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6篇)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6篇)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一個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來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特徵,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間距數+1=棵數,棵數-1=間距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原型

1、教學“間隔”的含義

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他裏面還藏着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他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併攏、張開)

師:張開的五指中有幾個空隙?(4個)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板書)我們發現5根手指中有4個間隔,那麼4根手指呢?3根呢?

2、舉例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兩棵樹之間、兩個同學之間、鐘聲…)

3、根據生活實景信息回答問題。

(1)公園的一側一些樹,數了數有6個間隔,一共栽了幾棵樹呢?(7棵)

(2)莊老師家在6樓,從1樓到6樓要爬幾層樓?(5層)

(3)河邊的護欄有5根鐵鏈,需要幾根柱子?(6根)

4、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瞭解的5根手指間有幾個間隔;爬樓梯要幾層。鐵鏈需要幾根柱子等,數學中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

二、構建模型

1、用圖象語言描述“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師:(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樹,他有4個間隔。那麼,6棵樹、7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呢?你能用一個圖來展示説明嗎?(生作圖,展示)

2、構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1)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位同學畫的圖,你能説説你是怎麼畫的嗎?

(2)比較一下這幾種作圖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簡便,看起來清楚?(是啊,用線段圖的方法最簡便,因此它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3)通過畫圖,我們發現這條路的兩端都栽了樹,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植樹問題的一種類型。(板書:兩端都栽)

(4)在線段圖上,我們用點表示栽的樹,幾個點就是幾棵樹,通過畫圖,我們知道6棵樹之間有5個間隔,7棵樹之間有6個間隔,那麼你能想象一下10棵樹之間、50棵樹之間、10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嗎?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植樹棵數 間隔數

6 7

(板書:棵數-1=間隔數 間隔數+1=棵數)

師:今天表現真不錯,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其中的規律,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三、利用模型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誰敢接受檢查?既然大家都想來,那麼我們一起來。

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誰能大聲清楚朗讀這個題目?

(2)從中你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小路長50米,兩端都要栽、每隔5米。)

(3)兩端都要栽是什麼意思?每隔5米是什麼意思?哪兩棵樹之間相隔5米?

(3)這題也可以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答,你能試着畫線段圖嗎?

(4)展示學生線段圖,你能説説你是怎麼畫的嗎?

(5)為了看起來更清楚,老師把這張圖移到了電腦上,你能猜猜許老師畫圖的意思嗎?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瞭解些什麼信息?誰也知道了也想來説給大家聽一聽的?

(6)線段圖裏其實就反映着題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線段圖用算式來解答嗎?學生獨立列算式。

(7)彙報:説説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學生各種答案,板書在黑板上。

② 對於這幾種方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嗎?(生:我認為……)

③ 擦去錯誤答案,剩下正確答案:100÷5=10(個) 10+1=11(棵)

④師追問:大家都認為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那麼誰能告訴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麼嗎?“5”表示什麼?“100÷5=10(個)”又表示什麼?(板書:間隔)為什麼“+1”?(兩端要栽,它比間隔多1)“10+1=11(棵)”表示什麼?(植樹棵樹)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間隔數+1=棵數”這個規律。

⑤誰能夠完整地説一説這個算式的意思?有誰聽明白了,也想來説一説的?既然大家都想來説,那麼我們就同桌互相説一説。

2、試一試

師:如果老師把題目改一改,看看誰還會?

課件出示:“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決定在全長120米的求索大道一邊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兩端都插),一共需要準備多少面彩旗?

(1) 生輕輕讀題,説説從這個題目中你瞭解了些什麼信息?

(2) 和剛才這題比較,你想説什麼?

(3) 學生獨立列式並彙報。

3、鞏固新知

師:恭喜大家,順利通過檢查!你們還想接受新一輪的挑戰嗎?

課件出示: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生獨立閲題,説説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信息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麼不同呢?

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

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麼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4)學生獨立解答並彙報:

(5)板書學生的各種答案,你有什麼看法?説説理由。生列式:36-1=35(個) 35×6=210(米)

(6) 擦去錯誤答案,師追問:“36”表示什麼意思?再“-1”表示什麼?(板書:間隔數)這其實就是運用了“棵數-1=間隔數”這個規律。再“×6”又是什麼意思?(板書:總距離)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

2、學習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課件)——圖片(植樹造林)。

2、説説這是什麼時候的景色,人們在幹什麼,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説)。

3、出示課題,板書。你看了這個課題有什麼問題嗎?

二、學習課文。

(一)觀察圖畫:看圖,用自己的話説説圖意。

(二)初步感知課文。

1、 自由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反饋:

(1) 抽讀生字:潤 仿 佛 扛等(指名讀,集體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2) 指名讀課文。指名幾人讀,師帶讀、小老師範讀。

(3) 全班齊讀全文。

(三)理解課文:

1、 課文一共有幾段?

2、 每一段主要講什麼?

3、 學習第二段。

(1) 指名讀這一段。

(2) 説説植物生長需要哪些條件?你是從哪得知的?

(3) 找找課文中具體寫的哪些條件適應樹木的生長。

4、 學習第三段。

(1) 課件出示:風吹着我們的紅領巾,像小小的樹開放了一朵朵紅花。

(2) 反覆讀這一句,你有什麼感受?

5、 學習第四段。

自由讀這一段,用自己的話説説為什麼要植樹?

6、在植樹的季節,你想對小樹説什麼?分組討論,再請代表總結髮言。

三、指導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音樂導入情境。你能把這首詩很美地讀出來嗎?

2、課件出示課文,指名幾人讀,集體評議、比賽讀,配樂讀。

四、課外作業:

收集植樹方面的圖片、文章,出一期板報。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3

教學目標:

1、 認字17個,會寫字9個。

2、 讀通、讀順、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 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樹木的熱愛之情。

教學建議:

1、可以讓學生從瞭解樹木對人類的好處入手,從調查校園綠化環境做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愛綠、護綠的觀念,激發愛護環境的情感,讓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環境。

2、將“讀”的訓練貫穿教學全過程,在尊重學生感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品讀、賞讀。

3、藉助課件,激發想象,體會文章意境。

4、本文與聽鄧爺爺植樹的故事,“語文天地”中照樣子寫一寫的內容整合;開展諸如植樹、爭做綠色小衞士、或蒐集資料辦展報等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環保狀況),生觀看後,師:要想減少水土流失、沙漠變成綠洲、空氣更加清新,怎麼辦?(植樹)板書課題植樹的季節。齊讀課題。

2、質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

例如:植樹的季節為什麼是春天,或什麼時候是植樹的季節?

人們怎樣植樹?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努力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標出詞語,並讀給同桌聽聽。

3、小組合作,愉快識字。

4、 教師檢查生字、詞語認讀情況。

5、 説説通過讀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三、精讀課文,重點感悟。

1、自讀自悟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小組內讀讀,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一段,讀明白了什麼?

2、小組彙報,交流所得。

小組1:我喜歡第三自然段,“我們栽下小樹苗,澆水培土,讓他們整齊地排着隊,歡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樹與我一樣也喜歡春天。我們的紅領巾像小樹開的一朵朵小紅花,太美了。

師適時引導點播,引導學生用“像”説句話。然後感情朗讀本小節。

小組2:我們喜歡第二節,我讀明白了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大地也會呼吸。

我還明白了,下雨過後,泥土濕漉漉的是種樹的好時候。

小組4:我喜歡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樹再過十年、二十年就會長大。

師引導點撥學生明白:小樹長大後就能為我們做貢獻了,現在為我們做貢獻的樹木都是我們的前輩種下的。這就是“前人載樹,後人乘涼。”然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小樹長大的喜悦,與我們乘涼的“幸福”。

小組3:我們喜歡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樹對我們真的很重要,所以我們要植樹,要愛護小樹。然後指導朗讀。

四、課堂練習:

一)比一比,再組詞。

植( ) 場( ) 栽( ) 扛( )

值( ) 楊( ) 裁( ) 槓( )

二)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 )春雨 一( )樹苗 一( )紅花

一( )季節 一( )土地 一( )果子

三)照樣子,寫詞語。

綠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整整齊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觀察一棵樹,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在植樹的季節裏,你打算怎樣做?

2、你會對小樹説些什麼?假如你是小樹,你會對人類説些什麼?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字15個,寫字6個。

2、能用喜歡的方法去識字,並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植樹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體會植樹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到哪個季節最適合植樹嗎?(生:春天)導出課題,(春天是)植樹的季節。

二、 新課教學

(一)學習第二段,指導朗讀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一段寫春天適合植樹的原因,並彙報;

2、理解“一場一場”,“濕漉漉”

3、“暖暖”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憋氣小遊戲,把握“呼吸”的感覺,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或齊讀第二段

(二)瞭解植樹的過程

1、範讀課文第三段。多麼美好的季節啊!我和少先隊員們一起到郊外植樹。

2、想和老師一起植樹嗎?拿出鉛筆,自讀該段,一邊讀,一邊勾畫表示植樹動作的詞

3、彙報,瞭解植樹的過程

4、理解比喻句“風吹着我們的紅領巾,像小小的樹開放了一朵朵紅花。”

5、結合圖,把握植樹的心情,有感情地齊讀第三段

6、看課件:做填空題

(三)分析、理解植樹的原因

1、少先隊員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植樹,課文那些段落告訴我們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讀第4 自然段,一邊聽一邊思考,為什麼“我們”喜歡植樹

3、理解“再過十年、二十年,小樹就能撐起高大的傘”,引讀該段第二句

4、感受生活的美好,凸顯父輩種樹,後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6、小組合作學習

假如爺爺、爸爸沒有種樹,或者從現在起我們就不植樹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分四人小組討論

交流彙報討論結果,充分體會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7、怎樣才能避免這些災難呢?你有哪些好辦法?(生彙報交流)

8、小結:看來,孩子們都深知樹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們現在植樹,不僅是“為了現在,也是為了將來”

9、引讀第5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聲音……春天總是我們植樹的季節。”

(四)感情昇華,培養植樹造林的意識

1、孩子們,明年春天,明年植樹節,你們想幹什麼?

2、你想對自己親手種好的小樹説什麼?

(五)看課件動手製作護樹牌或做張宣傳畫

三、總結

樹是我們的朋友。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生存環境。讓我們動起手來,去關愛每一棵成長的樹木,趁着春天大好的時光,去親手種下一棵樹,用心的讓它長成蒼天大樹。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5

一、複習導入。

1.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和許多漢字交上了朋友,還初讀了課文,知道1985年的植樹節,鄧爺爺在天壇公園親手栽下了一棵柏樹。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重點來研究同學們提出的兩個問題(出示):(1)、鄧爺爺是怎樣種這棵柏樹的?(2)、鄧爺爺為什麼要種這棵柏樹?

二、讀文感悟。

1.出示:鄧爺爺( )地種柏樹。

師: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仔細讀課文,用“——”劃出有關句子。然後想一想,“( )”裏填什麼詞比較恰當。

2.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

3.全班彙報交流。

師:你認為鄧爺爺( )地種柏樹,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學會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裏可填“起勁、仔細、認真、一絲不苟、小心”等等,隨機進行讀文,結合語言文字訓練,體會鄧爺爺積極為祖國綠化作貢獻的精神。)

(如:找出鄧爺爺種樹的動作詞“挖、挑選、移、填、站在、扶正”,同桌夥伴,一人做動作,一人口述植樹過程。“移”字可換“放”字比較理解。)

4.四人小組討論:鄧爺爺為什麼種樹?他是怎麼想的?

(結合課前收集的鄧爺爺的資料理解,體會鄧爺爺一心為國之心,激發學生參與綠化的熱情。)

三、拓展活動。

1.師:請每個學生對着柏樹(、圖片),説一句你最想説的話,並把它寫下來。

2.全班交流。

3.佈置課後植樹活動。

四、瞭解學生掌握課文情況。

1.出示習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日子 ( )的柏樹 ( )的笑容

2.指導寫“我會寫”的字。

五、總結課文。

鄧爺爺用改革開放的政策,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歲高齡的他,親手栽下柏樹,用實際行動告訴同學們要熱愛祖國,綠化祖國。同學們,行動吧!

植樹問題優質課公開課一等獎教案6

設計意義:

《植樹》看圖寫話是語文S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百花園二里的內容。如果我們把這次寫話運用一般的訓練模式(先看圖再寫話),那麼學生很難進入植樹的這種活動情境,也很難激發學生寫話的激情。因為對於城裏的學生來説,圖中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他們沒有親身植樹的感受,而是憑藉圖畫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別人的植樹感受。這樣學生在寫話時便是空洞無語,無真情實感,儘管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把無生命圖片寫得較生動,這也是學生憑空造假。我們為了讓兒童去感受生活饋贈,發覺生活中的真善美,積累情愫,建立起一個豐富的信息資源庫,讓學生有話可寫,擺脱昔日畏懼寫話的心裏障礙,從生活中觸發創作靈感,特開展一次3·12植樹活動。在此基礎上,並運用現代技術媒體將學生的勞動場景錄製下來並從不同的角度再現活動中的某一場景,實現動態教學效果,使學生加深對某一場景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寫話興趣。其教學模式為:走進生活藉助媒體快樂寫話。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語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此設計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進行快樂寫話。此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實踐性。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兒童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積累寫話素材。

2.能力目標:看圖寫話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次看圖寫話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與書面語表達能力的根本。

3.認知目標:運用學過的詞語和句子進行知識遷移,從而積累寫話語言經驗和語言表述能力。

教學過程

一、體驗生活觸發情感

1.3月12日帶領學生在學校植樹造林的基地上進行植樹活動。

2.在植樹活動中教師有組織的將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分工合作(打水組、扛樹苗組、澆水組、挖坑植樹組等)。

3.在活動時,我有意地請學校攝影教師把所有的活動場景攝下來,並製成課件。

[3月12日是植樹節,這樣的日子進行植樹有其特殊意義,學生既受到了教育又獲得了寫作素材。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觸發其真情實感,才能消除學生寫話的素材屏障。科學的運用現代媒體技術,把寫話的難點製成電視特殊鏡頭(課件),再現學生生活是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喚起學生寫話靈感的法寶。]

二、整體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樹活動過程中的實況錄像,讓學生在音樂與圖像中再現自己的勞動場面。

2.提問:這是什麼季節?圖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幹什麼?(教師板書:植樹)

[任何一幅圖都有它的主題(中心),在兒童剛涉入看圖寫話的大門時,教師必須引導兒童抓主題入手,只有當孩子抓住了主題,他們才能圍繞主題去進行觀察,在觀察時學生在動聽的音樂中、鮮明的畫面前,情感的思維被激發。]

三、知識遷移積累語素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錄像,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句子?(如描寫春天的詞語,表示高興的詞語,勞動場面的詞語等。)

[這一環節主要是給學生一個知識遷移的途徑,從而喚醒學生過去學過的詞語,這樣就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為以後的寫話設下鋪墊。]

四、仔細觀察拓展思維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氣晴朗、春暖花開的圖片,意在指導學生在文章的開始要交代植樹的時間、地點、並進行適當的景物描寫;接着分步加投植樹挖坑的圖片、培土的圖片、澆水的圖片。並問:你們在植樹過程中是怎樣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難?最後投影植樹後孩子們同小樹比高的圖片,並問:看到自己親手植的樹,你們説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

2.合作探討(四人一組)植樹的過程。

3.分別請小組代表上台發言。

[觀察是智力的門户,是創造的眼睛,沒有細緻的觀察,便談不上對萬物的深刻認識和抽象概括。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利用現代技術媒體獨有的優勢,把圖中的事物從大到小、從遠到近、從主到次、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有計劃、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據畫面補充相應的投影片,讓學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學中重難點,並指導學生通過反覆觀察、實踐逐漸掌握觀察的法則:細緻性、順序性、整體性、層次性和獨特性。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方式,學生充分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性,為他們學習中排除了一個又一個語言思維上的障礙。學就是為了用,這是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最終目的。今天,我們培養的是素質人才,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人才,是實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書呆子型的學生,而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踐中的種種困難,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另外,在學生觀察清楚畫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因為只有豐富的想像,才能描寫得生動形象;只有根據畫面進行擴展,才能使畫中的人物活起來。]

五、整體感悟,體驗成功

你能按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順序將這幅圖説完整嗎?在説話時可以用上這樣的句式: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學生先自己説,接着小組互説,最後指名説。)

[通過這種四要素的句式進行説話訓練,既能讓學生對圖的整體感知,又能培養學生説完整句子的能力,當然在説的過程中讓學生儘可能的發揮想像,只要符合圖意都可説,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創新的求異性。這樣的訓練就能真正地讓每一個孩子享受成功的快樂]

六、寫作實踐(寫話),運用語言

請同學們用一句或幾句話把剛才説的這幾幅植樹情景圖寫下來,你是怎樣説的就怎樣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請同學或老師幫助。

[寫是看與説的最終目標,學生在看與説的基礎上很容易也很樂意把説的寫下來,因為他們具有了寫話的生活素材與語言要素,(即有話可寫),這種寫是一種情感的真實表達,他們也不會橫眉冷對作業本,俯首苦思咬筆頭。]

七、品讀作品,信息反饋

請同學們把自己寫的話讀給自己聽也可讀給同桌或老師聽,把讀不通的句子改正過來,然後教師選擇2至3篇優秀作品進行誦讀。

[讀是一種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饋,讀可分為自讀、互讀、小組讀等,學生通過讀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發現自己作品的不足,這是學生自改習作的最佳途徑,這也是學生認識的又一次昇華。這一環節教師的誦讀就是對學生勞動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學生作品一次最佳評價。其實學生的習作就是由實踐(閲讀實踐與生活實踐)到認識(悟、構思)再到實踐(習作實踐)再認識(讀、改)的循環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4xj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