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竇娥冤》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竇娥冤》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楊專  

課時 3

課型 教讀課

教學目標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3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導入:在我國古代,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淒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願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台,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後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悽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的對句。對句末句為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鑑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2)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4)宮調:樂音七聲:宮、商、角、 、  、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餘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於表現“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  亦稱聯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尾],亦稱[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竇娥冤》用正宮,其聯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詞  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竇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説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敍;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敍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 作者關漢卿 

(1)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2)關漢卿散曲中,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樣的作品,可以説是一篇極端張揚自我、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書: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宿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撅竹,打馬藏圖;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樓、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會玩府遊州!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脱、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新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上走!三、檢查預習:説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 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麼哥 四、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啟發: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後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    怨天    (竇娥指斥天地)       見蔡婆    遺囑    (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    誓願    (竇娥發下三樁誓願)

五、 佈置作業: 1、 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 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檢查: 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節選部分情節結構 

二、閲讀欣賞第一場戲 

1、 指名朗讀開場的舞台提示(科介) 問:這段科白寫了什麼內容?起到什麼作用? 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台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 閲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1)指名朗讀;説出曲子大意。 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説了什麼? 答:竇娥主要訴説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2)詞語玩味:沒來由:這三個字更貼近竇娥的身份,雖是口頭白話,但比“莫須有”之類的文人白話更能突出竇娥的大屈大冤,“沒來由”對於竇娥是清白無辜,對於官府,實際諷刺,誣陷可以得逞,王法,還有什麼尊嚴?不提防:竇娥縱然再小心再謹慎,也難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傷,可見世道的險惡。動地驚天:竇娥自知在人間已沒有可以伸冤處,希冀天地能感應,還自己一個清白。弱者的無奈,反映出了人間的黑暗,“動地驚天”可説是戲文之眼,也會後面的三樁誓願的實現埋下伏筆。(3)討論:有人説竇娥的“鳴冤”反映了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樣看?竇娥的“鳴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發起了對黑暗勢力的衝擊,有動地驚天的舞台效果,創制了一種特有的氣氛--憤勝於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剛烈。“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這是竇娥在臨遭極刑前的最真實的心理活動,這種活動,不單是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着巨大的悲痛,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種情愫,讓觀眾心中更有一種複雜的傷痛心緒。3、 閲讀“滾繡球” 教師範讀這支曲子。 問: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寫了什麼內容?試理清此曲中竇娥的情緒變化過程。 學生回答以後教師明確:竇娥先前也是認為世間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讓她不禁對天地鬼神產生了懷疑,而後憤怒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對立,對天地鬼神大膽地徹底否定。但封建社會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竇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轉化一聲悲泣。即: 傳統觀念      懷疑質問      揭露黑暗      徹底否定       一聲悲泣 重點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簡析:這兩句,是作借竇娥之口,對封建社會作猛烈的抨擊、尖鋭的批判,同時,也表現了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本劇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詞。 三、 閲讀第二場 1、 指名朗讀“倘繡才”;問:竇娥為何哀告走後街? 

師生活動

答:“怕則怕被我婆婆見”、“枉將他氣殺也麼哥”     説明她怕走後街是怕被她婆婆見到後讓婆婆傷心。 2、 討論:這一情節表現了竇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質?對揭示主題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情節表現了竇娥温順善良的一面,使竇娥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突出了竇娥所處的社會環境的黑暗,現實的殘酷。另外,這一情節也激起了人們對竇娥的深切同情。 3、竇娥臨死前反覆叮囑婆婆要祭奠她,是出於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這個問題可從這幾方面考慮:①這正是體現竇娥難以舍別婆婆,表現了她對婆婆的掛念;②安排婆婆做這些事,是讓婆婆有所寄託,以免婆婆孤獨痛苦或生輕生之念;③可以增強悲劇氣氛;④白髮人送黑髮人,白髮人祭奠黑髮人,更加突出社會黑暗,無公道可言。)4、竇娥説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怎樣理解?提示:因為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為力,只能感歎自己時運不濟;另一方面這樣説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5、 學生默讀接下來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鮑老兒 ”,看科介和唱詞在內容上有何聯繫? 答:都訴説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遺囑。 點撥:人們稱這種在唱詞、説白中訴説同樣的內容為“曲白相生”。 4、 簡析藝術手法:這場戲中運用多種藝術手法: 懸念:哀告走後街 巧合:怕見婆婆偏偏遇見婆婆 曲白相生:説白與唱詞相互補充。 三、 閲讀第三場戲 1、 竇娥的三樁誓願分別是哪三樁?其實質分別是什麼?明確: 血濺白練 --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六月飛雪  --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三年乾旱 --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2、用了哪些典故? 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六月飛雪、東海孝婦 3、 思考討論:這三樁誓願之間,有何內在聯繫?在全劇中地位如何? 明確:這三樁誓願,層層深入地表現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堅決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也是全劇高潮。 4、三樁誓願的實現採用了什麼手法?説説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提示:浪漫主義手法;既能證明竇娥冤情實在是真,有能增強悲劇氣氛。從觀眾來看,符合一般民眾善惡有報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能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也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四、 課堂小結:     前兩場戲中,竇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順善良的品格。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她命運的深切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尤其是最後三樁誓願,更是竇娥個性的最高展現,是全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五、 佈置作業: 背誦“端正好”與“滾繡球”二曲。附:板書設計

               訴説冤屈 赴法場      懷疑質問                     怨(反抗精神)                  徹底否定 揭露社會                哀告走後街     (懸念)  (怕見蔡婆)---善良  見蔡婆      遇見蔡婆       (巧合)      悲(温順善良)                      三樁誓願      實質                           典故 血濺白練 --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雪  --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 (六月飛雪)三年乾旱 --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東海孝婦)               第  三   課   時重難點提示1.竇娥是被昏聵的官吏屈判成殺人死罪的,在《滾繡球》中為何要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     在封建社會裏,人民不僅受到封建政權的壓迫,還要受到神權的嚴重束縛。按世俗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間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權思想的嚴重影響,竇娥一直認為天地鬼神能為她主持公道;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於其身時,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只是在黑暗而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才逐步覺醒起來,並終於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獄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本來面目。在《滾繡球》一曲中,她強烈抨擊天地鬼神清濁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橫遭殺戮,惡人得以橫行。她對神權的大膽懷疑與譴責,實質上也就是對封建官府、對現實社會的黑暗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在當時的社會中,天地鬼神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竇娥敢於怒目青天,頓斥大地,對之進行憤怒斥責。從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激烈言辭中,我們可以看到竇娥初步而又樸素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羣眾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反抗。竇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閃爍着關漢卿思想的光輝。2.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後發下三大奇願,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於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願,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瘦,洞察現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下三願、願願應驗等情節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儘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侷限和歷史侷限。當然,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説明竇娥冤大恨深。3.《竇娥冤》第三折情節結構有何特點?    本折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竇娥譴責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竇娥與婆婆訣別,第三部分是竇娥發下三大奇願。這三部分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富有鮮明的藝術節奏。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台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眼看竇娥就要成為刀下之鬼,觀眾的心繃得緊緊的。然後作者卻宕開一筆,轉人第二部分婆媳訣別。竇娥哀怨低迴的身世之歎與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鬥爭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她內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劇情發展明顯有一頓,形成一張一弛的戲劇波瀾。這一“弛”為下一“張”蓄勢,從而轉入全劇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獨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4.竇娥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的音願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竇娥的三樁誓願,一願比一願深刻,一願比一願強烈。她發下三願,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動蒼天,讓人們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吏昏憒、吏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呼告無門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鬥爭精神。這樣安排情節也是關漢卿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學理想的形象體現。他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奇特的構思,藉助想象,讓天地震驚,人神共怒,雖然違背常理,卻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現了廣大人民要求伸張正義、洗雪天下冤屈的心願。5.在押赴刑場的路上,竇娥要求劊子手走後街不走前街,這一細節刻畫對塑造竇娥形象有什麼作用?   縱觀全劇,作家在刻畫竇娥反抗性格的同時,也注意逐一展現人物性格中温順善良的一側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願犧牲自己,屈招了藥殺公公的死罪;這折戲中寫她赴刑場時,求劊子手走後街不走前街的細節,可見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試想一個乎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為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温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瞭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困此,這一細節的描寫不僅使竇娥這個形象更其豐滿動人,也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更為有力和深刻。6.劇作家為什麼要在這折戲的結尾安排“三大奇願”這樣的情節呢?   竇娥臨刑時發下三樁奇願,從內容上看,,一願比一願深刻而強烈。這不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動地,讓人們都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難言”。這三願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吏昏聵,法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無門的真實情況。它着力表現主人公與社會惡勢力“爭到頭,競到底”的至死不屈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甚至產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動天地的力量。三樁奇願也是作家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好理想的形象體現。作者運用浪漫主義藝術創作手法,通過奇特的構思,藉助於想象,藉助於天地震驚、人神共怒的藝術處理,使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乃至實現的事在藝術舞台上發生並得以應驗。這樣的安排和處理,雖違背事物的常見原理,卻又合乎人情,從而有力地體現了廣大人民伸張人間正義,殺卻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與願望。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qlq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