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秋山利輝:“差生”也能逆襲,只要有愛好

秋山利輝:“差生”也能逆襲,只要有愛好

導語:去年紅極一時的日本匠人秋山利輝——因一流的木工技術和人才養成制度而備受矚目的“秋山木工”的創始人,“匠人精神”一詞的代言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知名語文老師王開東的一句話最近很火,他説:世界上只有一種“差生”,那就是沒有任何愛好的孩子。

王老師的話讓我想起一個人:去年紅極一時的日本匠人秋山利輝——因一流的木工技術和人才養成制度而備受矚目的“秋山木工”的創始人,“匠人精神”一詞的代言人。

秋山利輝

繼去年成為暢銷書的《匠人精神》後,秋山利輝新近又出版了《匠人精神2》,在這本書裏,秋山利輝追憶了在貧困中度過的童年和特殊的求學經歷。他説,自己曾是“班上最差的學生,成績報告冊上各科成績不是1 就是2”,“直到中學二年級才勉強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全”。

但作為“差生”的他從小痴迷手工,喜歡蹲在街邊看木匠、桶匠、修理匠、傘匠做活,回家後就模仿製作自己看到的東西,幫街坊四鄰修理各種東西,最後甚至能靠做木工賺一點零花錢。

秋山利輝這個“差生”,就是王開東老師所説的“差異生”,即興趣愛好、特長跟別的孩子存在差異的學生。比許多“差異生”幸運的是,秋山利輝後來堅持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木工,朝着夢想一步步努力,最終成就了一代匠人的神話。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似乎都沒有很好地解決一個問題:那些不適合主流教育的孩子,他們的出路在哪裏?他們還有“上升通道”嗎?

或許,秋山利輝的經歷,會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貧困的少年時代

我出生於奈良縣明日香村,據説這也是聖德太子的誕生地。我家在村裏條件最差。父親在大阪經商,但做得並不好。因為經濟上沒有什麼進項,母親只好在鄉下拼命做些小生意貼補家用,這才勉強解決了一家人的吃飯問題。

在沒得吃的時候,我們還要向鄰居們討米。母親做生意很忙,討米的事就成了我們孩子的任務。雖然我有兄弟姐妹六人,但孩子中只有我願意乞討,所以每次總是我去討米。在這段時期,我見識了世間的各色人等:有為富而仁者,有為富不仁者,也有自己條件不好卻願意賙濟其他窮人的人……

秋山利輝

餬口尚且很難,上學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我連最起碼的文具都沒有。全班同學都有嶄新的新書,唯有我捧着一本皺巴巴的舊書,那是哥哥姐姐或年長的親友用過的。本子也買不起。因為沒有本子,所以鉛筆就消耗得少,只用哥哥姐姐用剩下的鉛筆頭就足夠應付了。

這樣的學生自然不可能優秀。小時候的我完全不會文字讀寫,直到中學二年級才勉強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全。在教室上課,我經常被罰站。無論哪門課,一開始都要全班同學輪流朗讀,因為我的名字是“秋山”(AKIYAMA),所以總是第一個被叫起來。可我連一個字也不會讀,老師便讓我站着聽課。當時排座次是按照身高來排的,我的個子最小,自然是坐第一排。結果從上課到下課,我始終站在教室的最前面。

我是班上最差的學生,成績報告冊上各科成績不是1 就是2。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擅長學習,所以也並沒有感到什麼痛苦。

中學二年級時動手做了一隻船

就是那種狀況下的我,也有稍稍勝過其他人的一些地方,那就是圖畫和手工。當時村鎮的角落裏住着很多木匠、桶匠、“黑白鐵”修理匠以及制傘的匠人,他們一邊做一邊賣,就像連環畫劇或街頭藝人那樣,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技藝。

我非常喜歡觀察這些匠人的手的動作,有時間的時候,我能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地看一天。看的同時,我心裏還在想“這個人做的東西真好”“那個人做東西雖然有些馬虎,但很擅長叫賣”等。經常是看着看着天就黑了。

回家後,我就開始模仿製作自己看到的東西,一來二去也會了一些簡單的木工活。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村裏的一位老婆婆跟我説:“我家漏水,你幫我修一下吧,做個架子就行。”因為她丈夫整天忙於農活,所以才找了手頭還算靈巧的我。之後不久,附近的人家都開始找我做一些家裏的木工活了,我還能賺一點零花錢。

拿到材料款後,如果買一些稍微便宜一點的材料來做,就會產生差額。為了賺點手工費,我拼命努力做活。升入中學的時候,我製作了一個小鳥住的屋子,一共兩層,一坪(約等於3.31 平方米—編者注)大小,還設計了一個裝置,讓鳥兒下的蛋能自動滾下來。

上中學後,我的手工技術仍然不錯。初中一年級上圖畫手工課,老師佈置了一道家庭作業:用紙板建一所房子。其他各科的家庭作業我從沒做過,只有手工課的作業總想試試。

材料是1.5 毫米厚的茶色紙板。大家都用鉛筆在紙板上畫上窗户,然後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並把做好的屋子交給了老師。我做的屋子交上去之後,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因為他們做的都是平房,而我的是兩層樓。拿掉屋頂,二樓展現在眼前,再拿掉二樓,又能看到一樓的佈局。我還挖了窗户,並用紙板做了榻榻米;甚至在屋子裏安裝了小電珠,通了電。在一排平房當中,只有我的兩層小樓十分輝煌,一片通明。

但老師的反應卻很冷淡:“什麼呀,這是?該不是把你哥哥或者父親做的東西拿來了吧?”儘管我説是自己做的,但他並不相信,認為我在撒謊,又罰我站着聽課。

第二年的家庭作業是製作一艘船。

同學們在魚糕板上插一根簡易筷子,掛上紙做的帆,做成筏子似的小船,這些小船在教室裏排成了一排。我做的小船與眾不同,是一艘塗成了黑色的軍艦,上面還有大炮。

所有人都拿着小船去學校後面的小河裏“放行”,紙船放進水裏後,立刻都向下游漂去,只有我的“軍艦”快速地逆流而上,因為我在船上安裝了馬達。

那是個塑料模型尚未出現的時代,搞不到馬達。我只好自己做繞組,採用大號乾電池製成了臨時馬達。這種馬達一浸水就會壞掉,於是在接頭的地方我用蠟燭的蠟進行密封處理,這個防水措施很成功。因為我小時候喜歡看工匠們做活,所以學到了這些知識。

但這次老師仍然很生氣,和上次做房子一樣,還是懷疑是家人幫着我做的。結果我只得了個“1”。但那次我笑了,知道即使反駁也無濟於事,況且我製作小船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成績,只是因為自己想做,僅此而已。

我雖然認為自己的手工活不錯,但那時還沒有想到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名匠人。只有村裏的老奶奶們異口同聲地説我長大了可去當木匠。

以成為工匠為目標去了大阪

那時,我還沒有正經考慮要成為一名工匠的事,因為生活太貧困,只顧得上賺錢了。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在課餘就做一些賣報的工作。因為經常去向那些拖欠報錢的人要錢,所以能切身體會他們手頭拮据的心情。

儘管如此,由於是工作,我還是會多次去要,不避雨雪。結果我被報紙經售店的老闆看中,他勸我讀完初中就不要再上高中了,説將來可分一半客户給我,讓我也從事報紙經售業務。

我完全沒有考慮過要上高中,甚至不知道還有“高中”存在。就在這時,有朋友告知我一條職校招生的消息。所謂職校,是指國家或都道府縣設立的進行職業教育的機構。現在改成了“職業能力開發學校”,主要以失業保險適用者為對象,開展為期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職業培訓,開設的科目包括辦公事務、網頁設計等。我當時所上的職校名為“職業輔導所”,它是為應對戰後激增的失業者和有缺陷的勞動者而設立的,主要教授木工和建築等學科。

只要入學,職校就免費傳授技術一年——這個免費的政策特別吸引人。我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打小就非常熟悉的木工,於是馬上去報名,並順利被錄取了。成績優秀的學生,畢業的時候輔導所將為其介紹工作。我的故鄉在奈良,可我希望去大阪工作。所以每次見到老師,我總説想去大阪。但只有培訓班裏成績最好的學生才能去大阪工作,我還沒有那麼強的實力。

儘管如此,老師還是一直都很照顧我。我最後決定回家鄉,去奈良大和高田的一家為公共機構和學校服務的木工所上班。

畢業那天,我和朋友們一起去見老師,想説一句感謝的話。剛説了一會兒話,就來了一位前一年畢業的學生。

他對老師説:“老師,我師傅説還要一個人,還有人嗎?”

一問,原來那位前輩就在我希望去的大阪的會社上班,於是老師的眼睛看向了我,説:“是你説想去大阪的吧?”

第二天,我站在近鐵電車的月台上,肩上挑着用大包袱包着的被子,和年長兩歲的姐姐一起把大行李搬上車後,乘車而去。戰後復興運動平息之後,日本就進入了就業困難時期。因為《勞動基準法》的制定,學徒制度將被廢除,我勉強趕上了最後一班培養工匠的“列車”。我要去的地方是大阪京橋。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我的十六歲生日。

創立秋山木工培養工匠

從十六歲開始的十一年時間裏,我先後進了四家會社。雖然在這四家會社積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經驗,但覺得每個月和吝嗇的工場長就工資多少的問題發生爭執,實在沒有意義。

與其像以前那樣,還不如自己創立一家會社。從結婚開始,我就説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鋪,再加上妻子是設計師,擁有自己的店鋪就等於成了木工匠人了。我自己萬沒想過要去做生意,因為小時候家裏貧困,父親的生意做得並不成功。我常看見有人一邊説着“不好意思,添麻煩了”,一邊上門來催債。

做生意也許真是一件很不講情義的事——在我是孩子時心裏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儘管如此,當我回想起以前的親身經歷,便沒有動搖自己創立會社的決心。

我父親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雖然自己的日子過得並不好,卻還看不起村裏的其他人。生意失敗的時候,他要麼歸咎於戰爭,要麼怨恨自己沒有很好地應對,總是後悔不迭。因此,我從小就堅定了一個想法:一定要有一個無怨無悔的人生,一定要實現自己的心願。但那時還只是想法而已。我發誓:要幹,就幹出一番事業,打敗父親的競爭對手。

因為沒有本錢,我賣掉了剛買不久的新房,結果還差50 萬日元。我只好帶着賣房的錢,去找有些交情的木材廠和機械設備店幫忙。

“我現在只有這麼多,求你們了!”最終我拿到了木材和加工設備。

在賣房的時候,我對妻子説:“五年後,我一定買一套比這個大一倍的房子!”

就這樣,二十七歲的時候,我和兩個朋友創立了秋山木工會社。

剛開始的時候,我一心只想着把會社維持住,不至倒閉。幾年後,經過艱苦努力,秋山木工的工作開始得到人們的認可,我也有了自信心。接單開始變得順利了,我也兑現了和妻子的約定,買下了一套比原先的住所大一倍的房產。

那個時候,希望掌握更多知識的我開始胡亂讀書。最初讀的,是因開發小型火箭而被稱為“日本火箭開發之父”的系川英夫博士的《逆轉的構思》,此外還讀了當時的經濟類及自我啟發一類的書籍。

讀書的過程中我開始思考,是否因為生活太方便了,才使得如今的社會變得如此糟糕。

家電等方便的商品被開發出來,不斷被銷售出去,社會獲益,日本經濟好轉。但那些立足於日本傳統文化而獲得成功的企業,他們回報社會了嗎?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其中之一呢?

自從成為工匠,我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為吃飯而辛苦勞作了,而且我能成長為工匠,也是許多人出面相助的結果。所以,我必須要報答社會,這個想法一天比一天強烈。

但我又能幹些什麼呢?浮現出來的一個主意就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工匠,哪怕一個也好。但如果像當過去的師傅那樣教學,不僅可能不會有人來學習,而且可能培養不出好的人才。回顧以往的親身經歷,自己以前上班的會社多半隻對那些貢獻大的工匠給予優待。大部分工匠在和外面的人交流時,只説自己不過一個工匠而已,表現得很謙虛;但在會社裏,他們就表現得很跋扈,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概。

我希望改變人們對工匠的印象,培養受人尊敬的真正的工匠,為此就必須要有捨棄自我的決心。我所敬愛的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名譽會長曾説過,“要動機純,無私心”,要有益於社會,私慾是要不得的。也就是説,不能為了自己而培養工匠。

那麼,怎樣培養出在任何地方(不僅在秋山木工)都能通用的工匠人才呢?

我想出了現在這個“八年退職”的培訓方案。讓學徒們掌握到任何地方都能站住腳跟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後,在最好的深造時期,讓他們離開會社。這樣,他們就能成為去哪兒都不愁吃飯問題的工匠,而且通過各種經驗積累,也許還能超過我。於是有了現在的培訓制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2dyn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