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

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

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2.領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領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__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願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今天,我們將藉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語句,説出你的理解。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傑作。無可比擬。)

B.“生之本質在於死。”

(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因為好好享受過生活,對死亡就不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3.延伸文章內涵:

問:由本文你能夠領悟到生命的本真嗎?

蒙田在《熱愛生命》中説:人們總是喜歡把生命的時間用“度日”來概括,其實,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會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掉,彷彿這是一件苦事、賤事似的。而我卻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於樂趣。如果我們覺得生命不堪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隻能怪我們自己。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惱。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我才能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我想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暫,越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其實,生命的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個人如何對這有限的時間加以精確利用,使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中國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儘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憫中,仍然能夠發掘詩意的本質和快樂的天性。

孔子一生輾轉於各諸侯國之間,理想不得實現,曾經因為長得像陽貨而被圍困於陳蔡,斷糧七月。但當他與幾名__共坐,聽他們述説各自的志向時,並沒有贊同想為官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唯有曾點説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詠而歸!”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嚮往使孔子不由喟然歎道:“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學説中,博施濟眾的社會關懷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這一的帶有審美境界的對話中,孔子卻給予注重個人精神生活的曾點以很高的評價。可見,在孔子整個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適意、暢達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詠而歸的想象,成了人的內在氣象和胸襟氣度的表現。

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曾點氣象”,事實上已經超越了社會關懷、文化憂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達到了胸心悠然,而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進入一種極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這種具有自己獨立心性見解和自由人生態度的生存方式,遠遠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稱為“高人境界”。

現實人生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歡樂安逸時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艱難時不要垂頭喪氣,要以從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時現實人生,從春天的一叢小草一隻蝴蝶中,從秋日水中流動的月影裏,發現美之所在,找到快樂的源泉。

音樂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話,他與妻子婚後在貧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個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訪他們,看到莫扎特夫婦正在攜手跳舞,因為他們無錢買炭禦寒,就以跳舞來暖和身體,在對方明亮而樂觀的眼睛中,他們一定看到了快樂。只有心靈快樂的人,才會享受生命的快樂,只有生命的快樂,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心靈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惱,有很多打不開的名韁利鎖。人為追求名利而四處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從容不迫。在對名利的追逐中,將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為在生命路途中四處奔走而不知所終的困獸,喪失了生活中閒庭信步的從容。

《世説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種寄興趣於生活過程本身價值而不拘泥於目的行徑,體現了晉人那種任性自然、超邁玄遠的生活態度。而這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結束語:

當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固定的生活軌道中疲於奔命。從小當學生時忙於考試,快於找工作,成家後忙於生計,生子後又為下一代操勞。在無盡的繁忙中,人的靈性被湮滅,快樂被剝奪,只剩下忙碌與疲憊。那皎潔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藴含了情、藴含了思、藴含了憧憬,但在當代人眼中,卻只是一個佈滿了環形山的衞星。

世界並不是完滿的,連美神維納斯都是斷臂的,但那種殘缺的美讓人如痴如醉。如果我們對生命能夠多一些認識,對生命的快樂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會更遠離功名利祿,更遠離凡俗,更去掉躁動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從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陶淵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要達到這種高妙超然的樂和境界,需要人們一生去追求。

願我們每個個人都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煥發“豐盈飽滿”的氣象!

高二語文重點課文教案2

【背景資料】

一、作者介紹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二、相關知識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們需要了解一些相關的理論物理學知識:

(1)統一場論

根據現代物理學知識,將我們的宇宙結合起來的力有四種: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學家運用量子力學,已經把後三種力統一起來(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和他的學生米爾斯提出楊一米爾斯場理論,解決了這一問題,被稱為“標準模型”。但是這一理論因為計算繁複無比而讓人頭疼),但是引力仍然遊離在外。愛因斯坦畢終生之力想尋求四種力的統一,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理論,最終也沒有實現。

(2)高維空間

現代理論物理學認為,統一四種力的前景,在於高維空間(如十維或更高)理論的確立。比如對於古人來講,風暴是怎樣產生的,風暴會襲擊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襲來,什麼時候結束,他們是一無所知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從近似於二維平面的角度來觀察,即使有簡單的預報,也都是靠經驗來推測的。現在有了氣象衞星,從太空這樣三維角度觀察地球,在地面上看來神祕莫測的風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準地預報風暴的動向。同樣,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傳統的四維(空間三維加上時間)理論太“小”,不能解釋宇宙中的四種力。當他們超越四維而在更高維(如十維或更高)中尋求統一這四種力時,就能得到一種簡單、漂亮的解決模型(科學家認為宇宙應該是簡單、合諧的)。

高維空間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後10-43秒,十維宇宙分解成四維宇宙和六維宇宙,四維宇宙暴脹,經過近一百五十億年,演變成今天我們生活的宇宙。大爆炸後10-35秒,大統一力分開。但是高維空間理論很難在實驗室中得到證實,因為要模擬當時的環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無法做到,所以現在高維空間理論只能是“理論”。

【示範教案】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二、能力培養目標

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高維空間對普通人來説,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教學重點是文章內容,而不是相關的科學知識。相關知識教師有所瞭解,能幫助教學課文即可,不必教授給學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成為一位科學家是無數有志青年的夢想,對物理的探究更是許多年輕的學子孜孜以求的,我們來看一下加來道雄的成長道路,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發。

(板書)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2.本文的基本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敍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説“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並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是共時性的敍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結構如圖:

童年青年(成年)

鯉魚世界的幻想(想像)

實驗(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故事(理論)

3.本文的基本內容

①人人都對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尋求自然的“謎底”,但是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看似作者少年時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並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②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因為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閲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祕密刨根問底”,也表現了他有毅力有恆心的性格,這是成為科學家的基本素質。③高中時代,本應“在棒球場或籃球場玩耍”,享受青春年華,但作者卻“找遍周邊地區大量的電子倉庫,裝配必需的硬件設備”,在“學校的足球場中纏繞22英里長的銅線”,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本文佈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並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敍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為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並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一場理論方面的書,並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啟發、引導他研究的,這裏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製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敍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2.【提問】本文體現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明確】本文三個主要部分,並不是簡單地敍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秀科學家最為重要。

(1)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侷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造,體現了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祕,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説,是和自然做的近似於捉迷藏的“遊戲”,也是人生的“境界”。“遊戲”使他們樂此不疲,充滿激情,不受外界的__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3)實驗精神:丁肇中説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樂趣,那只是成為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説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3.【提問】“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以下幾點:(1)“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2)“它們為睡蓮自己能夠運動而困惑不解”——它們以神祕的“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3)“鯉魚科學家”的“消失”和“重現”——它們認為是“奇蹟”,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鯉魚科學”的“傳奇故事”,真實地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它們卻認為“胡説八道”,荒謬絕倫,違背它們的“自然規律”。

4.【提問】作者想通過“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説明什麼?

【明確】説明“自以為是”的人類和“鯉魚科學家”有相似之處。(1)人類“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裏度過”,只要“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們就“拒絕承認”。(2)“科學家發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是因為他們只願意承認“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3)“不能在實驗室裏便利地驗證”的理論,他們就加以“鄙視”,表現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執。

5.【提問】課文中閲讀__空間歷險故事和統一場理論書籍兩小段內容,對“教育歷程”的敍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的重點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實驗室,這三個事例已經把“教育歷程”完整地勾畫出來。而夾雜在其中的兩個小事例,主要起補充和銜接的作用。歷險故事加深作者對高維空間的想像,激發興趣;而閲讀統一場理論書籍,既表現高中階段作者求知的熱情,也銜接起由理論到實驗的探究過程。

6.【提問】作者説“我決定要對這一問題刨根問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在作者心中“理論物理學家”應該是怎樣的人?

【明確】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實驗條件的限制,自己的學説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這樣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必須有奉獻精神。“在所不辭”意味着“理論物理學家”道路的艱辛。

7.【提問】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科學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實驗不是簡單的操作,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實驗的設計,要有策劃組織能力,要有耐力和恆心等等,實驗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綜合能力。而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重視理論,輕視基礎實驗,表現為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對教育而言,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很普遍。這些都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重視實驗給我們現實生活的啟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njy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