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 >

高中生《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選登

高中生《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選登

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一:

柴靜自費拍的的關於霧霾的環保片《穹頂之下》是近年來關於霧霾治理宣傳的最有力的聲音,播出之後影響很大,今天很多鏈接已經打不開了。我看了一遍,覺得很好,柴靜説出了我們的話。作為一個從文的女性,能用數字和邏輯來闡述,擔當起天下匹夫該當的責任,很了不起。再一次驗證了“女性比男性更勇敢”的觀點。

我們要感謝柴靜。她的影響力讓關於霧霾的真相迅速公之於天下,這一點我們達不到。霧霾很大部分跟燃油有關,不然很難解釋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也污染那麼嚴重。人家汽油的標號是跟燃燒值相關的,我們是按同樣的防爆值來規定的,實際上是不對的。如果不心虛怎麼會把汽油標號往下降,搞個92號汽油呢?知道這些真相的人不少,但影響力有限,我能影響幾個人?也就坐電梯的時候逮着機會發表下短篇演講影響那幾個不得不聽的人。

我們要支持柴靜。中華民族的好人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被殺得差不多了,好在基因不僅會遺傳,還會突變,所以壞人的後代也會產生善因。宋亡明滅,留下來的為民請命、願意出頭的人太少了。再加上各種動亂,真的是逆淘汰啊,看看今天還有幾個願意、敢見義勇為的,還不明白嗎?

我們要理解柴靜的誠意。質疑聲音不值一看、一駁。2013年我的寶寶出生了,這一年霧霾特別嚴重,出不了門,以至於寶寶分不清白天黑夜,晚上要到一點才睡。我看着寶寶的時候,心存慚愧,我們給他的是什麼玩意的世界啊?!前面的畜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享受了榮華富貴,卻要老百姓的後代來買單。但我們又能怎麼樣呢?勢單力薄,無力迴天。所以,柴靜説起自己女兒的時候,我真的理解她的誠意。

我們要學習柴靜。在當今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下,有些東西還是不讓你隨便説的。柴靜的視角定於自己,避免了鋒芒畢露,但所謂棉裏藏針,軟中帶硬,就是這種。大家好好學習,用心體會,保存自己,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現在視頻基本是處於被禁的情況了,因為它觸動了某些人、某些集團。看文章、看演説要注意那些沒有説的話,這才是真正想説的話。柴靜的《穹頂之下》實際上質疑了管理能力,還有就是不作為。借被採訪人之口,説出真話。治標為治本爭取時間,這是要給這過程加上一鞭子,疼嗎?能不疼嗎?

不是都喜歡搭別人的便車嗎?柴靜的車來了,你搭不搭?

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二:

在完整觀看這個時長103分鐘的專題片《穹頂之下》之後,我深為該片表現的誠意、理性、擔當所感動,應當説,它的確向我這個缺少專業知識的普通觀眾,普及性地解答了這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毫無疑問,《穹頂之下》在今年兩會之前推出,也勢必成為兩會焦點話題,它對於我國治理霧霾決心和決策的推動意義,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作為《穹頂之下》的一位觀眾,我認為,“柴靜的意義”是遠不限於促進霧霾治理的。“柴靜的意義”,應當從公民精神建設的層面來理解。

【中國社會的良知】

柴靜在片子自述,她製作這部專題片的初始動機是為了給自己出生即患腫瘤的女兒追求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但是,她以個人身份,自費約100萬元,並動用自己資深媒體人的社會資源,耗時一年多製作這部專題片,完成的一是個對關係中國億萬孩子生存安全的環境問題調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難”,母親柴靜在片中表達的`焦慮和渴求,是為天下孩子,當然也是為所有生存在這個“霧霾穹頂”下的全體中國人發出的。

【中國媒體的勇氣

觀看《穹頂之下》,柴靜作為媒體人的追究意識和批評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她始終表現了新聞監督的問責立場。她追根溯源,對無論來自企業、還是官方對造成環境污染、破壞責任的推諉,是不留情面的質詢和展示。對於非環境專業人員,柴靜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既有專業方面的,又有社會方面的。她令人敬佩的勇氣表現在,她為自己設定了一個需要巨大勇氣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課題,而且她成功地完成了。由此,我看到中國媒體的勇氣。

【中國公民的理性】

今天的中國社會,面臨公共問題,情緒表達多於理性追求,藉此“國情”,便有某些“社會良知”不僅得意於自我無知無畏、以訛傳訛,更以危言聳聽、謠言惑眾作為代言公眾的常態。《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柴靜作為一個非霧霾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了幫助觀眾解答“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不僅竭力收集相關資料、積極向國內外專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險充當實驗對象。《穹頂之下》是求理、講理,以理服人的。這個專題片的力量,是牢牢的建立在對真相的渴求、對科學的尊重和對真理的敬畏之上的。《穹頂之下》表達的是一個普通公民對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間的訴求,但這個訴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它基於深刻的公民理性。

【中國母親的希望】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一個令國人絕望的名詞,它不僅現實的傷害着我們的身體,而且威脅着將出生的孩子。在“霧霾穹頂”下,作為一個母親是恐懼而絕望的——因此,逃往大洋彼岸或者放棄生育,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夢想或選擇。但是,通過《穹頂之下》,柴靜以一個母親的愛心和理性,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切實認知霧霾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減輕霧霾做貢獻,而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就會在不遠的將來生活在乾淨的藍天下。中國母親的希望,是喚醒社會的公益精神,是激發從我做起的對我們共同的家園的愛惜和維護——這就是母親柴靜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er/pdwn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