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蒹葭》教案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蒹葭》教案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蒹葭》教案設計 

   

 

蒹葭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創造美的動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領會詩的情感。

       2.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

教學媒體:

        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記起了那首遊子思鄉的千古絕唱《天淨沙秋思》?當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豐盛的晚餐時,是否記起了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囑咐?當你驚歎於戈壁灘的狂風吹沙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用詩歌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 。

         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

       《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包括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風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區域朝會宴飲所用詩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對於《詩經》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宋代的朱熹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用我們現在的話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賦就是鋪陳直敍,比就是比喻,興就是藉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烘托。

         三.朗讀欣賞

         (一)聽錄音播放

          要求學生:

           1.找出韻腳字

           2.給生字注音

           (二)教師指導

           (三)配樂,讓學生朗讀

            要求學生體會詩的感情,讀出詩的感情。

         四.詩意理解

          1.教師講解疏通詩中重點詞語。

          2.學生髮揮聯想想象,談談第一節詩的大意,再現詩的美麗畫面和優美意境。

          3.教師點撥(詩歌大意投影顯示)

         五.分析詩歌

         問題1:剛才我們聽了課文錄音,並且又配樂朗讀了這首詩,應該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學談談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渺遠迷茫,憂鬱纏綿,悵惘感傷。

         追問:詩人為什麼迷茫憂鬱感傷呢?

         明確:渴慕傾心於伊人,執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艱險,然而伊人卻宛在水中央,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鬱。

         問題2:詩歌中哪一些詩句表現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艱險,執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明確:“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這一些詩句都 表現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艱險,執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説明愛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艱險。 然而儘管道路曲折艱險,詩人卻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達伊人在望,然而卻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悵惘憂鬱苦悶情懷。

        問題3: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寫景有什麼作用?

         明確: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悽悽”,末章的“采采”,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説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昇。試想,他獨自一 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着,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總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憂鬱感傷的情懷。

         追問:本詩要歌詠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傷情懷,然而卻先先言它物,先寫景,以景襯情,這屬於《詩經》的哪一種表現手法?

         明確:  起興手法。和“關關雎鳩,在河之州”一樣,都是寫景起興。

         問題4:這首詩一共三節,大家比較一下這三節詩,看能不能發現什麼特點?

         明確:二三節詩是第一節詩的反覆,只在押韻的地方換了幾個字而已。這是一種重章疊唱的方法。《詩經》善於運用重章疊唱的方法來抒發感情,我們現在的詩歌也常常採用這種方法。

          追問:採用重章疊唱的方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迴旋反覆,可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更充分地抒發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複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六.對照板書,學生背誦詩歌

        七.比較閲讀《上邪》與《蒹葭》

                                                               上 邪①

                                                                      漢樂府民歌

                                                              上邪!②

                                                               我欲與君相知,③

                                                               長命無絕衰。④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⑤ 

【註釋】

   ①這一首是情詩。指天為誓,表示愛情的堅固和永久。 ②上:指天。上邪:猶言“天啊”。這句是指天為誓。 ③相知:相親。 ④命:令,使。從“長命”句以下是説不但要“與君相知”,還要使這種相知永遠不絕不衰。 ⑤除非高山變平地、江水流乾、冬雷、夏雪、天地合併,一切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我才會和你斷絕。 

【比較分析】

         同:都是情詩,都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堅定執著的追求。

         異:《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感情熾烈而率直

               《蒹葭》寫一位男子渴慕伊人,執著追求,卻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纏綿感傷。

    八.音樂欣賞,體會意境

             讓學生欣賞《在水一方》,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九.練習

             1.積累下列出自《詩經》的名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把課文改寫成一篇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n4w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