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精華】綜合實踐教案彙總10篇

【精華】綜合實踐教案彙總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綜合實踐教案彙總10篇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第一課時重陽節溯源

活動背景: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可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反而淡漠了他們的尊老敬老的意識。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感恩祖輩的情懷,讓感恩成為孩子們一種自覺行為習慣,於是,我結合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設計了重陽節敬老活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重陽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思想上受到薰陶感染;並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的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

2.通過調查、訪問、總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的發展。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活動準備:

(1)活動時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

(2)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前通過多種方式蒐集“重陽節溯源”相關內容資料,準備交流。

活動對象:七年級學生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內容:重陽節溯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20xx年10月2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重陽節溯源”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彙報吧!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一)重陽節溯源活動

1、小組一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小組收集到了有關重陽的由來和一個相關的神話故事。

2、介紹重陽節的由來1:

首先請組員一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今年的10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説,九九重陽節源於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温馨的傳統節日。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亦稱“重九節”。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徵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3、小組二介紹重陽節的由來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麼時候被定為重陽節的嗎?接下來有請小組二組員來給大家介紹。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在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已有記載。文中提到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後,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閒談時,説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可見,農曆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4、小組三介紹重陽來歷的神話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聽嗎?下面請小組三組員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在民間,關於九九重陽的來歷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南有個叫恆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後,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恆景臉色難看,就對恆景説:“九月九日你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紮在手臂上,帶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恆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恆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傳説終歸是傳説,其實,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遊玩賞花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很有益的娛樂活動。

活動總結: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由來、習俗、傳説故事等相關文化知識,感受祖國重陽文化的深厚底藴,並受到薰陶感染及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了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提高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2、讓學生根據不同節日,自己選擇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方案,並按方案自己過節,培養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組織過節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制訂相應的活動方案,落實任務,分工協作。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

同學們,今天是什麼節日?去年你們是怎麼過的?今年準備怎麼過呢?

2、充分討論:怎樣過節才有意義。

(1)在學生交流今年準備怎麼過節的基礎上,圍繞怎樣過才有意義再次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初步明白節日活動有參觀、訪問、聯歡會、故事表演、文娛比賽、手工和手工製作、體育競賽、遊戲、勞動等多種開工,豐富多彩。究竟選擇哪些活動開工,應根據節日的內容及本地實際情況決定。

(2)選定的節日應選擇哪些活動內容?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基礎上,形成基本統一的意見,即確定活動內容。

(3)制訂活動方案。確定了活動內容後,還必須制訂具體的活動方案,讓每位同學思考自己的活動方案如何設計,並在學生間進行設計交流,評出最佳活動方案。

3、過節活動

讓學生按評出的最佳方案准備分工協作,開展活動。教師作為活動一員,參與學生組織的活動。

四、活動小結、評價。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情意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發現鞋子的造型美、色彩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認知領域:瞭解鞋的文化背景,瞭解各種各樣鞋的結構和款式。

操作領域:學習運用各種紙材、繩線等製作一隻自己設計的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鞋的文化背景,瞭解各種各樣鞋的結構和款式。學習運用各種紙材、繩線等製作一隻自己設計的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作品的評價方法,創新使用材料設計製作,體現審美性和實用性。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鞋子實物及作品若干件、剪刀、雙面膠、各種彩紙、教學課件等。

學生準備剪刀、雙面膠、各種彩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謎揭示課題師:小小船兒整一對,坐着客人有十位。

白天坐船趕路忙,走遍天下不用水。(生答:鞋子)

(板書——鞋)

師:説説你家有哪些式樣的鞋子?生答:……(略)

2.出示“虎頭鞋”,激發興趣。

師:老師這裏有一雙鞋子,你們看看有什麼特殊之處?生答:……(略)

3.師:生活中鞋子的式樣可以説千變萬化,我們今天就一起到鞋子的世界裏看看吧!

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鞋

二、新授1.瞭解中國古代鞋的歷史(1)介紹兩家上百年的老鞋店師: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國古代就有漫長的做鞋歷史。北京有兩家上百年的老鞋店——“內聯升鞋店”、“同生和鞋店”(出示兩家鞋店的照片)。

“內聯升”鞋店創建於1853年,距今已有140年了,“內”指大內宮廷,“聯生”示意顧客穿了此店製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生三級。當然,現在內聯升鞋店的顧客是普通百姓了。

“同生和”鞋店於1902年在天津創建,清朝大臣鐵良親筆提寫了一幅對聯“同心協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財源多。”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同生和鞋店是1932年開業的。

(2)瞭解古代人穿的鞋師:古代人穿的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到古代畫家的作品裏找找看吧!(出示三幅作品,引導學生觀察。)

A、《羅漢圖》——劉松年(宋)

師:中縫淺口棉鞋(和尚、羅漢的鞋子)

《浴馬圖卷》——趙子昂(元)

師:靴子(馬伕的鞋子)

B、《麻姑獻壽圖》——任伯年(清)

師:草鞋(農民的鞋子)

C、古代的鞋子,瞭解古代鞋子的質地、款式、花飾等特點。

①商周時期的鞋②西漢時期的鞋③明朝時期的鞋④古代女鞋、官靴⑤少數民族的繡花鞋E、展示現代的鞋子,瞭解鞋子的穿着季節、穿着場合、款式、材料等特點。

師:鞋子美不美主要看款式、質地和色彩。設計師在設計鞋子也主要從這幾個角度去創意思考。看!這些鞋有的還出自平常婦女之手。你覺得哪雙鞋最美?為什麼?

生答:……(略)

2、創設情境——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設計最新穎?我們將頒發“最佳設計獎”、“最佳製作獎”

3、教師示範A、畫——用鉛筆畫出鞋底、鞋面、鞋跟的形狀;B、剪——用剪刀剪下“鞋底”、“鞋面”、“鞋跟”;C、貼——用雙面膠將它們一一組裝;D、裝飾——運用剪貼、繪畫等方法裝飾鞋子。

師:只要肯動腦筋,你手邊的材料一定可以裝飾得很美。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師:參考四種鞋底形狀,設計一雙自己的品牌鞋!(出示四種鞋底形狀供學生參考)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1.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又稱秋節,仲秋節,八月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睦,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聚,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

2. 活動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瞭解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紀念的內涵。瞭解中華民族的節日文化習俗,能對節日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初步引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蒐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

通過查閲書籍,報刊以及網絡等資料瞭解並解決問題

能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識,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立於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通過動手做月餅提高勞動技能與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團結互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

瞭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和寶貴的財富

  活動實施

1, 實施時間:20xx年2月--------4月

2, 實施方法:一,利用網絡,電視,書籍等獲取信息

二,調查訪問,開展調查研究

三,親自動手實驗,學習做月餅

3, 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

從已知到未知,激發探究興趣

1, 談話確定總課題和分課題

(1) 從古詩《靜夜思-----李白》及有關中秋節幻燈片引出節日,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深入調查的興趣。

(2) 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確定調查內容產生子課題。

(3)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歸納問題,篩選可行性的問題並形成調查課題: 總課題:子課題:1. 節日來歷2. 節日習俗3節日故事4節日詩詞5節日食品6節日物品

2. 建立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

(1)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由組合成研究小隊,確定各小組組名,分6個小組調查

(2)以小組為單位,初步討論,設計子課題的活動方案

3. 交流課題方案,指導完善

綜合實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

2、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

3、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

 知識與技能:知道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照顧小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

2、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教學重難點:能對蝸牛的各個方面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並進行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

(1) 學生課前捉到的蝸牛,盛放蝸牛的容器、放大鏡等。

(2) 供蝸牛選擇的食物,如切成小塊的菜葉、麪包、雞蛋、蘋果皮等。

(3) 供學生實驗用的啤酒、醋、乾布、濕布(或幹紙、濕紙)、特製的紙盒(裏邊塗黑,蓋子上開個長條孔)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平時大家都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讓大家猜猜這是一種什麼動物: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説它力氣小,揹着房子走。(板書:蝸牛)

2、檢查學生捉到的蝸牛。説説你在哪裏捉到的蝸牛?

二、觀察蝸牛

1、 發給學生放大鏡,談話:同學們,這是什麼?(放大鏡)你能用它來幹什麼?(觀察蝸牛)(板書:觀察)

2、現在就請大家仔細觀察蝸牛,並把它畫下來,你可以給你的蝸牛起個名字。

3、誰來説説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並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畫的蝸牛。

三、研究蝸牛

1、你還想了解蝸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樣問題的夥伴,與他們組成一個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你們準備設計什麼樣的實驗來研究你們想了解的問題?需要哪些實驗用品?

3、根據各小組所研究的問題,分別給學生提供切成小塊的菜葉、麪包、雞蛋、蘋果皮、啤酒、醋、乾布、濕布(或幹紙、濕紙)等實驗用品。

4、提出實驗要求: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實驗前能不能給你們的實驗結果先做一個預測?各小組的記錄員要做好實驗研究記錄。

5、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研究。(教師巡視,根據出現的情況進行點撥)

6、彙報交流研究成果: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與你們預測的結果一致嗎?

四、拓展

今天我們通過對蝸牛的研究,對蝸牛的各個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大家能不能根據你對蝸牛的瞭解,給你捉到的蝸牛設計一個家,飼養它,讓它成為你的好朋友呢?

五、回家觀察(雨天、晴天)

綜合實踐教案 篇6

一、實施對象:三(7)班全體同學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春節的習俗

②瞭解春節的由來

③瞭解春節的吃文化

【能力目標】

①能對於“家鄉的春節”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並組成研究小組,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按照制定的方案開展活動,能對於活動過程對自己和組員作出評價

②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説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家鄉春節的研究,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通過同學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節日的背景資料。

2、引導學生向熟悉當地春節的有關機構和個人進行調查採訪。

3、準備好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家鄉春節 感受民風民俗》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吃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五、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説活動感受

2、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3、每組評選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認真之星等等。

綜合實踐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瞭解與人交往中的基本禮儀。

能力目標: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掌握交往中的一些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交往過程中基本的禮儀和技巧的作用,並堅持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通過本次活動課,使學生對課間午間休息時需注意的文明禮貌有一個新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體會課間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課間活動中會正確運用禮貌用語,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1、準備好教室佈置,板書設計。

2、收集禮貌用語和平時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事例。

3、準備好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同學們,聽,那丁零零的下課鈴聲送來十分鐘。多麼令人嚮往的課間十分鐘,我們幾乎每天都有五、六個的課間十分鐘,在這十分鐘裏,我們都該做些什麼,應該注意些什麼?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探討的問題。現在請看

二、對對碰

(一)觀看課件,明白事理

1、下課啦,這幾個小朋友在做什麼?這樣好不好?

2、再看看,這位同學這樣下樓梯?

3、這樣盪鞦韆?

4、接着看,怎麼樣?

5、剛才那些都不對,那課間這樣的遊戲能玩嗎?

6、我們在教室裏能這樣玩嗎?(學生交流想法)

(二)剛才同學們看了這麼多不該玩的遊戲,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下,我們人走過之處又都留下了什麼呢?

(課件)腳印,垃圾,水龍頭沒關,牆壁破損。

(三)平時課間十分鐘,你會玩什麼遊戲?

我們在課間到底能幹什麼呀?到底哪些活動才是適合我們玩的呀?

討論交流:課間可以玩的遊戲。

(四)大家看看可以玩的遊戲

有意義的課間遊戲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學生交流想法)

(五)那我們在做遊戲時要注意什麼?

還有要補充的嗎?

下面我們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我們在課間,午間,可以做哪些活動?

(學生討論,彙報)

(六)下面,請同學們議一議在教室裏、樓道里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1、教室

2、樓道

我們學校人這麼多,交往也很多,怎樣才能讓大家和睦相處呢?

這時,就需要同學們時常用上文明用語。請看,我們常用的文明用語有哪些呢?

(七)討論交流課間文明用語

剛才同學説的真是熱鬧,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為了讓大家學到更多的課間文明用語,讓我們一起來請教一下大屏幕上的禮儀小博士吧!

1、出示課間文明用語。(學生輪讀,自學)

2、你從禮儀小博士那裏學到了什麼課間文明用語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學禮儀,用禮儀、要重言,更重行”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吧!

三、學禮儀,更重行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了這麼多,那我們遇到實際問題該怎樣做呢?

説一説

1:下課了,你在教室裏玩,由於不小心,把墨汁弄到同學衣服上,你怎麼辦? 2 :你在玩的時候,一不小心把同學撞倒了,這是你該怎麼辦?

3:你借了同學的東西后,要把東西還給同學時:你應該怎麼説?

四、自測,提高認識

剛才同學們都表現不錯。那現在我們來測一測:你是文明人嗎?

五、總結昇華

課間休息是從上一堂課轉向下一堂課的一種過渡,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使自己疲勞的身心得到恢復,以便精神百倍的、更好的學習。同學們,下課鈴聲真的就要來啦,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學生唱《哦,課間十分鐘》)

現在,同學們好像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輕鬆輕鬆,想看一看藍天,想吹一吹清風,想摸一摸皮球。那我們在活動時就要做到注意安全,講究衞生,文明禮讓,讓我們共和諧課間。

綜合實踐教案 篇8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按“方法與指導”“活動與探究”兩個部分編寫,共安排8個主題。

一、教材分析

“方法與指導”部分,包括“怎樣制訂活動方案”“學會分工與合作”兩個主題,側重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活動與探究”部分包含綜合實踐活動三個指定領域的相關內容。

“走進遊戲世界”和“生活中的禮儀”這兩個主題側重於研究性學習領域;“快樂剪紙”“飼養小動物”和“衣物的洗滌”側重於勞動與技術教育領域;

“居民生活環境調查”側重於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領域。信息技術的內容則貫穿於所有的主題之中。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三年級三班和四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們非常喜歡這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習起來非常有興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學動手能力較差。我將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特點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孩子進行學習、理解,調查,實踐。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怎樣制訂活動方案”“學會分工與合作”這兩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制訂活動方案和分工與合作的一般方法,體驗制訂活動方案和分工在學習及相關活動中的作用。初步養成活動規劃的意識和與人合作能力。

2、“走進遊戲世界”和“生活中的禮儀”通過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激發學生髮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發展與人交往的能力,初步養成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

3、“快樂剪紙”使學生了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飼養小動物”通過飼養與調查等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人與養殖動物之間的密切聯繫,獲得積極的勞動與技術的感受。“衣物的洗滌”則通過學生參與一些生活技能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居民生活環境調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調查活動,讓學生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1.學會方法與指導。

2.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與探究。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內容

課時

1

總體瞭解本學期內容。

2

怎麼樣制訂活動方案

1

3

學會分工與合作

1

4

遊戲小調查

1

5

遊戲小設計、玩陀螺

1

6

生活禮儀小調查、遵守禮儀

1

7

爭當禮儀小使者

1

8

剪紙:可愛的小動物

1

9

剪紙:美麗的窗花

1

10

養殖情況小調查

1

11

可愛的金魚,小兔子

1

12

手洗衣物

1

13

機洗衣物

1

14

不同的織物洗滌方法

1

15

居住環境的小調查

1

16

環境與人們的生活

1

17

建設幸福家園

1

18

複習

1

19

複習 考試

綜合實踐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學會辨認物品的所有者;

2、 學會根據場景詢問物品的所屬,以及英語中對應的表達法;

3、 學會如何寫尋物啟事和失物招領。

活動過程

活動1、 找主人:這是誰的┅┅?

課前準備:教師收集一些學生物品:書、筆記本、手錶、鉛筆、鋼筆、尺子、鉛筆盒、橡皮、書包等

活動步驟:

1、把課前收集的物品展示給學生,問他們這些東西是誰的。

2、詢問幾個學生某些物品是誰的,然後把學生的名字填在表格裏。

3、讓學生互相詢問物品的主人。當所有的學生都做完後,和他們一起確認這些物品的主人,並歸還他們。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1。 Is this your book ? Yes, it is 。 It’s my book 。

2。 Is that your ruler? No, it isn’t。 It’s her ruler 。

活動2、介紹家人

課前準備:學生課下準備兩三張全家福照片。

活動步驟:

1、 把4—6個學生分成一組。

2、 小組活動,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父母。、

3、 每一組出一個學生向全班介紹自己組員的父母。

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結構:

1、 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

2、 This is Jack’s father 。 His name is … That’s Jack’s mother 。Her name is…

3、 Is his name …? Is her name…?

活動3、尋物啟事

Teacher: Have you ever lost anything ? How could you find it ?

活動步驟:

1、 先想想,你曾經丟過東西嗎?丟過什麼

2、 你通常如何尋找自己丟失的東西呢?

3、 寫一份尋物啟事,來尋找你丟失的東西。

4、 四人一組,把你的尋物啟事讀給你同組的人聽。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1。 My book is …

2。 My name is …

3。 Please call 928—6820。

綜合實踐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兒童從自己身邊的自然、社會、人文環境中,通過細緻的觀察發現、認識春天的特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及審美能力。

3、通過觀察春天,培養兒童熱愛春天、愛大自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及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活動過程:

本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感受階段。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春天的活動,在校園裏尋找春天的足跡。利用假期讓家長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氣息。去學校附近的公園體驗、感受春天的美麗,請公園的管理員講解植物知識。從植物生長、動物活動來找春天。孩子們通過觀察、體驗和感受發現了許多動植物在春天時發生的細微變化。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徵的花、草、已發芽的枝條,收集動植物的圖片、資料,拍照片、去野外錄像。同時還根據個人興趣、喜好做和春天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種植活動、飼養活動、製作活動(製作鳥窩、風箏、風車等簡單利用風力的小玩具等)感受春天的變化。

第二階段:展示階段。

在學生獲取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選擇適當時機,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發現。

在“春天在哪裏”的歡快樂曲聲中,學生情不自禁地隨着音樂有節奏地拍手、唱歌,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春天的情境。

師:這麼多同學都會唱這支歌,那歌中的小朋友正在幹什麼呢?

生:歌中的小朋友正在找春天。

師:是的,春天已經悄悄地走近你、我,走近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想不想知道同學們是怎樣找春天的?

生:想。

師:我們一起看一看。

(播放本班學生自己錄的去公園、農村、野外“尋找春天”活動的錄像片。同學們很快在片中發現自己熟悉的身影,高興地呼着同學的名字,專心致志地看同學找春天的一舉一動。)

師:片中是哪位同學在找春天?

生:是邢雲、夏彬彬、曾慶楷三位同學在找春天。

師:他們是怎樣找春天的?下面我們請錄象片中的幾位同學分別介紹他們找春天的經過及他們的發現。大家説好不好?

生:好。

生:星期天,爸爸、媽媽陪我到水上公園去找春天。我看見紅的花、綠的草。

生:我和爸爸到郊外的田野去尋找春天,我發現小麥苗都長高了。

生:星期天我到遊樂園去放風箏了。春天到了,放風箏的人多了。

(教師隨着學生介紹將他們發現的春天特徵板書在黑板上)

師:這幾位同學發現了這麼多春天的信息。那你們又是怎麼找春天的?發現了哪些春天的信息?想不想和同學説一説?下面我們就繼續找春天,研究春天的特點好嗎?

(此環節設計對凝聚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師:下面我們先在小組進行交流,然後全班彙報比一比誰發現的春天特徵多。

1小組交流(約5分鐘)

當錄象片中的同學向全班展示了他們找春天的活動後,其他同學也希望將自己的活動情況介紹給同學,這時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為每個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討論中,學生紛紛拿出收集的動植物圖片、照片;小玻璃瓶內裝的螞蟻、蝌蚪、烏龜;種植的各種花、蒜苗等。大家邊看邊議,熱烈發言,逐步認清差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認識得以提高。教師在班裏巡視,觀察學生收集的東西,傾聽學生的發言,發現典型材料,為全班彙報做好準備。

2全班彙報(約10分鐘)

生:這是迎春花(出示照片)。冬天時迎春花的樹枝是光禿禿的,春天來了開滿了小黃花。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的花,一看到迎春花開了就知道春天來了。

生:這是小螞蟻(實物)冬天它藏在地裏,天氣暖和了,它們就開始活動了。所以我知道春天來了。

生:我帶來的是小草(實物)。春天天氣暖和,小草長出來了,看到綠絨絨的小草説明春天來了。

生:現在白天漸漸長了黑夜漸漸短了,説明春天來了。

生:天氣暖和了,人們穿的衣服越來越少,説明春天來了。

――――略

(教師隨學生彙報,把春天的特徵板書在黑板上)

彙報中教師可以提一些建議性問題讓學生回答,如你帶來的什麼?冬天時是什麼樣的?現在和原來有什麼變化?説明了什麼?還可適時進行諮詢,如這些植物的標本是從哪兒收集的?並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護動植物、保護環境的教育,引導學生活動向正確發向發展。

3歸納春天特徵

歸納環節是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分類方法,概括春天的特徵,完成對春天儘可能多的認識。

師:(指黑板)看,黑板上同學們貼的小草、樹枝、花,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圓圈把他們圈起來歸為一類?你們知道歸為哪一類嗎?

生:……這些都是植物。

生:那這些小烏龜、螞蟻、蝌蚪……我們也可以歸為一類

(依此方法,引導學生按動物變化、天氣變化、人的變化進行分類,歸納春天的一般特徵。)

師:同學們發現這麼多春天變化,真不簡單!老師也收集到一盤表現春天的錄像帶,想不想看?

生:想。

(藉助電教媒體,播放教學錄象片“春”既可以幫助兒童開闊視野,進一步感受春天,欣賞春天,瞭解兒童難以看到的動植物,瞭解各地春天的不同景色,又可以幫助兒童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

第三階段:體驗階段。

組織學生將本節課還未做完的事或還想做的事落實,使活動能繼續下去。

師:課上我們研究、認識了春天的特點,那麼課後還能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做些什麼呢?

(大家討論)。

通過討論,學生一致同意繼續開展以下活動:

1、繼續開展種植活動,做好觀察記錄(或寫觀察日記)。

2、把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的春天用各種方式(繪畫、手工製作、照片等)展示出來。佈置以“春天”為主題的園地,美化環境。

3、課後師生共同把鳥窩放在樹上,給小鳥安家。

4、用製作的風力小玩具遊戲,充分體現春天的美好和生活樂趣。

課後每個同學選一個項目去做,下節課繼續進行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2qx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