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精選5篇)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精選5篇)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

閲讀的方法

第一種是信息式閲讀法。這類閲讀的目的只是為了瞭解情況。我們閲讀報紙、廣告、説明書等屬於這種閲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瞭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第二種是文學作品閲讀法。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閲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嘴脣沒動,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閲讀詩詞更要注意聽到聲音,即使是一行詩中漏掉了一個音節,照樣也能聽得出來。閲讀散文要注意它的韻律,聆聽詞句前後的聲音,還需要從隱喻或詞與詞之間的組合中獲取自己的感知。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賴耳聽—一通過眼睛接受文字信號,將它們轉譯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加以理解的閲讀方法,最終同我們的臆想能力相關。

第三種是經典著作閲讀法,這種方法用來閲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閲讀這些著作要象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著作閲讀法閲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色,以 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精選5篇)

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閲讀題的答題技巧(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1

1、做高中語文閲讀題首先找要素。

閲讀敍事性散文,必須掌握記敍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變性質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對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對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準。

2、其次做高中語文閲讀題要理順序。

敍事散文以敍述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閲讀時,應注意研究記敍的順序(順敍、插敍、倒敍),研究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線索。

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於聯繫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繫,有利於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現的生活感受,喜怒哀樂都包含在字裏行間。抒情散文常常抒寫的感情歷程,表達心靈之聲,因此,高中語文閲讀時首先要把握住的感情脈搏。即使是敍事散文,由於文中所寫的人物大多是所接觸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慼相關、患難與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記敍中融注深切而獨特的情感。

5、析哲理。

高中語文閲讀散文的抒情,總是在敍事、詠物的基礎上進行,常説的見物思情就是這個道理。在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往往是對生活的高度認識,即思想的昇華。它傳達着的心聲,給人以啟迪,仔細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閲讀時,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過關鍵詞句(段)去體味所寄寓的道理。在抒情的語文閲讀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隱含在以下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結束語;

③神話、傳説、典故的類比

④象徵

⑤“物”的形象

散文的閲讀方法其實是很多的,只要適合自己的,就一定是好的。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2

一、分析新聞的文體特徵

基本特徵:結構特徵、語言特徵、新聞特點(時效性、真實性、受眾性)

1、把握新聞結構

(1)標題

標題的好處:新聞類文本的標題要求醒目、突出,達到吸引讀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內容,凸顯感情傾向,彰顯主題。回答此類問題可從這兩方面考慮。

(2)導語

導語: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3)主體

開頭、中間、結尾段落的作用:

開頭:點題,交代下文要寫的內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寫的對象,設置懸念,增強藝術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調,為下文埋下伏筆,為全文渲染了某種氣氛等。

2、分析新聞語言特色

(1)數據運用及敍述描寫的準確

分析:新聞要求準確,準確的數據能加強事實的真實可信,準確的敍述和描寫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鮮明,性格突出,或者營造出新聞場景,使讀者如親歷其境。

(2)語言的形象生動

分析:通訊和特寫在表現人物和刻畫場景時允許使用文學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現出形象生動的特點。

應對:塑造鮮活形象,再現典型場景,為主題服務。

3、分析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的真實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六要素要完全準確真實,事件的情節描寫、數字運用、引語等必須準確真實。

二、篩選並整合新聞的信息

“篩選”,指的是從紛繁的語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篩掉次要信息。“整合”,是指根據試題提出的條件,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源進行分類集中、重新組合、粗略概括。

1、主要考查類型:

(1)篩選整合事件場景;

(2)篩選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蹟;

(3)篩選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觀點

2、解題基本思路:

(1)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

(2)按照篩選標準,確認信息材料的檢索區間;

(3)把主要信息進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語句進行串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

(4)一般的步驟是:摘取要點,理出順序,恰當表達。(1整體閲讀,把握大意2審讀題幹,鎖定區間3篩選語句,濃縮詞語4考慮分值,規範作答5認真書寫,審視檢查)

三、分析新聞思想內容

根據文本作答。

四、鑑賞新聞的表現手法

主要的表現手法有:

1、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議論

記敍:順敍、倒敍、插敍

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

抒情:直抒胸臆、敍事抒情

2、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襯托、鋪墊、詳略、抑揚等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對比、反覆、設問、反問、借代等。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3

一、讀懂文章

讀懂文章是解答問題的前提。近幾年的文學作品鑑賞以議論文、散文(寫物散文)居多,並且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給閲讀理解帶來一定的障礙。相反,它卻恰好地考查了考生對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文學作品的審美鑑賞能力。所以在解答題目之前,必須先排除障礙讀懂文章。

1、看結構層次

不管什麼文體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定的層次性。議論文,要讀懂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圍繞觀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材料與材料、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係,材料的特點等)加以論證的;劃清局部段落結構及整體結構,知各層之大義,曉行文之思路。如1999年高考之《創造宣言》:作者圍繞“教育者應該創造”的觀點,批評了五種錯誤觀點(反面材料)並得出結論,就具有很強的層次性。散文,要讀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調;圍繞情感(或物)之線作者敍寫了哪些人事物(材料)。如2000年高考之《長城》一文:作者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向對歷史的回顧,回顧了長城的悽婉的歷史、民族封閉的象徵、文化愚鈍的標誌及現在的開放、自信,脈絡清晰,古今對比分明,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與自信。

2、看寫作手法

在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寫作手法有渲染、襯托、鋪墊(設伏筆)、象徵、對比、比喻、擬人、引用、所用人稱等;結構上採用以小見大、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前後照應等表現手法;語言上採用正話反説、俏皮幽默等技巧。閲讀時,必須具備一雙慧眼,識別作者所用寫作手法、表現手法及語言表達技巧,關鍵理解各種寫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為了烘染某種氛圍、人物心境;襯托有正襯與反襯之分,它們分別襯托什麼;鋪墊給下文情節產生的必然以一種暗示;象徵是利用景物的特徵或隱含內容來象徵人的品性、節操;對比是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點;比喻是為了描寫得形象生動,敍述中便於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有利於讀者理解文章;擬人是把物人格化,創造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引用視引用的內容具有多項作用(引用傳説故事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傳奇性、風物的神祕性,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詩歌除豐富文章內容外,結合描寫的景物,可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説服力);採用第二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關係密切,或將物擬人化,便於抒發感情,如2000年的《長城》等等。

3、看重要的詞、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運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句或在行文結構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語句或在抒發情感時、描寫景物時使用一些帶有明顯情感基調、景物特點的語句。如在詞語方面應具體注意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表現作者主題思想的詞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的詞語、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有比喻借代反語等意義的特殊詞語、根據語境隨情而作含有別種意項的詞語等;在語句方面應具體注意語義比較含蓄利於發揮的句子、表現整個作品主題思想或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文眼、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比較容易理解錯誤的語句和難以理解的比喻句、抒發某種情感連用相同句式的語句等。它們都是出卷人拿來出題的對象,在閲讀的過程中,必須讀懂行文中重要的詞句。

試以過渡句、連用問句、比喻句為例:

過渡句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閲讀時必須明確它所概括的具體內容。如布封的《天鵝》一文,作者在開頭兩節的文字中分別以“天鵝的面目優雅、形狀妍美”、“我們看見它在水上活動得那麼輕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認它不但是羽族裏第一名善航者,並且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航行術的最美的典型”作每節的中心句,然後在第三節開頭以“天鵝既有天生的美質,又有自由的美德”作過渡句。很明顯,此過渡句除承上又啟下的作用外,“天生的美質”包含了以上兩節文字的內容,如用簡潔的語言來回答,即是指“優雅妍美的形態,善航的最美的典型”。

連用問句一般用來抒發強烈的情感,在閲讀時就必須明確作者所抒發的何種情思。如巴金的《廢園外》一文中,作者這樣寫道:

夜色降下來,園子漸漸地隱沒在黑暗裏。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黝暗。但是花搖頭的姿態還是看得見。周圍沒有別的人,寂寞的感覺突然侵襲到我的身上來。為什麼這樣靜?為什麼不出現一個人來聽我憤慨地講述那個少女的故事?難道我是在夢裏?

在此段文字中,作者連用了三個問句,只要結合文章主旨——“作者對年輕生命被扼殺的無限痛惜和對卑劣、兇殘的日本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就能很好地答出它的作用:“敵人的卑劣、少女的慘死,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他要控訴、抗議,而黑暗、寂寞使他無法傾訴,倍感壓抑,作者連用三個問句正是為了能更鮮明強烈地表達這種無法抑制的悲憤之情”。

比喻句在論證或敍述中,能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或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動。如李耕的《船之旅》一文中用“舟船入江河”比喻“人生於世間”;用“舟船不能擺脱波濤巨浪”比喻“人生不能擺脱飢寒之苦災險之虞以及生之情慾和生存空間強加的種種騷擾與苦惱”;用“舟船泊岸”比喻“人生的歸宿”。這樣寫的作用是“把抽象的人生寫得具體形象”。

讀懂了文章,知曉了文章的詞句、大小巨瑣的手法及結構層次,就等於現代文閲讀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答題了,但注意審題。

總結:現代文閲讀由於其覆蓋面廣,綜合性強,而且分值高,因而成為僅次於作文的大項。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4

在小學語文考試閲讀題中,基本可分為以下幾種題型: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説,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xx故事,歌頌(讚美)了xx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xx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説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閲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

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説説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閲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閲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閲讀題的答題技巧5

一、要點滿足法。解答主觀性閲讀題,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

一般説來,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詞組或句子。

中高考閲卷評分都是按概括的要點來評分的,要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

二、沙裏淘金法。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要“依文解題”。

解題時就應在指定的段落中篩選信息,進行“沙裏淘金”,即排除多餘的無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語句。

注意:只要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儘可能利用或摘錄原文中的詞語和句子作答。

三、組裝焊接法。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提取有用信息,然後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重新進行“組裝焊接”,作恰當規範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

一般説,簡答題不會有現成的原句可以作為答案的,答題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關段落,所以就要我們對信息進行“整合”。

“整合”是現代社會一種相當常見的信息加工、處理方式,是對信息進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組的過程。下面有幾種方法作參考:

1、答題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鑲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題幹設置的問題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後再作信息提取。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定位提取。

2、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剝離整理,把信息轉化為合適的答案。

剝離就是剝落和分離,其實就是一種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於將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詞語分離;而整理則是對已經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調整和理順,主要表現為信息的數量確定、主次移位和順序排列等。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剝離整理。

3、按照命題的意圖和語言的特點對信息重新配置,通過概括、添加、轉化和潤色等,使之明確、通暢、簡潔和規範、即是重組優化

四、答案中的用語要儘量採用語文專業的術語和習慣説法;答案中的説法要符合文章的寫作時代或時下的流行説法。

這可以稱為隨俗順時法,比如:

結構方面的作用可以使用:承上啟下、過渡自然、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內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可用規範詞:強化、深化、昇華、畫龍點睛……

情節方面的作用常用詞:懸念、鋪墊、反差……

修辭方面的作用一般使用:反襯、對比、誇張、生動形象……

寫作手法方面的作用表述常用:欲揚先抑、欲擒故縱、象徵、虛實結合、寓褒於貶……

五、整體閲讀後,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後,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地解答題目、可以稱為“順藤摸瓜法”。

六、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幹信息,充分利用他題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為解答後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後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一部分、這可以稱為他山之石法。

七、答案用語要規範化,要儘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語病;同時,只要字數允許,在語意要準、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儘量多答點,即能用詞組作答的不用詞,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詞組。

因為既然不超字數,文字答得多點,要點往往能接近完備,否則,可能會丟東忘西,遺落要點,造成失分。

標籤: 閲讀 答題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ej4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