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三字經全文及譯文

三字經全文及譯文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全文及譯文,歡迎大家閲讀!

三字經全文及譯文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不使人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子。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五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原文】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裏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原文】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譯文】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效仿和實行的。漢代的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原文】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譯文】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友愛兄弟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閲讀文章。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譯文】

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譯文】

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説到東、南、西、北,這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譯文】

至於説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原文】

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譯文】

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漸漸被人們馴化。

【原文】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俱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譯文】

高興叫做喜,生氣叫做哀,害怕叫做懼,心裏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做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譯文】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着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係。

【原文】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

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譯文】

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

【原文】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譯文】

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原文】

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説仁義

【譯文】

《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門人和弟子,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的一部書。《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原文】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譯文】

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原文】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譯文】

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閲讀。

【原文】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譯文】

《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説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道理的書籍。《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原文】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譯文】

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着《天官》、《春官》、《秋官》等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註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聖賢的著作,這使後代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原文】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譯文】

《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部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吟唱朗誦的。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着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辨。

【原文】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譯文】

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經傳都讀熟了然後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原文】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譯文】

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原文】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譯文】

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原文】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譯文】

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原文】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譯文】

夏桀在位時因為暴虐無道,成湯起而討伐,建立了新王朝國號商。傳了六百多年,到紂王時就滅亡了。周武王起兵殺死紂王,滅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後延續了八百多年。

標籤: 譯文 全文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09k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