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海綿寶寶》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海綿寶寶》含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準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海綿寶寶》含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海綿寶寶》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的輕軟、能變形、吸水的特性。

2、樂意參加探索活動,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海綿、紐紐棒若干,海綿做成的毛毛蟲一隻。

2、活中的海綿製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綿寶寶,引起探究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海綿寶寶)

二、玩海綿,感知海綿的特性。

1、和海綿寶寶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綿的輕、軟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綿)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體交流。

師:剛才你用什麼方法和海綿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麼發現?

3、第二次探索。(海綿變形)

(1)幼兒自由探索。

(2)集體交流。

師:你把海綿變成了什麼?用什麼方法變的?

小結: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但只要一鬆手,它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真神奇。

4、變毛毛蟲。

(1)出示海綿變的毛毛蟲(輔助材料:紐紐棒),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把海綿變成毛毛蟲。

(3)和毛毛蟲玩一玩。

三、參觀海綿展覽館,瞭解海綿在生活中的用處。

教學反思

一、從興趣出發,聯繫生活進行選材。

海綿在我們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材料,孩子們對此既熟悉又陌生,雖常見常用,但是對於海綿的特性卻不瞭解,因此,本次活動我們選擇了“海綿”作為活動題材。活動一開始以動畫片《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作為導入,帶領孩子們走進海綿世界。由於這個動畫片是幼兒感興趣的',它的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

二、以“幼兒探索操作”貫穿始終。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現,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並發現海綿的特性。

三、結合並運用於實際生活。

活動的最後環節,通過參觀“海綿展覽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將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gep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