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1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瞭解各小動物的走路特點,感受繪本的情趣。

2、在繪本的情景中嘗試有序地排列,積累相應的數經驗。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繪本PPT。

2、小動物圖片和藍色卡紙製作的"小路"。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畫面、動作模仿的過程中瞭解不同角色走路的特點。

2、在情景中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嘗試有序地排列。

活動準備:

1、PPT、音樂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以"羊村"吸引幼兒注意,導入活動。

二、觀察畫面,模仿不同角色走路的動作,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感知數量1,模仿小弟弟神氣地走路。

(1)看誰來了?小弟弟是怎麼去的?

(2)模仿小弟弟走路神氣的樣子2、感知數量2,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1)現在去羊村的路上有幾個朋友?

(2)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3、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動作,感知數量3。

(1)(觀察畫面)這個朋友是誰?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子?

觀摩體會

應彩雲老師的新課程主題背景下的小班繪本活動《一步一步走啊走》。

應彩雲老師抓住了小班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特點,安排了適宜的教學內容,創設了課程需要的教學情境,運用了以遊戲為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幼兒始終沉浸在所設計的情境中。

嘗試了以兒歌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小動物走路特點,使幼兒充分體驗了活動的快樂,並使得幼兒從中積累了相應的數經驗,理解了所學數"1~5"的實際意義,且初步嘗試了有序排列。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獲得了預期的效果,且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指導策略:在結尾時用老虎的吼聲吸引孩子,但為了消除小班恐懼心理,馬上用"好老虎"下定義,並充分調動幼兒從想説到會説,並模仿動作。

我的思考:對於小班孩子來説,能夠説出"虎年吉祥""虎虎生威"這樣的成語很不容易,應老師還在現場讓孩子們模仿"虎年吉祥"的動作和笑容,應景,又自然推向高潮。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動作、聽聲音、找影子,聯繫生活經驗猜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瞭解鴨子、兔子等小動物走路的特點,學習用"搖搖擺擺、蹦蹦跳"等詞語進行描述。

3.樂意參加説説、演演等活動,體驗故事表現的情趣。

活動準備:

繪本PPT《一步一步走啊走》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導入故事演示PPT(一)草地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地方?

二、演示繪本PPT,理解故事內容

1.演示PPT畫面

(一),引入故事主要角色提問:誰走來了?小弟弟是怎樣走路的?

小弟弟在路上會遇到許多好朋友,看看他會遇到誰呢?

2.通過多種形式猜測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1)看圖片,感受烏龜走路的特點演示烏龜爬行圖片提問:誰來了?烏龜是怎樣走路的?

(2)聽聲音,猜測走來的動物播放大白鴨的聲音提問:是什麼動物的叫聲?猜猜小弟弟下面會遇到誰?大白鴨是怎樣走路的?小弟弟和烏龜又會學誰走路?怎麼走呢?

引導幼兒用動作體驗、理解白鴨走路的特點,學習用"搖搖擺擺"詞語進行描述。

(3)學動作,聯想遇見的動物演示弟弟學習看到動物蹦跳走路動作,引導幼兒聯繫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提問:小弟弟遠遠地看到了前面走來的動物,他在學前面動物走路的樣子,他是怎麼走路的?哪些小動物是蹦蹦跳跳走路的?走來的會是哪個小動物呢?

引導幼兒用"蹦蹦跳跳"詞語描述兔子走路的樣子,並用動作鞏固認識。

(4)找影子,辨別出現的動物師:前面又走來一個朋友,它的影子已經出現了引導幼兒根據影子特徵辨別出現的動物。

提問:從影子你能看出是誰走來的嗎?

演示鴕鳥走來的PPT提問:鴕鳥是怎樣走路的?還有誰也是大步大步走路的?

(5)看錶情,猜想故事結尾演示表情緊張畫面,提問:他們是什麼表情?遇到誰他們會這樣害怕?

演示表情放鬆畫面,提問:他們現在是什麼表情?

三、演示PPT,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遊戲"變變變",鞏固動物走路的特點。

教師出示"魔法棒",請個別幼兒點小花,變出各種小動物,其餘幼兒説動物的走路特點,學動作。

五、結束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一起去户外開心遊戲

活動反思:

《綱要》明確指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的興趣,培養對前閲讀的技能。在活動中我用了本學期教授的音樂律動《小朋友走路,爺爺奶奶走路》導入,通過繪本與遊戲的結合,豐富幼兒的遊戲經驗,調動幼兒的情緒。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講一講、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讓幼兒體驗閲讀的快樂。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刻為主題目標而服務。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更是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整個始終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處於自主探索之中。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3

設計意圖:

《一步一步走啊走》繪本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幼兒日常生活比較熟悉和喜歡的,而且繪本故事的情節簡單有趣,很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學説一句簡單有趣的話。在語言活動中滲透遊戲環節,讓幼兒用遊戲活動的形式感受和理解繪本故事的情節,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一、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畫面,理解繪本的故事情節。

2、知道繪本故事中每個小動物走路的樣子,並學説“一步一步X啊X”的句式。

3、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PPT:《一步一步,走啊走》

2、幼兒已經有模仿小動物走路的經驗。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繪本圖片,引導幼兒理解畫面的內容。

師:瞧,是誰來了?

教師播放PPT小朋友走路的樣子,讓幼兒觀察畫面。

師:小朋友是怎麼走路的呢?他是一步一步走啊走。(教師邊播放PPT,邊説“一步一步走啊走”,讓幼兒對這句話有初步的概念。)

教師讓幼兒學説:“一步一步走啊走”,可以請個別幼兒學説,所有幼兒一起學説,讓幼兒熟練掌握“一步一步X啊X”的句式。

(二)教師出示動物身體某個部分的圖片,讓幼兒猜測,並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學説“一步一步X啊X”。

1、師:小男孩一步一步走啊走,他遇見了誰?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教師在每張圖片下標註了數字,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完整説出猜測的是第幾張圖片。

2、幼兒猜出動物後,教師及時揭示答案,讓幼兒説出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引導他們引用剛才學到的句式。

師:小朋友們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這個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幼兒回答出關鍵詞“爬”,教師即可揭示答案,讓幼兒對於烏龜爬有一個具體的印象。)如果能用剛才的話來説一説就更好了,誰願意來試一試?(讓幼兒遷移剛才所學的句式。)

教師可以單獨請幼兒説一説這句話,大家一起説,讓幼兒多説,熟練掌握句式。

師:我要請一位小朋友來學一學烏龜走路的樣子,邊走邊説那句好聽的話。(教師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幼兒來邊學邊説,及時反饋。)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一定要邊説邊走哦!(第一個小動物,教師要把要求提的很清楚很明確。)

師過渡:小朋友已經猜出了一個小動物,還有誰呢?

灰兔是怎麼走路的'?(如果幼兒不能夠馬上遷移句式,教師可逐步引導。)

誰能用剛才好聽的話來説一説。

在猜出大鴕鳥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現大鴕鳥的腳很長,從而在學走路的時候能夠體會“跨”的含義。教師可以讓幼兒坐在位置上仔細觀察示範“跨”的動作。

3、教師出示所有小動物走路的圖片,幫助幼兒梳理遇到的小動物,以及他們走路的樣子。

師:小朋友剛才都遇到那些小動物啦?它們又是怎麼走路的,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來了一隻大烏龜,大烏龜一步一步爬啊爬。來了一隻大白鴨,大白鴨一步一步搖啊搖。來了一隻小灰兔,一步一步蹦啊蹦。來了一隻大鴕鳥,一步一步跨啊跨。

(三)、繼續欣賞繪本故事,教師引導幼兒表演繪本故事的情節。

教師繼續出示PPT,播放音頻,讓幼兒猜測故事情節。

師:啊!你看看他們怎麼啦?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幼:他們看起來很害怕。)

是誰來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大老虎來啦,大家應該幹什麼?

趕緊逃啊!終於逃回家了,大家休息一下。

教師可以扮演老虎,增加遊戲的氛圍。

(四)、完整欣賞繪本故事

師:這個繪本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一下吧。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師邊説邊走。

(五)、延伸活動,模仿其他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創編“一步一步X啊X”。

師:你還能模仿那些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學一學,説一説好聽的話。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瞭解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2、樂於參加説説、演演形式的閲讀活動,體驗閲讀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在看看、説説、做做中瞭解小動物走路的特點,體驗邊閲讀邊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錄音

活動過程:

一、情景激趣,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

教師出示扉頁,讓幼兒觀察扉頁。

師:看!這是誰呀?

幼:一個小孩。

師:小孩在幹什麼呀?

幼:小孩在走。

師:對!這個小孩呀在一步一步,走啊走,小孩一步一步,走啊走,他會遇到誰呢?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一步一步,走啊走》教師點故事的題目,幼兒學説。

(本環節直接出示扉頁、觀察扉頁、開門見山、直接引題)

二、引導幼兒逐頁觀察畫面,理解繪本內容。

師:小孩一步一步,走啊步,走啊走,他看見了什麼?

幼:看見一隻大烏龜。

師:小孩子看見一隻大烏龜,他會怎麼做呢?

P3我們輕輕地翻到第3頁

幼:學小烏龜爬。

師:小烏龜是怎麼爬的呀?是慢慢的,還是快快的呢?

(幼兒做出小烏龜爬的樣子,邊爬邊説,是慢慢的……)

師:哦!小孩喔——唷,喔——唷,像大烏龜一樣慢慢爬。

[師一邊説一邊坐在座位上做爬的樣子,幼兒跟着一塊兒喔——唷,喔——唷,像大烏龜一樣慢慢爬。]大烏龜輕輕回家吧。

P4

師:他們爬呀爬呀,看見一隻什麼?

幼:看見一隻大白鴨。

師:他們會怎麼做呢?誰來猜一猜。

幼:他們會學大白鴨走路。

P5

師:啊!真的,小孩和大烏龜在學大白鴨走路呢,大白鴨是怎麼走路的呀?

[“大白鴨是這麼走路的”有幾個幼兒邊説着邊離開了座位學大白鴨走路,師這時也站起來“搖搖擺擺、搖搖擺擺,像大白鴨一樣踱着走。”]

師:大白鴨回到家裏來吧。

師:小孩、大白鴨、小烏龜搖搖擺擺,踱着走,又會遇到誰呢?

幼:馬、大象、小老鼠、小狗、小松鼠。

P6

師:呀!來了誰呀?

幼:來了只小白兔。

師:是小白兔嗎?看!它的毛是灰顏色的哦,它是一隻小灰兔哦!小孩看見來了一隻小灰兔,他又會怎麼做呢?

幼:他會像小灰兔一樣跳。

P7

師:於是,小孩又學小灰兔一樣蹦蹦跳,我們也一起來學小灰兔跳吧。嗵!嗵!嗵!像小灰兔一樣蹦蹦跳。

P8師:來了一隻什麼呀?

幼:大鳥。

師:這是一隻很大很大的鳥,它的脖子很長,腳也很長,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鴕鳥(幼兒學説),小孩他們看見一隻大鴕鳥,於是——

P9教師輕輕翻一頁

幼:小孩他們學大鴕鳥一樣走路。

師:大鴕鳥是怎麼走路的呀,我們一起站起來學一學吧,啊喲、啊喲、啊喲,像大鴕鳥一樣大步跨。

回到家裏來吧,小孩,大鴕鳥、小灰兔、小烏龜它們一個跟好一個,排好了隊大步跨,好神氣呀!這時,它們又會遇到誰呢?

幼:大獅子、大象、大老虎。

P10我們一看到底是誰來了

師:嗷嗚——哇!真的是大老虎來了,小孩和小動物們感到怎麼樣?

幼:他們很害怕。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你看他們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脖子縮着,腳都彎了。

師:哎呀!大老虎要吃他們啦,可怎麼辦呀!誰來想個好辦法?

(有幾個小女孩一聲不吭,有些驚嚇了。)

幼:趕快逃到家裏去。

幼:拿石頭砸它。

P11

師:小動物和小孩真的開始逃了,它們是怎麼逃回家的?

幼:小烏龜,喔——唷,喔——唷,爬啊爬

小白鴨,搖搖擺擺,搖搖擺擺,走啊走

小灰兔,嗵,嗵,嗵,跳啊跳

大鴕鳥,大步跨

小孩,啊喲,啊喲,跑啊跑

P12

師:小孩和小動物們被大老虎抓到了沒有?

幼:沒有。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他們都跑得呀,頭上還在流汗呢!

幼:小孩他們都坐地上,小孩還在拍胸脯呢!

師邊拍胸脯邊喘氣説:呼——終於回家了。

[本環節主要採用邊看邊講邊做的方法,讓幼兒瞭解繪本內容,同時充分調動動幼兒的感官,讓幼兒在猜測,邊模仿小動物起路的動作邊學説繪本中的重複句式,特有動物走路的動詞,如像小烏龜一樣慢慢爬,像大鴕鳥一樣大步跨]

三、完整閲讀。

[教師播放錄音,並鼓勵幼兒安靜地聽,跟着老師一起輕輕地講]

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就叫《一步一步,走啊走》接下來,我們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一回聽時,你也可以跟老師一起輕地講。

四、經驗遷移。

1、原來,小孩走、烏龜爬、大白鵝踱、小灰兔跳、大鴕鳥用他們最熟悉的走路方法安全回到了家,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走路最安全呢?

(像他們一樣一個跟好一個,一步一步,走啊走)

2、好!讓我們現在一個跟好一個,一步一步,走出去玩一會兒。

小班語言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5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瞭解各小動物的走路特點,感受繪本的情趣。

2、在繪本的情景中嘗試有序地排列,積累相應的數經驗。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繪本PPT。

2、小動物圖片和藍色卡紙製作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以"羊村"吸引孩子注意。

師:今天,黃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玩,看看這是什麼地方?(PPT顯示"羊村")羊村裏面有什麼好玩的?都有誰?想去嗎?

二、欣賞繪本故事:

1、師:我們準備上路了,很多朋友想去"羊村",看來了誰?(PPT演示小弟弟走啊走)

2、師:小弟弟一步一步走啊走,碰到了誰呢?(小烏龜)。小烏龜是怎麼走的?(爬啊爬)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要求幼兒邊走邊説:烏龜一步一步爬啊爬)。

3、碰到了誰呢?(播放鴨的叫聲)大白鴨怎麼走?(搖搖擺擺走啊走)

4、讓幼兒學學大白鴨一步一步搖啊搖。

(出示一個圖章)師:比一比誰搖得厲害,獎勵敲顆印章,誰敲章過去羊村不用買票。

5、師:小弟弟走啊走,看到又來了一個動物,學着它的樣子跳啊跳,會是誰呢?(幼兒的猜測:小兔子、小袋鼠、小青蛙……)看看到底是誰?

6、跳着跳着又碰到了誰?(鴕鳥)鴕鳥走路又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模仿)

三、觀察出場動物的先後順序:

1、師:到現在為止一共來了幾個朋友?(5個)回憶一下,第5個是誰?第1個是誰?那麼,第2個呢?第3個誰啊?請每位幼兒擺放小動物順序,完成之後請爸爸媽媽幫你檢查一下,對了沒有。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爸爸媽媽幫助檢查。

四、延伸活動:

師:小路上一共5個朋友一步一步向羊村進發。突然,碰到了誰?(播放老虎的吼聲)別害怕!別害怕!今年是虎年,我不是你們,我想跟着你們一起去羊村玩,好嗎?跟着音樂走啊走去"羊村"。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是我們幼兒園上個學期在組織公開教學觀摩活動時我選擇的一節語言活動。其中繪本的內容完全沒有改變,因為它簡單的動作和語言,還有繪本中出現的許多動物都很符合小班孩子,特別是剛入園才幾個月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所以我選擇了這節活動。整個活動我以去“遊樂場”這個情景來貫穿活動的始終。首先借着遊樂場的魔力把孩子們拉進兒歌的氛圍中。接着馬上藉助PPT引出繪本中的人物。“你們喜歡在遊樂場玩,還有很多朋友也喜歡來遊樂場玩呢!”(小弟弟、小烏龜、小兔子、大白鵝依次出現)。第二個環節,我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各種“人物”走路的形態並配上有節奏的音樂律動,讓幼兒邊做動作邊説“小弟弟一步一步走呀走、小烏龜一步一步爬呀爬、小兔子一步一步跳呀跳……”在整個學説的過程中,幼兒興趣高漲、氣氛活躍。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目的,同時也為了能很自然的轉入下一個環節: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閲讀方法。我巧妙設計了“大老虎的出現”來“抑制幼兒高漲的情緒”,變“熱鬧”為“安靜”。孩子們身臨其境,馬上都很安靜的坐在了椅子上(當時的課堂設計語為“大老虎來了,讓我們趕快悄悄的躲到石頭後面吧!”)待幼兒全部坐好後,我又以遊戲的口吻説:“孩子們,大老虎走了,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今天來遊樂場玩的到底都有些誰!”接着,我把自制的繪本分發給每個幼兒,教他們正確的閲讀方法,並對繪本內容加深鞏固。結束部分,我以結束語“你最喜歡書中的哪個朋友?你能説説它是怎樣走路的?請你學一學你喜歡的朋友的樣子,一步一步走呀走,到外面去玩吧!”幼兒離開活動室。整個活動結束了,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當時我們幼兒園對每一節活動都進行了評析,其中有些教師説,我的兩個環節“動”和“靜”要是能調換一下先後順序就更好了。因為小班孩子要是“動”起來就很難控制,教師也很難“收場”,先讓他們閲讀,再讓他們邊做動作邊學説,這樣更好些。我覺得老師們説的不是不無道理,但是細一想,先讓孩子們拿着生疏的繪本,學習閲讀的方法,僅僅是為了老師能較順利的組織完這節活動,豈不是違背了幼兒的學習規律?幼兒要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我們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本節活動“先動後靜”或“先靜後動”都不是主要的,關鍵主要是看教師如何去有效的處理動靜之間的關係、如何很好的去轉化。這就要看教師是如何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了。

標籤: 教案 語言 小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99x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