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小編收集了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釋義]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語出]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正音] 問;不能讀作“wén”。

[辨形] 恥;不能寫作“尺”。

[近義]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虛心求教。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有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説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説:“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儀的表現啊。”

那時,衞國有個大夫叫孔圉(yǔ),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人們會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shì)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衞國國君就賜他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説:“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作為他的諡號。”

後來人們常用“不恥下問”來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恥,以為恥辱。

造句】:

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肯放下架子,不恥下問,你就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

三、當幹部的要不恥下問,到下面去虛心聽取意見,瞭解問題。

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六、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著,後世以為聖。

七、不恥下問,知錯則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八、要當一個好乾部,必須深入羣眾不恥下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4277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