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中生作文 >

【熱】端午節初中作文

【熱】端午節初中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初中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端午節初中作文

端午節初中作文1

昨天夜裏第一次在這裏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今,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風俗習慣。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端午節初中作文2

傳統的端午佳節臨近了,我家又張羅着包粽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粽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粽子才有過節的味兒。

週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後,我去“xxx廣場”買了四斤後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滷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週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粽葉,回家後就忙碌開了。先洗淨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淨的糯米倒入籮中瀝乾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為止。將碧綠的新鮮粽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粽葉鬆軟、有韌性,煮好後我將粽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粽的製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着包粽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着包粽子,她説我買的粽葉太窄,須三片粽葉方可包完一個粽子,她動作很是嫻熟,先把粽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粽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後用棉線裹住粽子包紮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粽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粽子,一直到晚飯後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包粽子。為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於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粽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去清香且油光可鑑的粽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着滷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脣齒留香.邊吃粽子邊品嚐着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作為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説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粽會友,不亦樂乎!

端午節初中作文3

端午吃粽子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 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端午節的粽子品種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歡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節,如加入桂圓、蜜餞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對於端午節 吃粽子的由來,向來都説法不一,有些人將它視為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間,還有一種説法是紀念一位藥 王,因為民間説法五月是“毒月”,這位藥王就將藥材包裹在粽子裏分發給羣眾們吃,人們吃了粽子後都一直平平安 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個端陽節的時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紀念意義,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掛艾條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種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藥,能提神醒腦、殺蟲滅菌。每年端午節,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會在門頭上掛上艾條和菖蒲 ,菖蒲可以驅魔祛鬼保平安,艾條則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體健康,在安龍等地,尤其是婦女,在端午節這天都會隨 身帶上一兩片艾葉,據説能僻邪驅瘴。

飲雄黃酒。神話傳説《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間認為雄黃酒能讓蛇 、蠍、蜈蚣等毒蟲畏懼,於是在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讓身體健康。

“遊百病”。“遊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節一種很特別的習俗,就是端午節當天人們總要到中草藥市場逛一逛, 看看各種中草藥,聞一聞滿街的中草藥味道,順便帶上一些菖蒲和艾葉回家掛在門口,據説這一聞就能驅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每年的端午節,大人們就縫製一些小動物掛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驅邪避災。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葉,有的 撒上一點雄黃,以避除穢惡之氣,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説。

端午節初中作文4

轉眼又到了端午節,它除了讓人想起龍舟盛會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日子。我長這麼大還沒吃過我家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粽子,據我奶奶説味道好極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爸爸老媽被我弄得沒辦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爸先將豬肉、香菇切成方塊,然後將豬肉放在鍋中炒制,加些事先準備好的調料炒出香味,才將豬肉撈起。接着,將香菇和事先泡製好的食物調好配料後一同炒熟,剩餘湯汁炒以預先洗淨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進去為止,再放入剛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勻。

接下來,該我媽上場了,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只見,老媽取了兩張碧綠的箬竹葉子重疊在一塊,雙手抓住葉子兩端,輕輕向中心一卷,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於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剛才炒制好的餡料裝進圓錐形裏邊,直到將圓錐形填滿了。這時,只見老媽右手拇指和食指將葉子兩頭捏住輕輕向前一壓,再一個小的反剪,交於左手握牢不放鬆,空出來的右手拿一繩,一頭用牙齒咬住,一頭用右手拽緊,沿粽子腰間繞兩圈紮緊繫牢。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着,老媽繼續不厭其煩地包着,包着這有稜有角的小東西。

包好後,我爸將粽子放在鍋中去煮,並告訴我説:“這叫炕肉粽,炕肉粽的時間,一般是8小時,這樣肉粽才能出膠,香味四溢。”

我一聽暈了,還要這麼久,我都快垂涎三尺,但也無可奈何,等吧,真是等到花兒也謝了……

等待中,我覺得粽子真是個有意思的小東西,只需用那麼幾張碧綠的箬竹葉將糯米和餡料包起來,蒸煮一番,糯米和餡料就帶上了箬竹葉味兒,而且家裏也瀰漫着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歡由粽子而帶來的這清香的味兒,也希望明年我家還能繼續飄着這清香的味兒。

端午節初中作文5

隨着端午節的漸漸臨近,商場、超市裏已擺滿琳琅滿目的各色粽子,預示着節日的臨近。大街小巷彷彿充滿了粽子的香味,空氣都帶着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遺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親住院有半個月了,幾日來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的,送孩子、上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裏的各色粽子,幾乎忘卻了端午節的來臨。

父親在家的時節,此時家裏早已是粽香滿屋,孩子們歡歌笑語的嬉鬧着,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滾燙鍋裏翻騰個夠了以後,拿到桌上的那一刻。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絲線,剝除掉美味最後的保護,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熱騰騰的蒸汽,閉上眼睛,品味着那濃濃的粽香從嘴裏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個美呀!

父親一直説我手笨,怎麼也學不會包粽子,試過許多次,一直不得要領,現今,父親不在家中,只有靠母親一人了。抽時間回家了一趟,説是幫母親包粽子,其實,也就是打一個下手,自己實際也幫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着的竹葉,看着母親熟練的擺動着,不一會,一個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是我擺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緊,就是包不住,母親看不過去了,及時喝止了我,把我趕到了一邊,只好坐到一邊看着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髮又增多了!這一陣由於父親生病,母親益發的操心,白髮愈發多了起來!

現今我家端午節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那樣了。家鄉的端午節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沒有回家鄉了!

看着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裏,才匆匆而去。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裏提着一兜的粽子,往家裏一放,沒説幾句話就走了,看着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無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捨的情啊!

悠悠端午節,濃濃粽香情!

端午節初中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中國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小孩子手腳上還要扣五彩線。這些都是紀念屈原和驅邪的必要。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説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葉在門上,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在門上能保平安。上山採青草,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草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今天,外婆來我們家包粽子。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小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在塞上一個大蜜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一點也看不出來裏面還有一個大蜜棗。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了,心想:包粽子那麼簡單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氣的我臉紅的像一個西紅柿。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關鍵時刻外婆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了。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放心的交給了外婆。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的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初中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很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棕子、賽龍舟。據説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今年的端午節,我回到了老家。這一天人們總會採些艾葉插在大門上。艾草本來就是一種藥草。插在門上能驅蟲避邪,身體健康。端午節人們還要包粽子、炸油糕、喝雄黃酒。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所用的材料:粽子主要用的是糯米。先把糯米用涼水泡上幾個小時,同時再準備好自己要加在裏面的材料。比如:花生、紅棗、紅豆、綠豆、肉等。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材料,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粽葉包着的粽子做成三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三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軟軟的粽肉,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粽子中鑲嵌的花生活像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放在碗裏,咬一口,美味無比,真是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初中作文8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裏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説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説我長高了,姐姐也重複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説,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説了,心裏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説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裏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粽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裏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説,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粽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後,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後,問中午吃什麼,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後,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願意包,姐姐也説別包了。弟弟説,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説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説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願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着明天姐姐要走,心裏還是捨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後,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端午節初中作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難得這次六一遇上了端午,所以我們連放了三天假。於是,媽媽決定帶着我去外婆家感受一下過節的氣氛,由爸爸開着車,來到了外婆家。

一進門,我便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粽香味,我來不及脱下鞋,“飛”一般地衝進了廚房,只見鍋裏放着一串小巧玲瓏的粽子,我順手拿了一個,剝開粽葉,兩三口就把它吃進了肚子裏。不一會兒,外婆回來了,見着垃圾桶裏的粽葉,笑吟吟地對我説:“等一下咱們來包粽子吧!”我開心地説:“贊成。”

過了半個小時,外婆端來了洗淨了的粽葉,我好奇地摸了摸,問:“這是啥呀?”媽媽嚥下去的一口茶差點噴了出來,説:“這是粽葉啊……”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忘了嘛。”不一會兒,外婆拿了三盆材料走了過來,我看了看,哦!原來是香菇、竹筍炒肉還有糯米呀。我們來到了陽台上,拿了兩把椅子坐了下來。外婆拿起兩片粽葉,弄成勺子狀,用湯勺打了些糯米、少許的香菇和竹筍炒肉,最後再用一勺糯米把餡料都蓋住,壓了壓,把它弄成小三角,綁在了粽繩上。我見了,也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兩片粽葉,左翻翻右掰掰。粽葉好像和我作對一樣,不是漏洞,就是分開。我氣壞了,使勁地一掰。啊哈!弄好啦。我的臉比翻書還要快,馬上做出了勝利的表情。接着,我把料一樣一樣地裝進了“粽子殼”裏,把它給包好,笨手笨腳地把粽子綁在了粽繩上。一看外婆,哇塞!外婆已經把那一把的粽繩給綁滿了!那粽繩看上去就像是一棵長滿了粽子的樹。我也加油起來,一鼓作氣包了三個。這三個粽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媽媽見了,對我説:“不錯嘛,你的粽子能評上一個‘形態各異獎’喲!”我笑了笑。

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那一盆滿滿的粽葉一下子就精光了,而我也吃上了我包的粽子。嗯!還是覺得自己包的粽子比較好吃呀!

我愛濃情端午節,更愛我的外婆和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初中作文1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説,河中有隻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為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説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你們聽後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節初中作文11

一滴水中見大海,一粒米中見世界。

  ——題記

它從汨羅江的波浪裏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水彩,把中華大地染成粽葉式的青綠,從此讓每一個角落都瀰漫着旦古不變的艾香。

從小到大不知過了多少個端午節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對我而言就不是那麼新鮮了。但這節日畢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品嚐浸潤的歷史味道。所以對我來説“吃”就成了過傳統節日的重要內容。

清晨,我舒伸着懶腰來到母親面前,看着她手裏拿着艾草,快速的捲成一個“三角錐”,左手伸進剛洗好的米盆裏,抓一把米往“三角錐”裏,聽着米粒互相碰撞的聲音,我心情格外舒暢,“母親我可以試一下嗎?”我望着母親滿眼期待的目光。“可以”,母親笑了笑,她手把手的教我,待我學的有模有樣後,我笑眯眯的望着母親,時不時的舔舔嘴巴,發出“巴巴”的聲音。母親一看我這樣,便知道是我嘴饞了,起身把剛做好的粽子輕輕的放在鍋上面,蓋上蓋子,又接着回來繼續做。我很熟練的包完一個又一個,時間隨着艾草的清香溜走了,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很快,半小時過去了,我漸漸聞到了粽子的清香,我順着香味飄了過去,“哇,可以吃了耶。”我嘀咕道。“你打開的時候小心點,別燙着了。”母親笑笑。“呀,眼前大霧一片。”我摸尋着粽子的蹤跡。我小心翼翼的把粽子捧在手中,翻來覆去的吹氣。我拿到母親面前,像個小饞貓一樣盯着她。待母親點點頭,我才迫不及待的解開它的腰帶,扒開它的衣服,聞着它的清香,咬一口在嘴裏軟軟的,令人回味無窮!我放在母親嘴邊,示意她也嚐嚐,“嗯,味道不錯。”

一點點的景象在我腦海中消失了,我不禁感歎到,我是有多久沒和母親一起了呀?今年的端午節母親在那裏,我在這裏,沒有一起吃粽子……

“端午節快樂”我激動的給母親發着,“你也快樂”,收到母親的信息,我熱淚盈眶。我似乎又聞到了母親手中粽子傳來的清香。

粽香已然遠去,在我心中烙下一片揮之不去的惆悵……

端午節初中作文12

午節的來歷是在戰國時期,人們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屈原而出現的習俗。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懷石投汨羅江自盡,以示自己愛國之心。現在,在這一天,人們以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等方式來過端午節,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小時候,我的端午節記憶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在農村老家陪着爺爺奶奶過端午節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記憶。

我的端午節記憶是從包粽子開始的。首先,為了在端午節那天既能吃上粽子,又不耽誤看賽龍舟,就要提前幾天準備好包粽子的食材。所以,細心的婆婆早就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早晨上山摘好了粽葉和捆粽子用的粽繩。

粽葉摘回來後不僅要浸在水裏用乾淨的刷子順着粽葉的紋路一張一張刷乾淨,還要挑出有蟲眼或發黃的葉子。處理好粽葉後瀝乾水,放在一旁備用。接着便可以用水來淘洗糯米,在淘洗過程中切忌大力淘洗,因為這樣會把糯米表面的一些營養物質洗去,得不償失。

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兩張粽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卷折成漏斗狀,再往裏面裝上適量的糯米,接着用沒折完的粽葉蓋過來,最後用粽繩捆好,打個結,這個粽子就包完了。

包完粽子後,只需要靜靜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就行了。

在端午節的這天的早上,婆婆早早地起了牀給我們煮粽子。等我們起牀時,香噴噴的粽子已經在桌子上誘惑着我去吃了。由於我們包的的是青葉粽,粽子瀰漫着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蘸點白糖送入嘴中,感覺自己朝氣蓬勃,精神煥發。

在吃完粽子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江邊,爭着搶一個好位置看賽龍舟,可我們還是來晚了,只能站在一個視線不太開闊的地方望着遠處的長江。

一聲鑼響,便宣告了比賽的開始,接着我們便隨着震天的鼓聲和富有節奏感和力量的“嘿咗,嘿咗,嘿咗”口號聲看見了幾艘色彩鮮豔的龍舟。其中紅色的龍舟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其餘的龍舟緊跟着,也不甘示弱,人們吶喊着,場面異常激烈。隨着龍舟船頭鼓點聲音的減小,龍舟劃出了我的視線,遠去了。最後得到消息,果不其然,是紅色的龍舟贏了。這個消息的到來,也就宣告了端午節的結束。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記憶。

端午節初中作文13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關於端午節粽子的知識吧。

首先介紹一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吧。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留下的節日。屈原是我國古代一個千古 流芳的人物。他滿腹才華,卻遭奸人所害,被迫跳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糟蹋,就回家拿米團往水裏扔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端午節,也就有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好多別稱呢,如: 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端 禮節、解粽節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歡吃粽子吧。現在市場上的粽子有好多種呢,如: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 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叉燒粽等。聽得都流口水了吧。

關於粽子的做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粽子做法不一樣。我就説説紅豆沙味粽子的做法吧。做粽子之前首先 要準備好材料,主要有:一包紅豆沙,一大碗江米,一把粽葉粽繩,粽葉多數是竹葉,也有蘆葦葉做粽葉的。準備好 材料之後就開始進入做的程序:先把粽葉粽繩洗乾淨用水浸泡;接着把江米用清水淘淨,然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 水開火煮熟或者蒸熟;接着用同樣的方法把紅豆煮熟,並將煮熟的豆子攪拌成糊狀,就成了豆沙;下面就進入了包粽 子的程序:先取出兩片粽葉背對背重疊,再對摺成三角杓狀,然後放入1勺米,攤平後加入1勺豆沙,再在上面酌情加 上1勺米,包成三角錐狀,然後用棕繩綁好即可。包粽子很有技巧,不會包的用粽葉包不住,還有的包出的粽子大小 不一不好看。粽子包好之後,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或者放入清水中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對了,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諺語也有好多呢,如: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鬆。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 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等等。

還有,現在流行端午節發手機短信,我爸就收到好多條,我給大家説兩條吧。第一條:我是粽葉你是米,一 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黏住你;粽子裏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 噎死你!端午節快樂!第二條:我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 開心的粽子送給你,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初中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汨羅江畔,一位老者步履蹣跚,面容憔悴,國破,家何在?君亡,依何主?那就讓我的身軀隨江水逝去,沖刷世俗的污穢,令我高潔的品質在江水中永存,使我那顆拳拳愛國之心得以在江水中落定,不再哀,不再痛,不再累……

兩岸的百姓聽聞屈子投江的噩耗,痛,不能自已,淚,不能制止,電閃雷鳴的天幕,滂沱的驟雨,滿是泥濘的道路也留不住百姓凌亂的步伐,汨羅江畔,木石碑前,人們懷揣着一絲期望,一絲屈大夫還在的期望,打撈的漁船在狂風驟雨下漂泊不定,百姓們心碎的呼喚聲充斥整條汨羅江,最終也埋沒在滾滾而來的江水裏,散落在驟雨中……

驟雨初歇,日落西山的美麗似乎要給早已灰心喪氣的百姓們一絲慰藉,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屈大夫隨着破滅的國家遠去,從此天下少了一位才高八斗的詩人,國家失去了一位愛國恤民的忠臣,異國他鄉的道路上,也將消逝這麼一位失心的人,而歷史上的素稿上,他將成為最濃墨重彩的點綴!

年邁的老嫗們,紛紛把自家才煮好的米飯、糯米、麪食投入碧江中,她們單純的希望江裏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食屈大夫的屍首,在碧江裏沉睡的靈魂是否感知他的離去促使多少人悲痛欲絕,日日心心念呢?我只知,百姓們懷揣着一顆感激涕零的心,為了不忘他,為了綿延無盡的子孫們勿忘他,一代又一代的傳頌他的心、他的志、他的德……

人們在插艾葉,吃粽子時,無不想到汨羅江下沉睡的靈魂,他沒有別我們而去,對,只是在睡,在沉睡……

高一:朱顏

點評:文章開頭新穎,具有先聲奪人之效。使讀者一見面就能對人物產生很好的印象。文章前後連貫,形成完整的形象。文章線索明朗,主題突出,緊緊圍繞端午進行。

美中不足的是:語言有些晦澀,感情表達的不夠直白。

作者以平常心描寫文章表達感情即可,無需刻意賣弄,反而顯得感情不真實。

點評老師:蘇璐璐

端午節初中作文15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説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划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户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説,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瀰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傳説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裏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怎麼着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着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標籤: 初中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zhongyingyu/mrmk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