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教學參考]《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崔國明 發表於 2017-10-31 12:30:49 

教學設計背景:

1、作者創作背景:酒發靈感,酒能助興!像“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餘秋雨《尋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像參加滕王閣盛宴的少年王勃,醉意朦朧之際“不知天高地厚”,斗膽揮毫,《滕王閣序》乃世代流傳!蘭亭修禊詩會,王羲之與佳朋摯友臨流飲酒,熱血江海澎湃,靈感星光閃爍,酒一杯,詩一首,放浪形骸。肩擔作序之任,揹負詩友所託,手中的鼠須筆揮灑自如,一行行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飽蘸情愫的字句在行書頂峯的上空翩翩飛舞!酒酣之作,情感跳躍性極大,酒醒之後的王羲之不但驚奇於朦朧之中的那份神奇的書法筆力,而且對“樂--痛--悲”的情感變化也有些説不清道不明瞭。所以後代有人質疑,“悲”“痛”之言邏輯不清,迷亂主題,全是雜湊。

2、教師教學背景:《蘭亭集序》經典之作,成就了許多老師的經典之課!但是,據筆者瞭解,所謂“經典之課”,往往多依賴於多媒體的運用,《蘭亭序帖卷》的點綴,聲情並具的誦讀等形式方面,而對情感脈絡的梳理僅僅停留在粗淺的“樂--痛--悲”的較機械概括上,而對“痛起源於樂,悲昇華於痛”的自然流暢性觸摸不到,更體驗不到,也就無法鑑賞痛悲之歎背後的人生意義和審美價值!因此,許多老師以形式多樣的誦讀,來躲避對文本深入細緻的解讀探究,看似追求審美體驗,其實掩飾了與文本的空洞對話!真乃東晉盛行的玄理學風在《蘭亭集序》課堂上的演繹!

3、單元設計背景:本單元的主題為“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燦爛的星空能給人深深的震撼,猶如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因此,本文課堂教學應力求創設問題情景,尊重獨特的心理體驗,探究意味藴藉的人生追求,構建閲讀審美價值。

4、學生學習背景:通過預習,學生能夠疏通語句,瞭解序特別是書序的特點,熟悉作者及此文的背景常識。但是,即使熟讀課文,學生對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藴含於貌似低沉消極情感態度之中的人生追求和生命的呼喚依舊不能喻之於懷,因而難以真正觸摸到審美價值的層面,也就難以體驗作者當時真實的心境!從這個角度着想,是否能夠引領學生梳理品析看似矛盾衝突而其實自然流暢的情感脈絡,是否能夠引領學生探究藴藏於人生悲歎之中的審美價值,是學習鑑賞本文的關鍵所在!在此基礎上,通過錄音誦讀、示範朗誦、自由誦讀體驗品味文章獨特的情韻美!

學習目標:

    1、通過師生質疑釋義的方式掌握重要字詞的用法含義;

2、梳理文章“樂、痛、悲”的情感脈絡,品析作者自然流暢的心境;

3、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藴藏於人生悲歎之中的審美價值!

4、聽讀、跟讀、自由誦讀,體驗文章獨特的情韻美;

學習重點:

解讀文本,品析情感脈絡的自然流暢。

學習難點:

探究痛惜悲歎之中的人生審美價值。

學習流程:

一、           課堂導入

(教師活動)杜甫被譽為“詩聖”,司馬遷被譽為“史聖”,曾經有一位名士被人們譽為“書聖”,他是誰呢?

(學生活動)明確:王羲之

(教師活動)他為何獲此殊榮?

(學生活動)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王羲之,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在楷書和行書方面成就最高,尤其是行書,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宋代米芾譽為“天下行書第一”。

(教師活動)補充:《蘭亭集序》,從書法上看,猶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其真跡被唐太宗騙去,後殉葬於昭陵,流傳的只是摹本。唐太宗如此珍愛的《蘭亭集序》,難道僅僅就是字美嗎?今天,讓我們帶着文學的眼光走進它!

二、           質疑釋義,疏通文意

1、(教師活動)明確任務:課前讓同學們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大家在預習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現在,大家可以針對這些疑難問題互相交流和探討!

  (學生活動)相互質疑,相互探討。

2、(教師活動)明確要求:通過大家剛才相互交流和探討,解決了不少疑惑,但也許還有一些爭議或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大家提出來,我們全班同學共同來探討!

  (學生活動)質疑釋疑

3、(教師活動)補充質疑:音(癸  會稽  禊  殤   湍   觴 )

                        義(修  觴   一   所以   之  通假字)

                        用法(少長  賢  一)

  (學生活動)釋疑

三、           解讀文本,體驗探究

1、(教師活動)明確任務:請聽錄音朗誦,準確把握讀音和句讀。

  (學生活動)靜聽錄音朗誦,明確讀音句讀。

2、(教師活動)創設情景:這篇文章就像一座小橋,我們走過這座橋,就來到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我們見到了王羲之,看上去,他的心情怎麼樣?用一個字來回答。

  (學生活動)思考、概括、明確:“樂”。

  (教師活動)追問:“信可樂也!”意思是實在令人高興,是什麼讓王羲之樂成這樣?請結合文本分析鑑賞。

  (學生活動)結合文本思考、概括、回答: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佳朋--“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盛會--“一觴一詠,暢敍幽情”;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師生互動)品味鑑賞:“良辰”良在春光明媚;

“美景”美在山巒層疊、峯嶺峻秀、樹林茂密、水竹修頎,河流激盪迴旋,春風和暖輕柔!

                              “佳朋”佳在與會的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人佛學家等。

                       “盛會”盛在臨流飲酒,酒一杯,詩一首,暢敍幽情,放浪形骸。

  (教師活動)總結:在“良辰”,遇“佳朋”,賞“美景”,開“盛會”,“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確實快樂

  (學生活動)再次品味示範朗誦,體驗快樂心情!

3、(教師活動)創設情景: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時空,和王羲之等名士在蘭亭臨流賦詩,暢敍幽情,抬起頭來仰望浩渺無際的天空,低頭觀賞着天地萬類美景,你會有什麼感想?王羲之等人又有什麼體驗?

  (學生活動)想象、思考、回答。

  (教師活動)在學生迷惑時點撥、啟示:“仰觀”“俯察”--時光轉瞬即逝

                                     “宇宙”“品類”--博大永恆

                                     “人生”“生命”--渺小短暫

  (教師活動)追問:有了這種體驗,作者的情感有何變化?

  (學生活動)思考、概括、明確:由“樂”生“痛”。

  (教師活動)“痛”從“樂”生!這種“痛”的情感緣於作者因“良辰美景,佳朋盛會”萌發的感慨,從第二自然段來分析,作者有那些感慨?由此可知作者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師生互動)“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美好的東西也並非永久美好,都在變化。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況”,更何況的意思,表明遞進關係,也就是説,人生的長短和最終的死亡都是我們主觀意志無法左右的。

這種感慨,看似消極,其實積極地暗示我們,怎樣生和怎樣死我們可以主宰,從而與古人的生死看法產生強烈共鳴--死生亦大矣!

  (學生活動)朗誦第二部分,品味生死痛惜之情,感悟人生進取之意!

4、(教師活動)請一位同學誦讀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的情感又有何變化?

  (學生活動)思考、領悟:由“痛”轉“悲”。

  (教師活動)追問:“悲”什麼意思?……悲傷?悲哀?悲歎?

  (師生互動)“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由個體體驗上升到普遍性的思索感悟,相同的緣由觸發相同的感慨,今天與昨天相同,明天也會與今天一樣,“死生不一”,“彭殤不齊”,留戀的人生更有價值,有價值的人生更加關注生命的過程長短!千古一歎,傳之後人,這就是作序的緣由,也是《蘭亭集序》的文學追求!

              興感之由: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千古悲歎:死生亦大--今昔無異,後今一致

  (學生活動)再次誦讀第三部分,在誦讀中感悟作者對生死的悲歎!

四、           欣賞錄音誦讀,品味痛悲心境

  (師生活動)師生跟隨錄音誦讀,細細品味字裏行間那絲絲縷縷的痛惜悲歎的生命體驗!

五、           佈置作業:

以“惟有星空讓我震撼”為題,寫一篇文章,融入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kqz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