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柴靜《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

柴靜《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

懷着好奇的心理,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柴靜《穹頂之下》。之所以好奇是因為同學這是的特別推薦,這個記錄片的標題為DD“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雖然柴靜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了她想表達意思,我卻還是沒有百分之百看懂。不管何是柴靜關注環境問題的初衷,單衝她敢以作者的身份出來,把國家目前面臨的最顯著問題通過媒體曝光搬到枱面上來的勇氣,我們都要為她點個贊!

柴靜《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

她在視頻中説,其實霧霾早在08年就已經出現,只是我們當初未曾細細研究,便戴了個“大霧”的帽子給它。通過她的數據分析,我才驚覺:那些年,我們有藍天白雲的天氣是如此少。霧霾天氣,在一步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生活。不,或許應該用“吞噬”形容更加貼切。看着視頻,我感到了柴靜的無力和淡淡的悲哀。柴靜説,她曾經不知道空氣中是什麼味道。通過那些調查舉證,她明白了,空氣中散發的,那是錢的味道。

國人無疑是聰明的,懂得用最少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利潤。劣質煤,地溝油……身在中國,我們不僅要有個鐵打的胃,還要鍛煉出一個鐵打的肺!哦,忘記了,還要學會裝傻,會見怪不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嘛。

一、價值觀——浮躁主導下的中國夢

從前看高曉鬆的一個節目“曉説”中,高曉鬆提到過中外三觀差異。比如其中之一就是有關事業與工作。高曉鬆説,中國人給別人的祝願總是在説,祝你事業有成、事業進步、事業攀升,而卻從來不會有人説:“祝你事業穩定。”好像擁有穩定的事業就是一件不上進、沒出息的事兒。

中國人的確太浮躁了。我不否認,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上進的心和慾望,然而為什麼不能有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實現。所有人都在走捷徑,所有走過捷徑成功的人都在告訴我,你一定也要走捷徑,否則就會被甩的很遠——事實上如今這個社會也的確是這樣。於是沒有人願意腳踏實地。

然而,我深深的意識到,這樣的浮躁所帶來的虛假繁榮泡沫終歸有一天會要破滅,而我不想這一切發生。但,沒有人會在意這渺小虛弱的呼喊聲,我被巨大的泡沫所淹沒,也許,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好在事到如今,歷史的車輪又滾滾前行了十年。當年我所擔心隱憂的泡沫破裂並沒有發生,但是它沒有破裂,而是要被我們在以後的十年二十年中慢慢消化掉。中央的經濟學家給它的名字叫“軟着陸”,其實我認為這個説法還不足以形象和貼切。我覺得它應該有個更準確的名字,叫做“自食其果”。從20XX年,到進入20XX年以來,很多中國人的感覺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變慢了”,甚至很多企業在衰敗。很多人總會相信報紙上説,這是因為“在轉型”。其實不是“在轉型”,而應該叫做“在消化”。

二、博弈雙輸——每一個人都是輸家

今天看到柴靜的視頻,我更加深刻的確定了這種想法。“浮躁、貪婪、透支”。這就是我,對於如今中國社會不論是從經濟發展上,還是從環保領域上,還是各行各業狀況上,唯一的看法。而我們,將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這是必須的,因為每個人的自私,最後我們一起去消化我們種下的惡果。

現在經濟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產泡沫的惡果;現在的霧霾和環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廠、大發展中以犧牲環境付出的代價;可以説,現在我們承受的一切,都是過去做的孽。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們承受的,便是父輩們做的孽。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經濟大發展鬧劇中,有沒有贏家呢?也許也是有一部分我們姑且稱他們為“贏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廠企業主,他們用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換取了屬於他們的“暴富”。或許他們的情況比大多數悲催的老百姓好一點,至少,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比如移民。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現實都在向我們宣昭着這樣一種客觀現象:有錢(不管是賺的還是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術本事還是廚師護士這樣的手藝)、學習好(不管是申請到PHD還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學家出去了,中國犧牲環境代價換來錢的有錢人和靠收税養活的一大羣貪心的人們出去了,北大清華畢業的精英們都出國留學去然後在國外工作定居綠卡移民了……而祖國,還剩下什麼?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們未來的出路和良好歸宿嗎。皮將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賽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種自由快樂,還是一種悲涼與傷感?沒有人會瞧得起一個沒有家鄉的人。

三、反省——我們丟掉了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如今社會上,就沒有一個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人?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把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並且老老實實幹好自己的工作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或許,他們會告訴我答案。

他們是誰?他們是漸漸老去、逝去的老一輩科學家、文學大家、技術工作者、醫療工作者等恪守着自我原則的老一輩人;他們是傳承了這些老一輩人的教育下擁有信仰卻或者被“踩在了腳底下”或者“在不可逆轉的大形勢下默默轉變了自己”的我們這一輩人。

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説還有下一輩人(90後和00後),我説,或許我都不知道,除了這兩輩人,以後的答案,還會是什麼樣子。

當老一輩人帶着漸漸失傳的醫術和工藝技術走去另一個極樂世界的時候,我終於開始相信和明白原來古代藝術品收藏中為什麼會有失傳的技術這絕非誇張。還有就是為什麼醫療技術如今比過去進步了不知道多少倍,為什麼醫患糾紛卻比過去增長了許多倍。醫生的浮躁是被逼的,因為這個社會逼的他們不得不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一個月拿幾千塊錢卻只能在郊區租房,每天都在發愁柴米油鹽和自己的人生安全,倘若再碰巧碰上幾個無理取鬧的患者一鬧,心寒了,人情味兒都沒有了,更不要提鑽研醫術。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儘管儀器先進了,教科書也先進了,但是很多醫生的醫術卻不如從前了。當然,像協和這樣的好醫院裏還是有醫術高明的人,然而許多東西都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這個社會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種階層。一個聲音又在我耳旁響起,你不往上爬,你就被踩死,你腳踏實地,你就變成炮灰。

當我所喜歡的一位醫生作家@協和張羽在她的書裏無限懷戀又感觸的寫起當年那位林巧稚一般的醫生許老太最後也退休離開了協和,再也沒有一個住在醫院旁邊隨時24小時開機隨時趕到醫院去的老教授和她那一羣寵辱不驚的貓的時候,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居然情不自禁的掉下來。

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沒有人再靜得下心來。

四、浮躁——如今成為中國社會主流

浮躁。是我對如今社會的最直接感觸。

突然想起了前兩天在微信上與一個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爭執。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許多人都認同的觀點。

那篇文章是一個十歲小學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學教授父母所寫的共同控訴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於比如説中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期末考試死認“諸葛亮”而不認“孔明”,或者不允許孩子發散思維的種種詬病。

坦然的來講,中國小學語文教育中的確存在許多問題,但是説實話,作為一個同樣從小學生長大、從小學語文教育中走出來的人,我依稀還能夠回憶起童年時候的種種情形,這樣的回憶告訴我,小學語文這樣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孩子與成人不同。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種觀點雖然在成人看起來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斷為錯誤的,但是,這又何嘗沒有體現出孩子的一種純真呢?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學生階段經歷過來的,也都應該有過這種階段的經歷感悟。

所以,當看到那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覺得中國小學語文教育有什麼問題,而是覺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過於早熟了。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學們,所以當然很多都會是“錯的”。

但我並不覺得一個小女孩早熟有什麼問題。我感到擔憂的'是,這個社會的觀點居然正在支持這種早熟——從那篇文章的分享數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覺得,這個社會太過於浮躁,急功近利,每一個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趕路,生怕自己落後。

我不禁又回憶起自己的過去。當我還是一名學渣的時候,我跟我的母親講説,“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順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圍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國,這樣的成績肯定還不錯。”

很多年過去,事實上,回想起來,我説的不錯。美國大多數人民(除開華爾街精英等少數不談)還是那樣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卻可以享受着中國人民的勞動果實了——當年班裏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勤(苦)奮(逼)而努力的工作着,為了獲得一張可以將來讓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綠卡。

我就是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放着自己的家鄉不建設,要去做二等公民狗。亦或許有的時候,浮躁是一個反應鏈,一旦開始,很難停下來。有的時候,也會迫不得已,順應了這趨勢大流,變得庸俗。識時務者為俊傑。

五、一個無奈的收尾——期待明天會好嗎?

如今再寫文章,已經不敢像以往那麼有底氣的呼籲“從我做起,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只是還是偶爾與親友爭論,離開北京、離開我們租住的重度污染的河北,什麼高大上奮鬥努力都見鬼去吧,我只想要踏踏實實的工作生活。我真的不介意過貧窮的生活,只要家人健康長壽我就覺得我是幸福圓滿的人生贏家。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另一個尖鋭的問題襲來:“回到哪裏?回到武漢嗎?——可是武漢如今也早已是365天可以霧霾250天以上的重災區。

只是偶爾還會懷念起我的外公,那位給習近平看過病的老醫生,卻拒絕了許多高級軍官的私人邀請機會,他説他是人民醫院的醫生,所以要給人民看病。他説在醫生的世界裏,沒有等級之分,都是病人。

只是偶爾會在昌平或陝西的農村抬頭仰望邊界清晰的皎潔明月和如鑽石撒落在深藍色燈芯絨幕布上一般的璀璨星空,感覺內心便是無比燦爛與喜悦。

最後,自從看完這段視頻,我就深深的喜歡柴靜了。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已經做到這麼多,很不容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m2x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