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會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會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會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探索發現小丑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槓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準備:範例小丑2個;事先畫好的小丑的圖片(貼好襯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文件夾每人各2個;幼兒記錄表、筆、黑板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發現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雙面範例小丑

“你們看過小丑表演嗎?我這兒有個小丑,他會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問:“為什麼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會嗎?你們也來試試看,讓你們的小丑也倒立。”幼兒進行嘗試。

(2)、師幼2種小丑進行比較

“為什麼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們的小丑倒立不起來呢?”

(3)、幼兒用硬幣進行嘗試

“小筐裏有一些硬幣,你們去試一試,看看硬幣貼在哪兒能使小丑倒立。”(同時用單面範例小丑提示硬幣的貼法:雙面膠貼硬幣,貼在小丑的背面)

(4)、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你剛才是把硬幣貼在什麼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為什麼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貼上硬幣就能倒立呢?為什麼在別的地方貼就不能呢?為什麼要貼2個硬幣呢?”

總結: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貼2個一樣重的硬幣,小丑身體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請幼兒繼續去嘗試未倒立起來的小丑。

2、猜想並記錄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討論

“除了用硬幣,還有什麼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來呢?”

(2)、幼兒進行猜想並記錄(簡單的介紹記錄表):

“小筐裏有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和文件夾,我們來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並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的‘?’後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兒實驗,探索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用桌上的材料試一試,並做記錄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裏的4種材料分別去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來,試好後記錄在表格的‘小手’後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種材料進行實驗。”(提醒幼兒將原來的硬幣要拿掉,在小丑的手部貼上雙面膠,每次試一種就做一次記錄,然後再試其他的材料。)

(2)、討論實驗記錄的結果,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為什麼吸鐵石和文件夾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針不可以呢?”

總結:這4種材料是不一樣的,吸鐵石和文件夾重一點,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針、雪花插片輕一點,小丑就倒立不起來了。

經驗擴展:我們去試一試不同的材料貼在小丑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丑》説課內容

科學小製作活動是我園多年來研究的一項課題,由我園老師創編的小製作作品曾分獲省、市、區各項製作獎項。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丑》是受我園一位老師的科學小製作“倒立的小丑”的啟發而設計的,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探索興趣和求知慾望,生成了這節探索實驗活動。在研究製作過程中,我發現,開始是單純的以製作為主的一節活動,似乎缺少難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這節純製作的活動設計為探索並加上猜想、記錄再實驗的活動,將製作內容成為了活動的一部分,讓孩子通過探索和操作發現“小丑能倒立”這種現象的原因所在,這對孩子來説,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孩子們在活動中也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找到這個原因。

《會倒立的小丑》的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小丑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槓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是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制定活動目標,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是發現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學現象,幼兒要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小丑倒立是因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將其設為活動的第一目標。槓桿支撐是孩子不瞭解的一個物理名詞,在我們研究過程中,還特意諮詢了一位中學物理老師,從他那兒瞭解到,小丑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槓桿、平衡有關,但考慮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學原理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他們也不宜掌握這些比較深奧的物理名詞,所以從現象的感受方面來制定目標對於孩子們來説還是比較合適的。在活動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園的孩子缺乏表格記錄的經驗,而所要實施活動的二幼小朋友對記錄也是不太熟悉,繼續學習記錄表格也就作為活動目標二提出。目標三其實就是活動所要達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歡科學活動的,所以我們要通過活動最終達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這一目的。

貫穿活動的主角—可愛又有趣的小丑,由於原理上的要求必須是同一式樣的,所以老師在之前要準備好初步的輪廓和樣子,孩子再進行塗色和裝飾。除此之外,孩子還要有撕貼雙面膠的技能等,這些都是老師在活動前必須掌握好孩子發展水平的。之所以選擇4種材料(雪花插片、回形針、文件夾和磁鐵)作為實驗中內容,因為它們是相對輕和重的兩類物體,可以比較明顯的進行區別,本來也想選擇更多的材料,但這樣孩子會容易受多種條件和因素的影響,甚至涉及到實驗結果,所以這幾種材料對於實驗初期的孩子來説還是比較合適的。

活動中圍繞探索發現倒立的原因,我設計了3個環節,以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幼兒從操作中去感知,發現倒立的原因——進行猜想、記錄——動手實驗、記錄3個步驟,幫助幼兒發現“小丑身體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現象。第一個環節通過自己的小丑和老師的小丑進行比較,再探索,發現小丑的手部貼了2個一樣重的硬幣就能倒立。第二個環節進行猜想並記錄,哪些材料可以幫助小丑倒立;第三個環節進行實驗並記錄,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丑倒立,比較實驗和猜想的結果。這兩個環節,將猜想、實驗用表格記錄的方法來完成,使環節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們感覺自己像個小科學家一樣,很快看到實驗的結果,發現小丑倒立不僅需要2個一樣重的材料,在材料上還需要有一定重量的要求的現象,並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幫助孩子解決了小丑能倒立的奧祕所在。

我認為,這節科學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的求知願望,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力、想象力和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遺憾,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於借班上的原因受到侷限;在第一環節的探索中,老師如能更好地進行引導孩子去感知發現,幼兒的探究再多一些,效果可能會更好。以後,我們還可以針對“小丑倒立”的現象設計出一個系列的活動,圍繞“小丑倒立”來探索如“貼2種不一樣的材料,小丑還會倒立嗎?”等等問題,讓科學活動對孩子不再是解不開的祕密,讓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喜歡科學,愛問為什麼的“小小科學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r2d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