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關於韋編三絕的成語故事

關於韋編三絕的成語故事

導語: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廢寢忘食地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閲,謝謝。

關於韋編三絕的成語故事

【漢字書寫】:韋編三絕

【漢語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的意思】: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然後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廢寢忘食地學習。

 【韋編三絕的近義詞】:三絕韋編、懸樑刺股、穿壁引光、囊螢照讀、引錐刺股、鑿壁偷光;

 【韋編三絕的反義詞】:一暴十寒、偶一為之;

【韋編三絕的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三歲的時侯父親就離他而去,孔子自小就勤奮好學,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整理古書,並編寫了很多著作。晚年的`孔子仍然是勤學研究手不釋卷。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孔子在晚年的時侯開始研究《周易》,他為了把《周易》讀懂,如飢似渴地反覆學習,他讀完第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讀完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點,讀完第三遍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古代時人們用牛皮繩把竹簡串在一起,孔子在翻看《周易》的時侯因為次數太多,結果把牛皮繩磨斷了好多次,後來人們就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來概括孔子這種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

【韋編三絕例句】

東晉.葛洪《抱朴子.自敍》:“聖者猶韋編三絕,以勤經業,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在卭笮十餘載,沉研《易》象,韋編三絕,賦詩縱酒,以樂當年。”

楊伯峻《黃季剛先生雜記》:“當時太炎先生贈一壽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太炎先生是催他寫書,他卻認為是讖(chèn)語。”

【韋編三絕造句

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能夠舉一反三,期待創新人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你樂此不疲地鑽研技術,如果再學習古人韋編三絕的做法,腳踏實地一定能琢磨出其中的門道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geow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