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關雎的教學設計反思

關雎的教學設計反思

關雎的教學設計反思

關雎的教學設計反思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以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在《詩經》中佔有很大比重,《詩經》中的愛情詩歌,大部分表現勞動人民純潔、樸實、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關雎》則是《詩經》中較為優秀的愛情篇章。那麼在教學《關雎》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教給學生什麼呢?

這是我師傅在上完課之後問我的一個問題,當時這個問題擲地有聲,重重地砸在我心裏。我發現我不知道怎麼去回答,腦袋裏一片空白。現在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教給學生以下幾點。

1、賞古韻。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充分説明了朗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讓學生明白詩歌的內涵,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熟讀,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像《關雎》這首詩,它在韻律上有這樣幾個特點:①雙聲疊韻。如窈窕、輾轉等詞。②重章疊句。這是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間更換少數幾個詞語,達到迴環往復的作用。③兩兩停頓。《關雎》每句四字,兩兩停頓。讀起來非常有節奏感。

所以在帶領學生讀這首詩歌的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體會這首詩歌的韻律特點,要讓他們去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同時還告訴學生朗讀這首詩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讀兩兩停頓的時候,中間要做到氣斷聲延,聲音要稍微延長點。關關—雎鳩。也可以讓一個學生範讀,其他同學點評,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體會評價詩歌朗讀。

2、體會情感。古語有云:詩言情,詩言志。在詩歌精煉的語言背後藴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學詩歌的時候帶領學生體會藴含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在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依據詩歌的特點進行教學。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君子和淑女這兩個人物上,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理解給這兩個人物貼上了固定性的標籤。當學生的回答超出這個框架範圍的時候,我就想方設法把學生拉回了自己設定的框架。其實詩歌貴在它的多義性,貴在它所展現的一種朦朧之美。像我這樣過於強調詩歌的形象性,等於是把詩歌給上死了。

教學詩歌要體會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師應該如何帶領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呢?我認為還是藉助語言這個載體,通過品味裏面的語言來帶領學生體會情感。但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這個方法應該是多變的,這樣可以避免課堂的單調。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①圖畫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以讓學生根據某一句詩或某一節詩給課文添加插圖。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象的平台,同時又豐富了學生對這句詩或這節詩的理解。②改寫法。讓學生將詩歌改寫成散文,從而將自己的理解寓於散文之中,在改寫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情感。③換詞法。這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換詞比較,體會詩歌中某個詞語所藴含的豐富意藴。

3、瞭解詩歌本身的特點。詩歌雖然有共同的一些特點,但每一首詩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樣是《詩經》當中以愛情為主題的優秀詩歌,《關雎》和《蒹葭》的特點就不一樣。《關雎》比較大膽直白,比較質樸;《蒹葭》則比較含蓄朦朧。所以我們在教學詩歌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體會這首詩歌本身的特點。《關雎》這首詩選自《詩經·周南》,是周南這個地方的民謠,這首詩歌的特點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現得是勞動人民純潔、樸實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這首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特有情感。但體會情感的過程不應該教師直接講述給學生,而應該滲透在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和引導性語言中,從而將課堂教學內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導入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現在的一些民歌導入,讓學生體會民歌的特點,這樣既為接下去的教學作了鋪墊,又滲透了一些民歌的相關內容,豐富了課堂教學。

以上是我在兩堂課後對《關雎》這篇課文的一些的理解和感悟。雖然有些理解不一定正確,但我畢竟用心思考過了。我相信只要堅持,只要多思,我能夠走得更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w08jno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