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音樂二年級的教案

小學音樂二年級的教案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二年級的教案

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篇一:二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小學二年級音樂教案上冊

第一課 問聲好

教學目標:

一、感受關於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二、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三、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聽錄音範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帶着學生拍手、踏腳(三拍子8小節;二拍子8小節。)

2、師範唱,邊唱邊拍節拍,學生跟着做,心裏默唱。

3、聽歌曲錄音,學生自己拍節拍,小聲跟唱。

4、聽老師彈琴,學生拍節拍小聲唱歌。

5、歌曲熟悉後,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形成小圓圈,按課本右下角“走”的方式,邊走邊唱。

6、分組編創《上學路上》,邊唱邊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滿意,就在自己的課本上畫上一朵大紅花。

第二課時

一、聆聽《森林水車》

1、教師不加以任何指導,讓學生注意聽音樂。聆聽後回答: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心情是什麼樣的?

2、教師可結合圖片向學生簡介歐洲古老的水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3、復聽音樂,用彩色筆塗顏色或畫線條表現自己聽到的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太陽升起的感覺。讓學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聽歌曲錄音拍節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聽錄音邊拍節拍,用輕聲哼唱。

3、聽教師範唱,小聲跟着唱歌詞。

4、聽教師彈琴,邊唱邊看圖、做動作,用動作幫助記憶。

5、聽錄音,分小組編創歌詞和動作。

6、將四組學生編的歌詞和動作綜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第二課 時間的歌

目的要求:

一、通過聽《在鐘錶店裏》、《調皮的小鬧鐘》,長《時間像小馬車》、《這是什麼》,感受音樂所描繪鐘錶的形象,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二、主動參與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動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種音響,編創節奏等音樂時間活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在鐘錶店裏》

1、初聽音樂,學生根據音樂展開聯想。

聽了這段音樂彷彿你來到什麼地方?好象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那些細、高、輕、短、快的聲音表現了什麼?那些低、粗、長、慢的聲音表現了什麼?

2、復聽音樂,聽到相同的音樂舉手表示。

你感到音樂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聆聽《調皮的小鬧鐘》

1、聆聽《調皮的小鬧鐘》可先講一個小故事:小鬧鐘有病了,不能按時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開始修這個小鬧鐘,他修好了,心裏美滋滋的,你們聽,他修好了嗎?

2、聽音樂,學生可隨着課本上的圖譜用手指指點。

3、發現小鬧鐘有什麼特點?復聽時每次都用手點出來,表示時間到了。

4、再次復聽時,把小鬧鐘走動的聲音畫在課本上,看看誰畫的次數準確。

第二課時

一、表演《時間像馬車》

1、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學生聽錄音跟唱歌曲,邊唱邊用手按課本上的示意線做旋律的走向動作,感受音的高低。

2、這首歌速度比較快,演唱時尤其要注意節拍重音,字頭要清楚,唱“噠噠”時應舌尖動作,使吐字清晰,唱時省力。

3、初步學會歌曲便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聽錄音,編創歌曲動作,選擇打擊樂器。

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伴奏這首歌曲比較理想?

哪件樂器像馬鈴聲?哪一件樂器像馬蹄聲?

小馬車奔跑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樣的聲音伴奏?

怎樣變換力度敲擊更加合適?

4、分組彙報,一組學生表演,一組學生唱歌,一組學生打擊樂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現。

二、表演《這是什麼》

1、靜靜地聽歌曲錄音。

2、聽教師範唱,素者教師的歌聲輕輕拍手、拍腿。

3、小聲跟着老師的琴聲有感情地讀歌詞。

4、跟着琴聲填唱歌詞。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用輕鬆而有彈性的聲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組表演歌曲。

6、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怎樣敲最合適?聽一聽是否與同學的歌聲融洽在一起很好聽。

第三課 童話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過聽《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鵝舞曲》,唱《小紅帽》、《有一個人在林中》童話色彩的音樂和歌曲,感受體驗樂曲輕鬆活潑的餓情緒。

二、結合口風琴鍵盤認識d、r、m,能按正確的姿勢、按字母譜準確吹奏口風琴。

三、主動參與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填唱名,選擇打擊樂等音樂時間活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聽前可結合畫片,用生動語言講述《天鵝湖》的格式,讓學生感受、分辨樂曲的情緒。提問:聽到音樂,你感覺小天鵝怎樣舞蹈?

2、復聽時,讓學生扮演小天鵝即興舞蹈。

3、引導學生選擇一兩件打擊樂器合着音樂敲擊。

4、在適當時機簡單介紹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聆聽《糖果仙人舞曲》

1、初聽音樂,教師可不將劇情,讓學生靜靜地感受音樂的夢幻色彩。

2、復聽音樂前,教師可講述《胡桃夾子》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表演《小紅帽》

1、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從感受入手,多聽錄音或範唱。

2、在學生跟唱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可指導學生看課本上的圖做動作。還可以啟發學生編創與課本不相同的動作表演,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4、還可以啟發學生根據童話故事《小紅帽》改編歌詞,加入情節表演,可製作刀道具配合表演。

二、表演《有一個人在林中》

1、用聽唱法學會歌曲。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

2、反覆範唱兩次,讓學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師有感情的讀歌詞,填唱歌詞。

4、學會歌曲後,分角色表演歌曲。

5、還可以分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連奏(慢一點吹奏,)中間不要空拍,如果誰沒有接上,就請他為同學們唱支歌。

6、選出優勝組為大家表演。

第四課 跳起舞

目的要求:

一、通過聽《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蓮獻北京》,唱《多麼快樂,多麼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則》,體驗感受藏族民族歌聲中高亢嘹亮和歡樂活潑的不同音樂特點。學習藏族舞蹈的動作,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藏族音樂。

二、能夠聽着鼓聲走和停,鍛鍊自己的節奏和內心聽覺及動作的反映與控制能力。

三、能準確地、有感情地用打擊為歌曲伴奏。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表演《多麼快樂,多麼幸福》

1、結合介紹藏族的服飾、風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高興的心情、連貫的餓聲音延長歌曲,尤其是襯詞“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覺去唱,既連貫,又要唱足、唱滿時值。

3、嘗試學跳藏舞的兩個動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4、選編兩個動作,邊唱歌邊舞,感受藏族人民邊歌邊舞的氣氛。

第二課時

聆聽《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聽音樂,可讓學生隨着音樂輕輕地拍着手。

2、復聽時自編動作,隨着音樂跳舞。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a、做遊戲前,教師應將走、跑、停的圖形譜板書在黑板上,或講清區分的辦法。

b、學生聽教師的鼓聲走或跑,鼓聲響起之前,教師要給速度,如;一二一起。鼓聲停,學生心裏數一、二、三、四,再聽着鼓響聲去做走或跑。

c、學生可在作為過道進行,可一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兩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養學生的自控,不受他人影響的能力。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組同學的動作準確率高。

d、在遊戲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同學要表演節目。

第三課時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則》

1、結合地理知識簡單介紹日喀則。

2、用聽唱法學唱歌曲。演唱時情緒飽滿,聲音要輕快,不要拖拉。

3、學會歌曲後,學生自選樂器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種樂器怎樣敲擊聲音與唱歌合起來效果最好?)

4、分組伴奏,看哪一組合作得最好。

聆聽《雪蓮獻北京》

1、初聽歌曲(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

2、復聽歌曲(如果用動作表演,你選擇哪一種?引導學生看圖思考,選一種動作邊聽邊跳。

第五課 愉快的勞動

目的要求:

一、通過聽《海娃的歌》、《勞動歌》,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理解勞動的喜悦與歡樂。

二、結合口風琴的鍵盤位置認識字母譜f、s,並能準確地吹奏。

三、能主動投入編創歌詞、編創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旋律等音樂時間活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勞動歌》

1、初聽前,可講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學生聽音樂的興趣。

2、復聽時自編動作表演,可分小組設計動作,尤其對“用力”的表現。使學生通過動作表現、理解勞動內容。

二、聆聽《海娃的歌》

1、初聽前提示;是否去過還邊,見過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後海灘上都有什麼?

2、你撿過貝殼、小蝦嗎?讓學生明白“趕海”的含義。

3、初聽後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小海娃給你怎樣的印象?

4、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第二課時

一、表演《不再麻煩媽媽》

1、聽歌曲錄音或教師範唱感受歌曲。

2、啟發學生敍述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辛勞,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真摯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媽媽可以理解為其他長輩,再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編創成為新歌詞演唱。

4、邊唱邊表演,看誰表演地最好。

二、表演《種玉米》

1、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變換方式感受,跟唱學會歌曲。

2、指導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過強,要有內在的力度,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鋤”“要”“種”三處附點要唱清楚;連續的餓兩個附點不要忽略;兩拍的長音要唱足。

3、選幾名學生按課本上的標記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兩次。)還可以建議學生選用其他打擊樂器,設計敲擊的方法,嘗試效果。

第六課 小動物的歌

教學目標:

一、聽《鳥店》、《袋鼠》,唱《我的小綿羊》、《小袋鼠》,感受音樂表現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題“可愛的小動物”,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通過創編動作、歌詞,嘗試用口風琴模擬鳥兒的叫聲等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表演《我的小綿羊》

1、用聽唱法唱會歌曲。指導學生用輕快而親切有感情的聲音演唱,啟發學生想象小綿羊的可愛,白白的絨毛,躲在綠綠的樹叢裏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時,注意歌中帶有“>”的字要唱得有力,並提示學生句尾兩個音不同,不要唱錯了(“12”與“54”),唱會歌再選擇合適的地方加入小動物的叫聲。

3、分小組演唱,互相評價,看哪一組同學演唱的感情飽滿、吐字清楚。

4、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編唱新歌詞,可將同學們編創的歌詞整理為幾段,全體同學逐一演唱。

二、編創與活動

1、學生髮現樹叢裏各種各樣的動物,模仿它們的叫聲和動作。

2、學會歌曲後,將這些動物編創成新的歌詞。

三、創編與活動:摘果子

1、提示學生觀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麼標記?每個小袋鼠能摘上幾個果子?

2、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用劃線的方式連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二課時

一、聆聽《袋鼠》

1、指導學生討論有關袋鼠的知識,描述袋鼠敏捷的動作和機警的神態。

2、初聽樂曲,説一説音樂中描述的袋鼠給你感受。

3、復聽樂曲。提示學生跟着音樂做袋鼠跳動的動作,用動作感受音樂。

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篇二:人音版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全冊)

二年級音樂下冊計劃

一、教材簡析

二年級教材為人音版教材的實驗本,教材貫穿了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以《義

務教育九年一貫制音樂教科書》內容為依據,突出教科書以審美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先進、便捷的多媒體手段和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

二、任教年級基本情況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初步具備一定的課堂常規,對音樂的感受力,我

們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

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生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生樂於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學

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措施

創設良好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知和鑑賞

六、 教學進度安排

1~2周第一單元 春天來了

3~4周第二單元 難忘的歌

5~6 周第三單元 童 趣

7~8 周 第四單元 快樂的舞蹈

9~10周 第五單元 獸 王

10~11周 第六單元 愉快的勞動

11~12周 第七單元 小音樂家

12~13周 第八單元 靜靜的

13~14周 第九單元 飛呀飛

14~15周 第十單元 跳起舞

16周 總複習、 考試

第一課 春天來了

教 學 目 標:

オ1.通過聆聽《嘀哩嘀哩》、《春曉》,演唱《大樹媽媽》、《郊遊》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オ2.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

オ3.認識“0”並能準確地拍擊帶有“0”的節奏。

オ4.能在學會歌曲後,跟着老師準確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 學 內 容:

聆聽《嘀哩嘀哩》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完整地聆聽後,提示學生回答歌曲表現了哪些內容?

オ2.可提示學生在紙上用線條或圖形畫出對歌曲旋律的感受。

オ3.邊聽邊表演歌曲。

オヱ鎏《春曉》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完整地聆聽。

オ2.分小組創意,結合古詩詞做表演或配樂詩朗誦。

オケ硌蕁緞∈骺斐じ摺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在完整地聆聽歌曲的基礎上,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オ2.引導學生看課本上方的四幅圖理解歌曲。

オ3.通過對小樹的討論“你為小樹做了什麼?”加深對愛護樹木,保護綠色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オ4.結合課本上的口風琴吹奏標記,根據本班學生的水平決定是先奏後唱,還是先唱後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難為學生的基點上操作,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愛護,逐漸培養對音樂課的興趣。

オ5.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自編表演動作,然後一組一組地表演給大家看。

オケ啻從牖疃

オ1.認識“0”(以四分音符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訴名稱,只讓學生通過節奏拍擊,掌握時值。

オ2.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拍擊歌曲的節奏,通過主動探索式的學習,準確地拍擊歌曲的節奏。

オ3.還可以視學生的能力情況,發動學生創編帶有“0”的節奏歌謠,使學生有興趣地掌握“0”準確休止的時值。

オ4.在演唱歌曲時,遇到帶有“0”樂句,要唱的輕鬆自然,不要因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現而使旋律的演唱變得生硬,以致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效果。

オケ硌蕁督加巍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完整地聆聽歌曲,要有讓學生聽會的思想,讓學生輕鬆地學會歌曲。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可提示學生拍擊節奏、讀歌詞等活動,積極地聽,感受音高,為準確地演唱歌曲做好聽覺上的準備。

オ2.可結合歌曲的表演提出問題,如:為什麼去效遊?心情是怎樣的?每人用一句話説説自己效遊時的發現等等,啟發學生帶着情感表現歌曲的內容。

オ3.分小組創編動作,熟悉加入小鼓的節奏,完整地邊唱邊表演歌曲。

オケ啻從牖疃

オ1.課前準備沙子、豆子、餅乾盒、飲料盒等物品,分小組將自己的設想實現。教師要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創新。

オ2.可隨着歌曲的演唱,敲擊自制的樂器。但要事先確定節奏型,分小組練習後敲擊。

オ 教 學 建 議

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二、教師可根據自己教學的情況,任意搭配本課內的教學內容。在設計每一教學內容時,應用課程的理念提示自己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與思考,是否在教學中成為學生的朋友,是否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度過每一個40分鐘。

オ 教 材 分 析

オl. 童聲齊唱《嘀哩嘀哩》

オァ多至ㄠ至ā肥怯賞安作詞、潘振聲作曲的兒童歌曲。採用2/4拍、大調式、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

オジ棖的結構十分規整,每樂段都是由四個4小節樂句構成。第一樂段的第一樂句由大調主三和絃的三個音do、mi、sol構成,開始時作下行,在明亮的音調中糅入了柔和的色彩,給人以明朗、親切之感。這一樂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詠唱的主題--春天。第二樂句在前句的音調基礎上略作發展,與之呼應。在第一樂句重複出現(即第三樂句)之後,第四樂句不再像前面三個樂句那樣劃分兩個樂節,而是全句一氣呵成,句末則運用休止符阻斷形成頓挫感很強的節奏: 顯得活潑、俏皮,頗具童趣。

オサ詼樂段的前兩個樂句以同音重複的旋律進行和活潑的節奏,配上象聲詞:“嘀哩嘀哩”,生動而形象地模擬可愛的小黃鸝鳥的鳴叫,富有童趣。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行四度模進,音區一高一低,彷彿是枝頭黃鸝一唱一和,相互對答。這一樂段的第三、四樂句是第一樂段末句的變化重複及完全重複,以再現的手法進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加強了歌曲的統一感。

オフ饈贅棖自創作以來深受孩子們喜愛,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詠唱春天,抒發了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

オ2.歌曲《春曉》《春曉》是一首根據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同名詩創作的歌曲。《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藴藏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オナ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悦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合,有使人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讓人想起那如煙似夢般的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而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像,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漫春光,這是用春聲渲染户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

教學反思:利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學生很喜歡,但是要注意提示學生有強弱對比、聲音不能壓過音樂。

教學後記:

第二課 難忘的歌

教 學 目 標

オ1.通過聆聽《兒童團放哨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演唱《共產兒童團歌》、《賣報歌》瞭解共產兒童團曾在革命歷史時期發揮的作用,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並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

オ2.能用(轉 載於: :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口風琴吹do、Fa兩個音,按節拍為歌曲伴奏。

オ3.能用打擊樂器合適的力度為歌曲伴奏。

オソ 學 內 容

オヱ鎏《兒童團放哨歌》 教學基本要求オ

オ1.聆聽歌曲,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你知道兒童團都做過哪些事?

オ2.復聽時邊聽邊表演。

3.用一句話談談對這首歌的感受。

オヱ鎏《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完整地聆聽歌曲。聆聽時,教師可利用錄像、圖片簡介影片《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オヌ崾荊焊棖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唱出了哪些內容?

オ2.復聽歌曲。提示:歌曲中對少先隊員提出了哪些要求?每人簡要説一説我們應該怎樣做?

オ3.再次復聽,可輕聲合着音樂唱一唱,並用手擊節拍。

オケ啻從牖疃

オ1.這是一組命名為游擊戰的節奏練習。有人打槍、有人敲鼓、有人在鐵桶裏放鞭炮,製造迷惑敵人的效果。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出聲響模擬槍聲、鼓聲、鞭炮聲,形成節奏聲勢。

オ2.分組編創,編排小組表現效果,三種聲響同時出現、相繼出現均可,還可根據想像加上號角聲。

オ3.分組為大家表演,看哪組節奏準確,三聲部合作得好、聲勢效果好。

オケ硌蕁豆膊兒童團歌》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學會用聽覺儘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聽歌曲中學會歌曲。教師可提示學生用手擊節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オ2.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注意咬字準確、吐字清楚。

オ3.跟琴小聲熟悉歌曲,對準歌詞,尤其是一音多字處。

オ4.可在學會歌曲後,讓學生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編的小軍鼓的節奏,或拍擊或讀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氣勢(小軍鼓的節奏可分小組完成,嘗試加入的效果)。

オケ啻從牖疃

オ1.本課安排了一組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讓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儘快加入器樂表演中去,嘗試伴奏、合作的愉快。

2.可讓學生聽着歌曲錄音伴奏,試着跟上歌曲的節奏。

オ3.分組互相伴奏。歌曲是4/4拍,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突出強拍,第一拍要強,第三拍次之。

オケ硌蕁堵舯ǜ琛 教學基本要求

オ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這首歌的情緒是怎樣的?它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簡要敍述 。

オ2.復聽《賣報歌》並出示歌片,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可將不會的字注音)。 オ3.隨琴輕聲跟唱,認真填詞。

オ4.分小組討論歌曲的情感。提示:説説歌曲給你的感受。

オ5.分組編創動作,也可簡單化粧成小報童表演,如:拿報、背上賣報的袋子,分組表演。

オ6.歌曲學會後,加上沙球和三角鐵為歌曲伴奏。教師要注意歌曲演唱與伴奏合作的整體效果。

オケ啻從牖疃

オ1.這是本課安排的一個聽辨音高的練習。可以有下面的幾種作法。

オ2.教師可先唱唱名,讓學生聽並辨認是哪一個小報童唱的?熟悉唱名並能説出來,是第幾個?並模唱出來。

オ3.教師用琴彈奏,讓學生聽,説出是第幾個報童並唱出。

オ4.教師可讓幾名學生分別唱出,讓學生排出順序,並説出同學的名字。這種方法既可以聽辨音高,同時也可以聽辨人聲的音色,為將來聽辨樂器的音色打基礎。

オ 教 學 建 議

オ1.本課可安排三課時完成。

オ2.本學期的教學實踐活動,更多地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也應積極地挖掘教學的空間,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將課本、教師、學生、環境四大要素緊密結合,創設課程,創設自己的教學特色,使自己的教學有聲有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協助下更喜歡上音樂課。

オ 教 材 分 析

オ1.合唱《兒童團放哨歌》

オァ抖童團放哨歌》是《紅軍根據地大合唱》中的一首奮進向上的兒童合唱歌曲。由女作曲家瞿希賢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歌曲為2/4拍,五聲徵調式,不帶再現的二部曲式結構。

オサ諞徊糠紙謐嘞拭鰨旋律鏗鏘、活潑跳躍,乾脆利落,透着稚氣與頑強。

オサ詼部分,旋律完全由新的因素構成,節奏則起着前後統一的作用。四聲部卡農式合唱,歌聲此起彼伏,既表現了革命力量的強大,也創設了兒童團員在紅旗下成長的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

オジ璐室孕」雞的啼鳴表示人民解放了,翻身做主人的新生活開始了,頌揚了***和他領導的隊伍是人民大救星的主題。

オノ頤欠路鷦詬梟中看到了手拿長梭標,臂帶紅袖章的紅小鬼機智勇敢、嚴陣以待的神態。尤其是中段結尾處,作曲家巧妙地加了一個升記號 ,將孩子們見到紅軍哥哥時天真而急不可待的甚至有點唐突的神態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

オプ髑家介紹

オヶ南O(1919- )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愛好音樂。1948年畢業於上海國立音專作曲系,曾從師於弗蘭克爾(德籍教授)、譚小麟教授等。解放後,長期在中央音樂學院音工團和中央樂團創作組工作。她的作品題材寬廣,風格多樣,音樂語言清新生動,剛柔兼備,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獨創性。其中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條》獲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歌曲比賽一等獎,合唱曲《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獲1964年全國羣眾歌曲一等獎,兒童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藝術創作評獎音樂作品一等獎。此外,大型聲樂作品《紅軍根據地大合唱》和電影音樂《青春之歌》、《紅旗譜》、《為了和平》、《元帥之死》等,也受到音樂界的好評。歌曲《新的長征,新的戰鬥》於1980年被評為優秀羣眾歌曲。

オ2.合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篇三:二年級音樂教案上冊

二年級音樂教案上冊

第一課 問聲好

教學目標:

一、感受關於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二、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三、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聽錄音範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帶着學生拍手、踏腳(三拍子8小節;二拍子8小節。)

2、師範唱,邊唱邊拍節拍,學生跟着做,心裏默唱。

3、聽歌曲錄音,學生自己拍節拍,小聲跟唱。

4、聽老師彈琴,學生拍節拍小聲唱歌。

5、歌曲熟悉後,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形成小圓圈,按課本右下角“走”的方式,邊走邊唱。

6、分組編創《上學路上》,邊唱邊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滿意,就在自己的課本上畫上一朵大紅花。

第二課時

一、聆聽《森林水車》

1、教師不加以任何指導,讓學生注意聽音樂。聆聽後回答: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心情是什麼樣的?

2、教師可結合圖片向學生簡介歐洲古老的水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3、復聽音樂,用彩色筆塗顏色或畫線條表現自己聽到的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太陽升起的感覺。讓學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聽歌曲錄音拍節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聽錄音邊拍節拍,用輕聲哼唱。

3、聽教師範唱,小聲跟着唱歌詞。

4、聽教師彈琴,邊唱邊看圖、做動作,用動作幫助記憶。

5、聽錄音,分小組編創歌詞和動作。

6、將四組學生編的歌詞和動作綜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第三課 音樂會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白鳥朝鳳》、《小樂隊》,唱《快樂的音樂會》和《嗩吶配喇叭》,理解人與自然的主題,感受民族樂器嗩吶的音色,及歌曲《小樂隊》的趣味性。

二、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明亮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表演歌曲。

三、能為歌曲編動作,用字母譜編創旋律,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表演《快樂的音樂會》

1、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隨着歌曲錄音或範唱拍手,感受節拍。

3、問:歌曲唱出了那些內容?

描述歌中樂器的樣子,如何演奏?

4、聽歌曲錄音,隨着歌聲徒手模仿樂器演奏。

5、跟着教師的琴聲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動作,在學生中展開互評,看哪一組唱“奏”得好。給予掌聲鼓勵。可齊拍手。

二、聆聽《百鳥朝鳳》

1、靜靜細聽樂曲。初聽後結合圖片或實物讓學生認識演奏樂曲得樂器——嗩吶。 問:樂曲表現了什麼景象?使你想到了什麼?

2、復聽時,提示學生注意嗩吶模仿的不同的鳥叫聲,有多少種?試着學一學。

第二課時

一、表演《嗩吶配喇叭》

1、用聽唱法學唱《嗩吶配喇叭》。聽錄音感受旋律。

2、提示學生,歌中的“裏樂拉”唱得輕快,有彈性。

“喇”、“嗩”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強調唱出,演唱時速度可稍慢,便於表演。

3、聽着範唱或錄音演唱,演唱時可將學生分成,徒手按課本上的標記做打擊樂敲擊動作,邊唱邊做。

4、歌曲學會後,選幾個學生用打擊樂伴奏,一定要注意打擊樂的音響效果,提示學生傾聽和演唱合作得是否協調。

5、聽錄音自編動作表演。

二、聆聽《小樂隊》

1、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上得樂器圖,讓學生感受樂器。

2、初聽歌曲。3、復聽時模仿演奏樂器。

三、創編與活動

1、結合《嗩吶配喇叭》一課,引導學生用口風琴當做嗩吶或喇叭。學生分組在空格處填上字母譜奏一奏。

2、唱一唱,看誰得旋律好聽,由學生評出奏與唱準確的學生。。

第四課 《咯咯噠》

教學內容:聆聽《公雞 母雞》(管絃樂)表演《母雞叫咯咯》(德國民歌)

教學目標:1、 欣賞《公雞 母雞》能夠通過聆聽、表演,感知音樂所表現的動物形象並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聆聽、遊戲、演唱等多種方式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並把母雞可愛、勤勞

的形象自信、大膽地展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1、感受欣賞曲中公雞母雞叫聲的不同特點

2、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教學準備:鋼琴、公雞和母雞的頭飾、教學光盤、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師:請小朋友學着小雞可愛的樣子進教室。

(隨《我的小雞》音樂,到教室後老師餵食物給小雞們吃,小雞們相應做出不同的吃食動作。)

二、 聆聽《公雞 母雞》

1、導語: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快樂農場”做客(課件)。你們瞧,農場裏的小動物們都急着出來歡迎你們。你聽,誰出來了?

2、播放公雞和母雞的叫聲,讓學生模仿它們聲音和動作。

3、初次聆聽樂曲。

要求:

A、你能分辨出樂曲中模仿的公雞和母雞的叫聲嗎?

B、樂曲開始時是“公雞”叫聲還是“母雞”叫聲?

4、復聽樂曲要求:

邊聽音樂邊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5、分組表演要求:請1、2組的小朋友戴上公雞的頭飾,3、4組的小朋友戴上母雞的頭飾,當聽到表現自己形象的音樂時站起來表演。

三、表演《母雞叫咯咯》

1、 導語:母雞為了顯示對小朋友們高漲的熱情,還唱起了一首歌,讓我們仔細聆聽!

2、 聆聽錄音範唱。聽後問:

A、 你能聽出歌曲中母雞在幹什麼嗎?

B、 母雞為什麼叫咯咯?(觀看圖片,幫助學生了解母雞下蛋後高興、自豪的心情)

3、 再次聆聽歌曲,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

4、按節奏朗讀歌詞A、重點: 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

B、朗讀形式:小組分角色、男女分角色、師生分角色等

5、填詞跟琴學唱歌曲

6、分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四、 接龍遊戲

1、導入:師:小朋友們的表現可真棒,獎勵一下,我們來玩個輕鬆的音樂接龍遊戲,好嗎?

2、師講遊戲規則 師:遊戲叫“接龍下蛋”,先由一個小朋友來當母雞,其他小朋友都當母雞肚裏的蛋,做出雙手抱腿雞蛋的形狀。音樂開始,這個當母雞的小朋友就開始在大草窩裏自由地走動表演,當歌曲唱到最後一句“雞蛋已生落”時,母雞必須走到一隻雞蛋麪前,把雞蛋抱住,然後母雞與蛋交換位置,同時互換角色,由蛋變成母雞的小朋友再接着表演去找下一隻蛋,以此類推。

3、遊戲開始(放音樂)師:我也想來玩這個遊戲,讓我先來當母雞,雞蛋們準備好了嗎?

五、小結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公雞 母雞》

聆聽《公雞 母雞》(管絃樂)

表演《母雞叫咯咯》(德國民歌)

教學目標:

1、欣賞《公雞 母雞》能夠通過聆聽、表演,感知音樂所表現的動物形象並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聆聽、遊戲、演唱等多種方式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並把母雞可愛、勤勞的形象自信、大膽地展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欣賞曲中公雞母雞叫聲的不同特點

2、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教學準備:鋼琴、公雞和母雞的頭飾、教學光盤、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師:請小朋友學着小雞可愛的樣子進教室。

(隨《我的小雞》音樂,到教室後老師餵食物給小雞們吃,小雞們相應做出不同的吃食動作。)

二、聆聽《公雞 母雞》

1、導語: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快樂農場”做客(課件)。你們瞧,農場裏的小動物們都急着出來歡迎你們。你聽,誰出來了?

2、播放公雞和母雞的叫聲,讓學生模仿它們聲音和動作。

3、初次聆聽樂曲。

要求:

A、你能分辨出樂曲中模仿的公雞和母雞的叫聲嗎?

B、樂曲開始時是“公雞”叫聲還是“母雞”叫聲?

4、復聽樂曲 要求:

邊聽音樂邊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5、分組表演 要求:請1、2組的小朋友戴上公雞的頭飾,3、4組的小朋友戴上母雞的頭飾,當聽到表現自己形象的音樂時站起來表演。

三、 表演《母雞叫咯咯》

1、導語:母雞為了顯示對小朋友們高漲的熱情,還唱起了一首歌,讓我們仔細聆聽! 聆聽錄音範唱。聽後問:

A、 你能聽出歌曲中母雞在幹什麼嗎?

B、 母雞為什麼叫咯咯?(觀看圖片,幫助學生了解母雞下蛋後高興、自豪的心情)

3、 再次聆聽歌曲,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

4、 按節奏朗讀歌詞A、重點: 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

B、朗讀形式:小組分角色、男女分角色、師生分角色等

5、 填詞跟琴學唱歌曲

6、 分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四、接龍遊戲

1、導入:

師:小朋友們的表現可真棒,獎勵一下,我們來玩個輕鬆的音樂接龍遊戲,好嗎? 2、師講遊戲規則

師:遊戲叫“接龍下蛋”,先由一個小朋友來當母雞,其他小朋友都當母雞肚裏的蛋,做出雙手抱腿雞蛋的形狀。音樂開始,這個當母雞的小朋友就開始在大草窩裏自由地走動表演,當歌曲唱到最後一句“雞蛋已生落”時,母雞必須走到一隻雞蛋麪前,把雞蛋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7w4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