説明該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找油、氣、水及工程建設上的運用,讓學生深該體會到學習生活有用,學習終身有用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運用學案教學,在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瞭解學生知識的困惑點,精講就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節山地的形成重點知識:

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

(一)褶皺山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即褶皺的一個彎曲。褶曲有兩種基本的形態,一種是背斜,一種是向斜。從形態上看,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從巖層的新老關係來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在地貌上,有時候背斜發育成山嶺,向斜發展成為谷地。但是,不少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由於軸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由背斜或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褶皺山。褶皺山的規模有大有小。大規模的褶皺山系可以綿延數千千米,如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等。小規模的褶皺山只有幾十米。

(二)斷塊山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後,如果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如果斷層的位移以水平方向為主,則會錯斷原有的各種地貌,或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斷層的位移以垂直方向為主,則其中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對上升的巖體發育成為山嶺或高地,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等。

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簡稱斷塊山。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佈十分廣泛的地貌形態。它的規模大小不等,大的斷塊山可以延伸數千米,如我國的華山等,小的只有幾十米。

(三)火山

處於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着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出地表。如果巖漿是沿着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寬廣的玄武巖高原,如哥倫比亞高原。如果巖漿是沿着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往往會形成火山,如我國的長白山的主峯。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錐兩部分組成。火山口是地下巖漿上湧噴出地表的出口。沒有破壞的火山口是一箇中央低凹的封閉窪地,有時候會積水形成湖泊,如我國的長白山天池。破壞後的火山口呈半封閉狀態。火山錐是由火山碎屑物質和噴湧出來的巖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錐形體。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上部坡度較大,下部坡度較緩。  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對高度可達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徑為數百米;小火山的相對高度不及100米。

山嶽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與平原相比較,山嶽相對高度大,地形崎嶇,對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運輸線路的分佈和延伸方向影響比較大。

在山嶽地區修建交通運輸幹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比較大。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難度,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優先建造成本較低、難度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鐵路。所以,一般情況下,山嶽地區的交通運輸線主要以公路為主,而後才是鐵路。

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因此,山嶽地區的交通線路,主要分佈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其他地區密度比較低。

為了達到線路的技術要求,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往往需要迂迴前進。同樣的直線距離,山嶽地區的線路彎曲程度和總長度一般要大於相應的平原和丘陵地區。

標籤: 教案 山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rnp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