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人類的出現 教案教學設計

人類的出現 教案教學設計

            十六  人類的出現

人類的出現 教案教學設計

                           李四光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比較、列舉有關科學材料和數據,説明比較複雜的事物的方法。

  2.瞭解人類發展的基本過程,培養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的多種説明方法。

  2.難點: 本文的結構特點。

三、教學時數:

    課外自讀課文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字詞正音:

    地殼qiào  下頜hé  剖pōu析  脛jìng骨  環伺sì (四周包圍守候)崐伺cì候  腥臊sāo  害臊sào  汾fén  後裔y(後代)  燧su(古代取火的器崐具)  棲息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詞語註釋:

    導致: 引起。

    攀援: 抓着東西往上爬。

    棲息: 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動輒: 動不動就。

作者簡介:

    李四光(1889─1971)我國卓越的科學家、著名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崐始人。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地質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協主席、崐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他在地質學理論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地崐質力學。本文節選自《天文、地質、古生物》

課文簡析:

    人類的出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要説明它,時間長,題目大,涉及的崐知識面很廣(考古、生物、氣候、藝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本文抓住崐“製造工具”這一關鍵問題,將體形和腦量變化特徵作比較,聯繫氣候變化、崐活動範圍的大小,以考古資料和科學數字為依據,分階段説明人類出現的過程崐和發展變化的原因,使這一複雜問題的説明井井有條,明白易懂。

一、結構特點:

  1.總體結構採用“總─分─總”。

    課文前1─4自然段是引言部分,總括全文的內容,指出人類發展的過程是崐人們長期探索的課題,現已初步獲得解答。

    後四大段條分縷析詳細介紹人類進化的全過程: 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崐    最後一自然段再作總結,概括説明新人階段以後人類發展的總趨勢。

    這種結構形式中間大兩頭小,既保證主體部分內容的充實性,又通過一頭崐一尾把豐富的內容有力地納入文章的中心。

    主體部分按人類進化過程來談,以時間為順序,以便讀者瞭解前因後果及崐發展變化的情況,是屬於“縱式”結構。

  2.分段加小標題。

    好處是使文章更加醒目。劃分依照人類發展的四個階段,標準依照引言中崐的一個原理──“每個階段都包含着人類在發展中的一次敁質的飛躍敋”。“質”崐指“勞動創造了人”(恩格斯語);“人類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即人類能制崐造工具並使用工具從事勞動,來支配和改造自然。四個階段的劃分緊扣“勞動崐創造人”這一總綱。

二、引用大量的科學材料的數據,作為説明觀點的依據。

    在説明人類發展的各個階段時,引用了腦量的具體數據進行比較,説明由崐於手的不斷進步而引起人類智力的不斷向前發展。為了説明猿人都製造工具,崐手有了質的飛躍,則以中國猿人為例證明前肢已發展為手。

三、本文的説明方法:

    綜合運用以下説明方法邊綜合邊分析,層次清楚,給人印象深刻。

    下定義: 人類“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P201─202

    作詮釋: 猿人、古人、新人等概念。P207、208、209、210、211

    舉例子: 各種人種的化石。P211

    分類別: 同為新人,又可分好些人種。P212

    作比較: 四段之間,每段都在比較,這是縱比。P206、208、209、211

    縱比: 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將現代類人猿體格結構的解剖性狀與中新世或崐其前後出現的古代類人猿化石作比較,得出古猿軀體各部分的結構,是在高級崐動物中與人類最接近,因而具有了向人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的結論;在説明人崐類發展的第二階段時,用中國猿人與現代人作比較,説明猿人比古猿更接近現崐代人,人類向前跨進一大步;在説明人類發展的第三階段時,將古人與現代人崐和猿人進行比較,説明古人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躍進了。

    橫比: 同一階段內不同人種之間的比較,如同屬猿人,“中國猿人北京種”崐“中國猿人藍田種”“爪畦直立猿人”“阿特拉猿人”“海德堡人”又各有不崐同的特點,相互比較,更能説明人類進化漸變過程中的細微差別。

四、語言嚴密、準確、分寸感強:

    課文用詞準確,介紹起源學説的發展,拉馬克是“突破”傳統,“震撼”崐迷信;達爾文是“闡明”人與動物的共同性,“奠定”人類在動物界的地位;崐恩格斯則是“揭示”了規律。幾個動詞使用很有分寸。在修飾語使用時,諸如崐“一定的”“決定性的”“本能地”“一般地”“較大的”“類似”等詞語的崐使用,準確、嚴密。

    分寸感特別強,表現在判斷性詞語中判斷量詞和表時態的詞語的使用上,崐如,“目前已敁基本上敋一致認為”“近年來有敁不少敋古人類工作者主張”“在人類崐學上敁常敋把古人化石統稱為尼安德特人類型”“敁有的敋古人類工作者認為”“敁可能崐是由於第三紀早期即已開始的地殼運動……”等等,這些詞語的使用都體現了崐語言的分寸感。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vgm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