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學習《傷寒論》感想

學習《傷寒論》感想

學習《傷寒論》感想

學習《傷寒論》感想

談談學習《傷寒論》學習《傷寒論》首先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有人説,《傷寒論》是後漢張仲景所著,隔現在已一千七百多年,是過時而無現實意義的醫書了;只有明清兩代發展的温病學説,才有現實指導意義。關於傷寒與温病的問題,從寒温學説的源流來看,傷寒學説是温病學説的基礎,温病學説是傷寒學説的發展,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從寒温學説的內容來看,雖然傷寒六經和温病三焦、衞氣營血的辨證論治各自有其特點,不容混淆,但它們又都屬於外感病的範疇,是一類疾病中的兩類證治,顯然是相得益彰的。傷寒學説詳於表裏寒證治法而重在救陽,温病學説詳於表裏熱證治法而重在救陰,分開來各有缺陷,合起來便成完璧。

《傷寒論》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之一,古經皆有法無方,本經始有法有方,是辨證論治的光輝典範,是學習中醫的基礎醫學。只有學好《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和温病學,再加以積累豐富的臨牀經驗,才算得有真才實學的第一流中醫。

怎樣學習《傷寒論》,各人有各人的要求和看法,不能強求一致,這裏就個人的體會談幾個問題:

一、 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

有人説為了熟悉六經辨證,充實基礎理論;有人説為了更好掌握本論湯方,提高療效;也有人説為了晉升考核,都屬實際,所謂“學以致用”。除此以外,還要加一條更高的目的和要求,即通過《傷寒論》的學習,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為進一步提高中醫的學術水平作貢獻。

二、 傷寒是什麼病

傷寒者,顧名思義,乃傷於寒邪之謂,風為百病之長,寒之入客常假於風,故《傷寒論》以通篇所述者,皆風寒之證治也。然而《難經·五十八難》説:“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温、有熱病、有温病”。《素問·熱論》説:“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清代名醫王孟英説:“五氣感人,古人皆謂之傷寒,故仲師著論,亦以傷寒統之,而條分中風、傷寒、温病、濕、暍五者之證治”。我認為《難經》,根據《素問》熱論而廣其義提出傷寒有五;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本內、難而有所發展,著述《傷寒論》是對風、寒邪氣為病的辨證施治,這是狹義的傷寒,而不是泛指“傷寒有五”的廣義傷寒。仲景在《傷寒論》提出温病、濕、暍之名,闡明六淫為病,多有所屬。傷寒是風、寒邪氣致病,温、濕、暍是熱、濕、火等邪氣致病。《傷寒論》虛設温病、濕、暍之名而一筆帶過,而王孟英氏提出《傷寒論》為中風、傷寒、温病、濕、暍五者之證治,這一説法是值得商榷的。

三、 《傷寒論》有什麼實用價值

《傷寒論》包括《金匱》,總稱為《傷寒雜病論》,是仲景對東漢以前中醫學的總結。《傷寒論》是對外感病(包括某些感染性急性發熱疾病)診治經驗的專著。是祖國醫學的第一部臨牀醫書;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醫學。它把《內經》理論應用於臨牀實踐,以“六經”作為外感病的辨證綱領,將“八綱”具體化;把“八法”具體應用於臨牀;立方嚴謹,用藥配伍有度,為後世方劑學奠定了基礎。仲景的學術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內經》的基本理論,具有樸素的辨證觀點,對祖國醫學作出了承先啟後的重大貢獻。

但是,由於歷史條件限制,它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藥物發現不多,當時一部《神農本草經》只收載藥物365種,《傷寒論》113方(佚一方)所用的藥物一共才82種,正是由於當時藥物發現不多,因而也給仲景在臨牀實踐中帶來了一定的侷限性。《傷寒論》是千載遺書,由於成書於漢末,文字深奧,條文前後交錯,時有出現錯簡,文義不符,甚至可見明顯的文字錯訛。有的條文説理難通,值得可疑。對病例觀察不夠系統等等。對於他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對待,揚長避短,繼承發揚,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中醫要大量做的工作。

四、 學習方法

《傷寒論》的白文和注本都是學習本論的`重要而又寶貴的資料。白文(即原文)是仲景《傷寒論》的本來面貌,言簡意賅,研讀白文既可全面地探索原書的精神實質,又便於背誦記憶,有利於臨牀運用。白文的種類很多,目前通行的版本有二。一是金·成無己的注本,即《註解傷寒論》;一是宋·鐫治平(1065年)本,即高保衡等的原校本,該本已佚。前者以明·嘉靖間、汪濟明的刊本為善,後者原刻已不可得,現在僅存明·趙開美氏的復刻本。總之,宋金時的原刻傷寒論已不易見,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刻本,但兩者相較,成無己註解本已滲進了許多己見,又經展轉翻刻,出入更多,高校本雖是趙氏復刊,而趙氏是依照原書複製的,可能逼真於治平面目。1955年重慶市中醫學會編注,重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輯宋本傷寒論》,即據趙刻本經參閲有關著作進行校勘,並編列號次(398條),是學習本論原著較簡單而實用的一本書。

注書,從宋金時代成無己《註解傷寒論》起,至今有數百家之多。據曹炳章的《歷代傷寒書目》載有450種,汪良寄的《傷寒論書目》則有500多種。欲閲讀這些注本,恐怕難以辦到的,因為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也無必要。注家雖多,各有己見,但其編注方法不外兩種: 一是根據原條文註釋

標籤: 學習 傷寒論 感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v48d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