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縣城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優秀範文

縣城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優秀範文

縣城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優秀範文

縣城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優秀範文

縣委十三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理念,全縣“十二五”規劃中又將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作為重點任務。這一戰略部署,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順應廣大人民羣眾的企盼,必將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為了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根據縣委批轉的《政協臨澤縣委員會2011年工作要點》,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採取個別走訪、現場查看、會議座談的方式,對生態文明縣城建設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礎和條件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依託區域特色和相對優勢,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理念和“舉生態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態建設放在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優先地位,大力組織實施以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為載體的生態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構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台,為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1、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為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增添了引擎。2009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分三期四段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開發、蓄水泄洪、路橋配套、景觀設施、供水排污、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進。通過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 把昔日的污水河變成了清水湖,過去的爛河灘變成了黃金地,使縣城向東南延伸近3公里,面積擴大近1倍;通過節水,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建成了一批水利設施,提高了環境承載能力,推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積1300多畝,新增綠地12.8萬平方米,打造了水與城市、自然與生態和諧秀美的水景樂園,再現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風景帶、休閒娛樂帶、新型房地產開發帶和水系特色產業帶初步形成。

2、循環經濟發展為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注入了活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鼓勵引導和大力支持工業企業積極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環”生產方式,着力延伸產業鏈,走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路子,構建技術先進、清潔安全的工業體系。目前,依託臨澤工業園區這一循環經濟發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為主體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發酵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奧瑞金、長城、屯玉綠源等種子企業和匯隆公司為主體的種子加工和副產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番茄、蔬菜、紅棗、乳製品等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培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突出、企業優勢互補、產品梯次遞進和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經營清潔化、園區管理規範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3、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創造了條件。實施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閒置土地整理開發,開工建設沙河綠島、天鵝湖花園等住宅小區6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32平方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相繼建成城關廣場、文體中心、南環路等市政公益設施,城區建設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國道312線城區段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啟動實施,排水、排污管網及供熱系統穩步推進,城區集中供熱率達95%以上。

4、環保和節能減排為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提供了保障。噪聲、大氣和污水等環保監測設施日益完善,工業污染物通過治理達標排放已成為各企業的自覺行動,“三廢”得到有效控制,縣城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顯著增強。以鞏固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為着力點,深入開展城鄉清潔衞生大行動,大力加強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各種破壞和影響縣城環境行為的查處力度,城區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5、城區綠化美化為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打下了基礎。以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為目標,科學規劃設計,精心建設佈局,採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門前三包、大沙河綠地樹木認植認養等措施,相繼建成了城關廣場、鐵路廣場、濱河路、大沙河南北兩岸和奧瑞金廣場等綠化景觀,城市綠化檔次和水平整體提升,生態效應進一步凸現。目前,城區綠化面積154.5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68 %,綠地面積102.62萬平方米,綠地率達27%,城區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21.71平方米,形成了總量適宜、分佈合理、植物多樣、喬灌花草有機結合的綠化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由於我縣處於荒漠與戈壁包圍之中,生態保護與建設任務十分艱鉅,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態水平與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一是經濟發展基礎還相對薄弱。經濟發展的總量比較小,發展質量還不高,與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淡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沒有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偷排亂排生產生活污水、亂塗亂貼廣告、亂扔亂倒垃圾污水、人為破壞公用設施及生態建設成果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城區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能完全適應縣城發展的需要,人飲水水源地不符合環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方式原始,城區污水處理廠尚未開工建設。

四是縣城管理水平還需要加強。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住宅小區公用設施建設及綠化規劃落實不到位,城管單位管理權與執法權脱節,管護制度不落實,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仍然存在。

三、對策與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昇華。建設生態文明縣城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根據我縣實際,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要遵循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和經濟生態協調統一的原則,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縣城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共生。

1、建立指標體系,嚴格落實規劃。立足臨澤自然稟賦、區域特徵、經濟基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加快建立一套與“十二五”規劃相銜接,與二輪縣城總體規劃相吻合,由經濟、社會和環境等要素構成,涵蓋生態意識、生態行為、生態制度文明,包括物質基礎、生態宣傳、生態教育、生產行為、生活行為、環境質量、環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績效八個方面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指標體系。同時,制定出台《臨澤縣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重點、措施及各部門的職能職責,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保證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有序推進。

2、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綜合功能。把基礎設施建設與大沙河景區建設統籌謀劃,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賦予基礎建設文化屬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處理、清潔水源、城區路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加強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治理監測設施建設,提高達標排放率。增設垃圾回收點和垃圾箱等環衞設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資源,變廢為寶。整治各類架空線路,改造城區路燈,增設體現時代特徵的.景觀燈,提升縣城亮化美化水平。啟用生活垃圾填埋場,啟動污水處理廠建設,建立城區綠色交通體系,鼓勵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車,創造清潔、高效的生態交通環境。

3、堅持生態立縣,全力推進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把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為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動搖、領導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鬆勁、資金投入不減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設規劃,強力推進工程建設,切實把大沙河建成生態保護與綜合開發的精品工程,成為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新引擎、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平台和發展綠洲休閒旅遊的新節點。抓住中央把甘肅定位為“生態安全屏障”的政策機遇,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設計,從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園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兩園、五湖”的綠化美化,以此推動縣城整體綠化,全面提升城區綠化的檔次和水平,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社會和諧、充滿活力的生態文明縣城,營造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環保、宜業、樂居的幸福家園。

4、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轉型升級。抓住甘肅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區等政策機遇,以資源優勢為依託,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平台,以醫藥化工、玉米加工、番茄製品、乳製品、紅棗加工、食品釀造、種子加工等產業為重點,不斷延伸包括廢棄物再利用在內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旅遊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新型產業。適時淘汰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加大企業清潔生產督查力度,重點實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零排放”試點示範工程。加快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引導企業走“低碳”發展道路,鼓勵支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發展。提高新上項目的節能減排准入門檻,控制工業“三廢”。

5、培育生態文化,營造良好環境。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統領着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要把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貫穿於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全過程,堅持“民生為本”,把滿足人民羣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衡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堅持“文化為魂”,依靠文化力量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把生態文化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宣傳生態理論知識和生態保護法規,並藉助新聞媒體,適時對一些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不斷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生態文化和生態法制理念,調動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環境。積極組織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酒店和綠色家庭等活動,提倡講究衞生、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

6、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建設生態文明縣城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縣上應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督導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工作。要強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各項指標任務分解到單位、落實到個人,納入“三位一體”考核體系,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要建立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以經營的思想謀發展,以經營的手段搞建設,以經營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區各種生產要素,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使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依存,共同推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y3vo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