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蝙蝠和雷達》教案15篇

《蝙蝠和雷達》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蝙蝠和雷達》教案15篇

《蝙蝠和雷達》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鋭、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説説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閲有關資料。

4.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着普遍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繫。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閲、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課 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為什麼呢?學習課文後,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説一説: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

(3)想一想:你有什麼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彙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 幕 墓 暮 慕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説説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範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於試驗方面;關於研究方面;關於仿生學方面;關於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瞭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並運用説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麼結論?輕讀課文相關小節,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説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覆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並進行説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示意圖。

(2)看着示意圖,練習説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作用,並進行説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着示意圖,練習説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並説説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科學關係?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説説它們的科學聯繫及其依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繫,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二、課後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三、課後拓展。

1.初瞭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而發明的?查閲有關資料,然後向同學介紹。

《蝙蝠和雷達》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二、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着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説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説説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台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説説你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啟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

2.閲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説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3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作者以簡潔、準確的語言,介紹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對於發明雷達的啟示,揭示了蝙蝠和雷達的內在聯繫,介紹了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向我們介紹了某些仿生學的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比較重視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因此,這課的教學目標通常定位為: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2、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有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課程目標,我想我們的教學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嘗試,以便能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一、教學目標新

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而且是展示生命價值的舞台;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而且是生長生命的土壤。教師在教學目標中既要有“智商” 的培養目標,又要有“情商”的培養目標。新課程標準試驗方案中指出,在課程目標上,過去強調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現在更強調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情商”。

在《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於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通過自己讀課文就能發現,再多讀幾遍就能弄清。如果把弄清他們之間的關係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實際上等同於通過記憶儲存知識,既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又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減弱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我們給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科學家科學的思維方法、求實的科學態度。

2、激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形成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價值觀。

這樣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跳一跳,摸得着,能使他們產生探索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教學目標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對於以往的教學來説這是一個新的探索。

二、教學過程新

由於教學目標中,我們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隨之而來的教學過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1、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性發展。

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我們的教學分為三個層次:1、自讀理解,調動情感。以往的教學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所謂引導,即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接受,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情感因素被忽視。漸漸地,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麻木”起來。現在,我們在教學中,充分信任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看看自己讀書讀懂了些什麼。這樣真正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知識的起點、他們還需要了解什麼。在學生的發言中,我們看到,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問題: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因為人們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示;蝙蝠探路不是靠眼睛,而是通過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進行的;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髮明瞭雷達;蝙蝠探路的祕密是通過嘴巴發出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傳到耳朵裏;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看到這裏,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我們再也不可能像原來那樣,繼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弄請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上了。因此我們認識到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必須充分的信任學生,因為它所帶來的是學生所給予的巨大回報,有時他會讓你感到意外,甚至是令你驚喜。

讓學生自讀理解這一過程,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知識經驗,雖然有的還很淺顯,但學生對課文有了自我的理解,並給了他們巨大的醖釀情感的空間,使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到了自己體驗學習的成功快樂,從而產生了樂於學習的積極態度,對於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過程,培養態度: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我們認為以往的教學中,只把弄清蝙蝠和雷達的聯繫做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就存在中結論、輕過程的問題。我們把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為本課的研究重點,激勵學生探索,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的做法是:當學生自讀理解之後,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接着,再請同學們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發明雷達的。經過學習討論,同學們發現,科學家發明雷達經歷了四個過程:發現問題(蝙蝠夜間能夠安全飛行,飛機夜間飛行存在很多危險)、提出問題(蝙蝠夜間是怎樣探路的?是不是蝙蝠的眼睛非常敏鋭?飛機夜間飛行能不能像蝙蝠那樣安全呢?)、解決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得出結論。)、摹仿發明(摹仿蝙蝠探路的原理,發明雷達。)在學習中,學生知道了科學家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同樣是夜間飛行,蝙蝠很安全,而飛機卻不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樣的問題,這教會了學生要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才會有所發現;學生看到科學家發現了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提出了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特別敏鋭?這樣的問題,他們知道了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來提出問題(弄清蝙蝠探路的原理,可以解決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可以根據人們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人類和動物一般都是用眼睛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鋭這個問題又使科學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學會提出問題是非常關鍵的。然後,教師和學生一塊兒着重探究科學家是如何試驗的。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進行角色換位,“假如你們就是科學家,四個同學組成一個科學研究小組,開始進行試驗。”要求有明確的分工:負責場地佈置的、負責試驗方法的、負責記錄試驗結果的、負責得出試驗結論的,還要求每位科學家談談自己是怎樣想的(比如:場地佈置方面,談談為什麼選擇一間屋子?為什麼要橫七豎八地拉些繩子,還要系些鈴鐺?實驗方法方面:為什麼要先蒙上眼睛?……這些問題體現了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還可以由其他同學提出疑問,由試驗人員來解答)。

學生進行角色換位的過程,讓學生去體驗科學家的研究情景,使他們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顯得興奮、投入,他們感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揭開了科學研究神祕的面紗,他們感到,原來科學研究是這樣的啊,我們也能搞科學研究了,雖然這不出自於孩子們的口中,但這確實形成了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態度,這種態度是積極向上的,對他們終生受用的。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這個問題也非常值得學生探究,因為每次試驗,他們都會得到一個結論,第一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飛行不是靠眼睛。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探路和嘴巴有關、蝙蝠探路和耳朵有關。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當他們學到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弄清了蝙蝠探路的祕密時,同學們從“反覆”一詞中知道科學家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才發現蝙蝠探路的祕密,體會到科學研究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搞科學研究就應該有不懈努力的、求實的科學態度。

3、拓展延伸,形成價值觀:

當他們學到科學家發明雷達這一部分時,我們又讓他們想一想,科學家的發明有什麼目的?學生知道雷達使飛機能夠安全飛行,從而明白了科學家的發明是為人類服務的。這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積累談談還有那些發明是人們從生物學中得到的啟示?學生思考後有了反饋:人們從齒輪形的小草割傷了手指中受到啟示,發明了鋸,人們從蜻蜓飛行的原理中受到啟示,發明了直升機……趁着這個時機,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們表示也要向科學家們一樣發明許多東西,為人類服務。這不就是形成了一種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嗎?這不是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體現嗎?

通過這篇課文的探索,我們感到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讓情感、態度、價值觀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語文的人文性。

《蝙蝠和雷達》教案4

知識點:

一、多音字

蒙mēng(矇矇亮)

méng(濛濛細雨)

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詞語

清朗:涼爽晴朗。本課指夜空晴朗。

隆隆:擬聲詞,形容劇烈震動的聲音。本課指飛機飛行的聲音。

啟示:啟發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課指蝙蝠的行為啟發人們研製出雷達。

敏鋭:(感覺)靈敏;(眼光)尖鋭。本課指人們懷疑蝙蝠的眼睛靈敏。

揭開:揭露。本課指科學家揭露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

障礙:阻擋前進的東西。本課指阻擋超聲波向前的東西。

超聲波:超過人能聽到的'頻(20000赫)的聲波。近似做直線傳播,在固體和液體內衰減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夠產生許多特殊效應。廣泛應用在各技術部門。

熒光屏:塗有熒光物質的屏,X射線、紫外線等照在熒光屏上能發出可見光,有的還可以變為圖像。本課指雷達接收無線電波的屏。

橫七豎八: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本課指屋子裏拉的繩子多而雜亂。

三、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經過反覆試驗和研究,科學家終於揭開了蝙蝠夜裏飛行的祕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夜間探路的雷達。

四、問題歸納

1、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裏安全飛行的奧祕,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裏安全飛行的過程。

2、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象開始思考,經過反覆試驗,發現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後根據這一原理髮明瞭雷達。

3、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此處問句起什麼作用?

由蝙蝠夜間飛行,聯想到“它的眼睛特別敏鋭”,進而產生“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的疑問,引出下文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試驗。

4、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

這句話是個過渡句。“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緊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引起下文。

5、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jiē)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從“反覆”“終於”,你體會到什麼?

“反覆”寫出了科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終於”可見科學家揭開蝙蝠夜裏安全飛行的祕密費了很大功夫。這句話説明這項結論不是輕而易舉得出來的,而是經過反覆試驗,反覆研究得出來的。

6、蝙蝠和雷達有着怎樣的聯繫?這種聯繫告訴人們什麼?

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巴,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學家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種聯繫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明創造有所啟示。

7、為了揭開蝙蝠夜裏安全飛行的祕密,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結果如何?得出了什麼結論?

為了揭開蝙蝠夜裏安全飛行的祕密,科學家進行了三次試驗。第一次將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裏飛行沒有碰着鈴鐺;第二、三次分別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裏飛行將鈴鐺撞得響個不停。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裏安全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聲波配合起來探路的。

8、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象開始思考,經過反覆試驗,發現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後根據這一原理髮明瞭雷達。

五、課文主題

本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裏安全飛行的奧祕,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裏安全飛行的過程,告訴我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明創造有所啟示。

《蝙蝠和雷達》教案5

蝙蝠和雷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 機能夠安全夜航。

三、教學難點

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繫。

四、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等詞語。

2.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劃分段落。

二、重點、難點

1.領會科學家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的過程。

2.領會蝙蝠的特異本領與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關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課前從書、詞典辭海、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閲、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板書:蝙蝠

(1)同學們,對於蝙蝠大家都見過,那麼你對它瞭解多少呢?

(2)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課文題目用“和”把蝙蝠、雷達聯繫在了一起,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學習了課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

(3)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3.重點講解形似字。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提出要求:

認真閲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的內容的分別做上記號。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四、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一)(3—6)講蝙蝠飛行祕密。

(二)(8)雷達怎樣幫助飛機在黑夜裏安全飛行的。

(三)歸納兩者關係。

五、齊讀課文,回顧本節所講內容。

六、課後作業

1.抄寫生字並組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開火車讀詞語,回顧課文大概內容。

(二)按要求,讀課文

1.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最能説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

2.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麼做的?

3.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麼?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麼能證明這一點?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二、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為什麼説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三、聯繫全文,説説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説,再引導學生按課文的敍述順序,有條理地完整地説一説。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四、拓展思維

聯繫世界生活,想想生活中還有什麼發明是學習動物而來的?

五、作業佈置

1.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2.如果你是發明家,你還想學習哪種動物,製造什麼?

板書設計

11蝙蝠和雷達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學習科學家善於發現、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蝙蝠和雷達》教案6

教學要求:

1、弄清飛機夜裏安全飛行與蝙蝠飛行的聯繫。

2、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飛機夜晚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麼聯繫。

教具準備:

自制軟件、鵬博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蝙蝠是什麼?你見過嗎?你見過雷達嗎?簡介蝙蝠、雷達。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二、按要求讀課文。

1、提出要求:

認真閲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繫的,分別做上記號。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一)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最能説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

2、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麼做的?

3、這三次試驗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

4、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麼?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麼能證明這一點?

5、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二)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的?(二、七)

1、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2、為什麼説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三)如果把課文分成三段,應該怎麼分?為什麼這樣分?

第二課時

一、練習朗讀全文。

二、聯繫全文,説説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説,再引導學生按課文的敍述順序,有條理地完整地説一説。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三、練習造句。

1、出示課後思考練習第4題。

2、讀讀句子。

3、口頭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4、書面造句。

四、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3遍。

板書設計:

7蝙蝠和雷達

課後小記:

《蝙蝠和雷達》教案7

知識點:

字詞學習:

字:塞(sāi)、熒(yíng)

詞:飛蛾(é)、鈴鐺(dāng)、揭(jiē)、障礙(ài)

重點句子:

1、清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着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2、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3、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4、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裏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5、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裏飛行也十分安全。

《蝙蝠和雷達》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精煉準確的語言。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閲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和體驗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三次試驗表、仿生學小資料。

 四、課時設計: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課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通過( ),解開了蝙蝠 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 ),解決了飛機( )的問題。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啟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間是怎樣飛行的?(指生彙報)

3、邊……邊……説明什麼?你能説個句子嗎?

4、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蝙蝠也能靈巧地避開。這裏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強調了什麼嗎?你能試着説一句話嗎?在説完之後同學們説一説它強調了什麼。

(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5、指導朗讀。

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6、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三、小組合作,解密科學家的試驗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節課的預習作業,把你填好的實驗報告單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問題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試驗次數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3.彙報交流。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僅僅這三次試驗能證明這個結論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6)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

你能説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嗎?在這裏去掉行嗎?為什麼?

“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1.生齊讀第7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説説。

3、提問,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 )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老師邊聽學生填空,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蝙蝠飛行原理圖。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為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們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句子: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C從“反覆、終於”你感受到什麼?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二者聯繫。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説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畫得對嗎?那請你説一説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3、對比兩個示意圖,得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脱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説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六、總結昇華,激趣拓展

1、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啟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説。

我從( )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 )。

 七:作業佈置:

師:回顧全文,科學家發現問題(第1、2段),提出疑問(第3段),在經過試驗解決問題(第4、5、6段),最後得出兩種事物的聯繫(第7、8段),讓讀者一目瞭然就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課下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設計我又在兩個班進行講課,效果顯著。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填寫的實驗報告單,由於報告單由三次試驗的三行改成四行,學生討論更是熱烈,而且大都能説出老師為何又設計了四行。小組活動有序、省時,為下面的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説、畫、講蝙蝠和雷達的關係時也顯得容易多了。

《蝙蝠和雷達》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鋭、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教師蒐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1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2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教師根據説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品讀體驗: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説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説一説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二、繼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

4填空,看圖説一説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1默讀全文,説説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閲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閲讀與探究興趣。

3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並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説明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提出飛機為何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啟示製造出了雷達。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蝙蝠和雷達》教案10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以猜謎的方法揭題:它長着一對翅膀,以昆蟲為食,它喜歡在夜裏活動。(蝙蝠)出示雷達的圖片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

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默讀課文

1、課文中如何寫蝙蝠與雷達的關係?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讀一讀文中寫兩者關係的句子。

填表助學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2、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試驗方式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試驗結果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沒碰着。

蝙蝠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

試驗結論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4、補充知識: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息與其它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5、小結:

a、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到什麼?(感悟“反覆、終於”)

突破重難點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下述問題。

2、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a、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嘴巴 超聲波 障 天線 無線電波 障

礙 反射

物 反射 礙

耳朵 熒光屏 物

(蝙 蝠) (雷 達)

b、填空,看圖説一説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拓展補充

人們模仿動植物的奇特本領,有許多發明創造,這就是仿生學。

《蝙蝠和雷達》教案11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鋭、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②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③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②教師蒐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A案

第一課時

●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①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②指名説,教師根據説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填表助學,自主閲讀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説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④讀讀課文,同桌互相看圖表,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再指名上台介紹。

⑤小結:

a.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到什麼?(感悟“反覆、終於”)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雷達與蝙蝠有什麼聯繫?下節課我們再來閲讀探究這些問題。

●範寫生字,練寫字詞

教師示範難寫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導學生注意本課生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部首隻佔三分之一,右邊佔三分之二,字要寫得勻稱整潔。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①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②指名説一説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合作閲讀,突破重難點

①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②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

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③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a.請用圖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b.填空,看圖説一説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騙幅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小結全文,延伸拓展

①默讀全文,説説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②閲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閲讀與探究興趣。

③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並動手實驗。

B案

第一課時

●初讀,整體感知

①自由讀課文,同桌相互逐段讀課文。

②小黑板或課件出示生字詞,打亂齊讀,指名讀,正音,説説已理解的生詞意思。

③自由讀,説説課文要講什麼?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揭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抓住課文要點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話。

●研讀,感悟重難點

①小組合作探究:科學家做的三次試驗及其結論;蝙蝠是怎樣探路的,雷達是怎樣探測障礙物的。

③小組推薦代表向全班彙報研讀收穫,代表發言,小組成員或其他組代表補充發言。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或過程中,教師課件演示(如製作動畫片、畫圖示)三次試驗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達探測的示意圖,使學生直觀感受;然後讀一讀課文,填寫課後的填空題,明確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抄讀,積累字詞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大多數是左右結構),教師範寫難寫的“避、揭、礙”等字,學生在生字本上寫一寫所有生字。

②學生勾出新詞語和重點語句,讀一讀,抄一抄。

第二課時

●讀課文,複習鞏固

①聽寫字詞。

②仿照寫句子。(即使……也,終於等)

③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內容。

●講讀,學當“解説員”

①創設情境:有一羣低年級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與雷達之間的科學祕密,今天,我們就來當一當“小小解説員”。現在請大家根據提示讀一讀課文,準備準備吧!

解説要點:

a.提出問題──飛機在夜裏為什麼能安全飛行?

b.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揭開了蝙蝠夜間探路的祕密。

C.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安全飛行的難題。

②同桌互講,再自薦或推薦在全班講。如果有條件,可帶學生到學前班(或低年級班)當“小小解説員”。

③小結評議上台同學的解説情況,主要是表揚與激勵。

●趣讀,學做資料卡片

①指名讀課後的“資料袋”,瞭解什麼是仿生學,教師出示課件(圖文並茂),補充介紹相關信息,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與探究興趣。

②學生拿出各自所帶的課外資料,教師下發“資料卡片”,指導學生閲讀、精選、仿照課後“資料袋”製作自己的資料卡片,注意內容要精選自己讀得懂的,不要長篇大論原文全抄。教師下發的“資料卡片”可設計為:

類別仿生學小資料蒐集人_________日期_________編號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資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讀、實物投影展示,張貼在“學習園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夥伴交流。

●回讀,觀察小練筆

①學生自由地朗讀全文,回顧學習過程,談自己的收穫與體會。

②課堂小練筆: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齊讀句子“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詞。

b.請兩名學生表演一幕雙簧(可事先排練並“保密”),其他學生觀看後寫一、二段話,描述兩個小演員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讀交流,點評兩三篇。

《蝙蝠和雷達》教案12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瞭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懂得蝙蝠飛行的原理。

3.學會蒐集資料,整理資料。

4.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着普遍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設疑。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

出示課題:34蝙蝠和雷達

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1)雷達是什麼?大家在預習時都查了資料,誰願意介紹一下?

(2)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初步感知,整體閲讀。

1.讀課文,邊讀邊想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自悟:雷達是根據蝙蝠的探路方法發明的。

三、深入閲讀,理解課文內容。

既然雷達是從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啟示的,那麼兩者有什麼共同點?

1.讓我們先來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師引讀:

蝙蝠,能夠在夜間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它飛行起來……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談談你對蝙蝠飛行技巧的看法,並説説理由。

出示:

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

比較一下這兩句句子,説説哪一句更好?

同桌討論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麼在夜間飛行的呢?

讀讀課文,找到有關句子,請用直線劃出。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的。”

(2)科學家們依靠幾次試驗得到證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組學習

比較三次試驗的方法完成表格:

試驗的條件()

第一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二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三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試驗得出()

(3)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是什麼呢?讀讀課文,説一説。(配合圖片,進行理解)

2.讓我們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工作,給飛機導航的。

讀讀課文,再來談一談。

3.你能談談它們的共同點了嗎?

它們的共同點是:遇到障礙物會將無線電波反射回來。

四、歸納總結,課外拓展,收集信息。

1.人們正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發,發明了飛機的導航系統。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從而產生的發明。

比如:看到魚能在水中自由沉浮,發明了潛艇。這些,被叫做仿生學。

2.請你查找有關資料,看看人們還有哪些發明和動物有關,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的?

《蝙蝠和雷達》教案13

教學目的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蝙蝠為什麼能在夜間飛行。以及飛機夜間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培養學生閲讀科學作品的能力和興趣,激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的興趣。

2.初步掌握一般説明文的閲讀方法。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分兩步出現)

1.示圖,認識蝙蝠,介紹蝙蝠。

2.示圖,認識雷達,簡介雷達。

3.引導學生思考課題: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雷達卻是一種現代化的推測裝置,它們是不是同一類事物呢?(不是)課題用一個“和”字把蝙蝠和雷達兩種不同的事物聯繫在一塊兒了,為什麼會聯繫在一塊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來弄清楚。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正音)

2.自由讀課後作業題(1)中的詞語,聯繫課文上下文理解詞義。有困難的可查字典。

3.處理自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三、按小組分自然段齊讀課文。

要求讀得比較流暢。

四、默讀課文並思考:

1.初步説出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用一句話概括。讀後邊討論,邊板書。

五、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討論分段:

1.課文該怎樣分段?説説你的根據。

2.概括段意,擬出小標題。

六、指名分段讀課文。

七、作業:練習寫字詞,熟讀課文,並聯系課文內容思考課後作業題。

第二課時

一、速讀課文。(讀後要求説出課文主要介紹了什麼)

二、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一段。瞭解課文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解答。

(二)閲讀第二段。

思考:1.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説明了什麼?

2.第二段哪句話是主要的句子。

3.簡介常識性課文的一般敍述方式。

(三)閲讀第三段。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圍繞這句話,課文是怎樣具體敍述的?再讀課文。要求:

(1)讀懂有關詞語。

(2)説出蝙蝠是怎樣憑着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

3.學生口述蝙蝠憑着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過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板書)。

1.啟發學生説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領“發出超聲”,耳朵的特殊本領是“接收超聲”。

5.科學家揭開的祕密回答了課文前面提出的這個問題?

6.練習朗讀。

(四)自由輕聲讀課文第四段。(要求學生根據上段學習方法進行自學)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探路的?(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邊讀邊填寫)

3.這段的敍述回答了前面課文提出的哪個問題?

4.練習朗讀。

5.總結。小朋友學得真好,這個板書是我們師生共同完成的,課文開始提出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學習,已經完滿地解決了(邊講邊擦掉“?”號)。

(五)看課題,引導學生説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六)啟發學生聯繫課外閲讀中瞭解的有關仿生科學的知識進行交流。

(七)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評:《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教學中,要重視語言文字的挖掘,傳授科學知識,激勵學生熱愛科學,還要使學生掌握説明文一般寫法和閲讀方法。教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讀、想、説、議、練,努力做到融發展語言、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於一體。

一、教給方法,注重規律

1.按照整體原則,沿着由篇章、段落到句子、詞語的路子進行。先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後,瞭解到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能安全夜航。教會學生每接觸一篇文章,通讀後大致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寫什麼的方法。

2.理解“怎麼寫”。在教學中簡單介紹常識性課文的一般寫法,引導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敍述方法是先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來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的段落中往往有一個主句,而其餘的文字則圍繞這個主句進行敍述。本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找一段話的主句(即抓基本要點),然後讓學生去體會課文是怎樣圍繞主句進行分析、推理、概括的。這一主線是貫穿於始終。做到了以教示法,使學生在學中悟法,掌握一般説明文的規律。突出常識性課文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二、突破難點,循序漸進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超聲波為什麼能探路的道理,知道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因為裝上雷達靠無線電波探路,這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要把這個道理説清楚,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説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第一步,通過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髮現“段落圍繞一個主句進行敍述”的規律,為下面重點段落的學習,初步打下基礎。

第二步,從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上面學到的知識規律。先讓學生找到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蝙蝠就憑着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然後再看課文是怎樣圍繞主句具體敍述蝙蝠怎樣憑着嘴和耳朵探路飛行。

這部分板書的出現,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用箭頭、圖示形象而逼真地標明蝙蝠怎樣探路夜飛,使學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發出超聲,耳朵能接收超聲的這種特殊本領。這部分的板書,便於口述,加深印象,從而起到了幫助理解,加深理解的作用。

第三步,教學第七自然段,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着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分是:“相當於蝙蝠的嘴和耳朵”。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第一部分板書,用相似的有關文字和線條表明飛機夜飛的道理,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部分板書。(略)

為了面向大多數,讓每個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人人動腦,個個動手,我將印好的小練習紙條發給學生,分小組討論填寫。並讓學生説出填寫的道理,並按圖示的內容,口述出飛機靠雷達夜航的過程。這樣的筆練加口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處於興奮狀態,課堂氣氛活躍,改變了過去閲讀教學只是單一的口説答問的形式。整個板書,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這樣,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凝成了一個新的有機整體。

三、溝通聯繫,激發思維

1.在學生掌握了圍繞段落的主句進行敍述的方法後,聯繫第5課《海底世界》,讓學生比較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點,從而懂得科學性的課文一個段落的主句可以放在這段的前面,也可以放在這段的後面這一知識規律,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閲讀相類似的課文。

2.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於是,我因勢利導,話題一轉講:科學家就這樣從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他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究,進行發明創造。於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過什麼呢?讓學生們聯繫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3.在這堂課的環節中,我有意識地安排了處處聯繫課外閲讀知識。如講到科學家第一次試驗蝙蝠的眼睛蒙上後鈴不響時,我設問:照這樣説蝙蝠的眼睛是不起作用的囉!有誰從課外書中瞭解到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運用課外書中的知識,蝙蝠的眼睛不起作用,是因為它的視力已退化,是動物世界的“盲人”。又如,講到雷達的熒光屏能顯示無線電波所反射出來的物體時,讓學生講自己在課外書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以加深對課外知識的理解。]

《蝙蝠和雷達》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着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説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説説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台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説説你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啟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

2、閲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説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15

一、教材簡析

《蝙蝠和雷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章敍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在語言文字上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為了落實新課程要求,尊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切實提高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精讀課文,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練習説話。通過譴詞造句,讓學生在語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在夜裏安全飛行”。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是“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

三、説教法與學法

為了抓重點、破難點,我採用了這樣的教法:藉助多媒體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積極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在教法中滲透的學法是,讓學生參與語文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語言,感受語言,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觀認識。

(二)圍繞中心句讓學生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圍繞中心句提出問題。

2、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究科學家進行的三次不同的試驗。

3、抓住重點詞“配合起來”展開教學。不僅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用詞的嚴謹、準確,認識到在以後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準確用詞”的重要性。

4、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所以我在結束新課時,讓學生查閲、收集更多關於仿生學的資料。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重點內容的縮影,教育部課改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邊總結學生髮言,邊板書的方式記錄板書。中間的板書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點的把握,而右的副板書則體現了本節課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同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創意板書,發揮他們的想象。這樣簡潔生動、形象直觀的板書就形成了。

標籤: 雷達 蝙蝠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jrm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