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依依惜別情》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依依惜別情》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依依惜別情》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依依惜別情》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難忘小學生活”分為“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都有“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此引導學生開展活動。“依依惜別”是第二板塊。課本配合主題給出了文體不同的五篇“閲讀材料”,供教師引導學生在圍繞主題開展活動時閲讀,藉以激起學生對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激之情;使學生在寫演講稿、感謝信、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鑑和啟發。而在具體開展活動時的材料遠不止於此,師生還可以有創造性地蒐集和設計。此次綜合性學習以學生自己開展的一系列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為主,靈活運用多種語文形式呈現活動成果,教師重在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活動中,教師有指導、多肯定,把每一環節做細、做實,使學生真正學會語文綜合性學習,並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學目標

1、用多種語文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2、會寫臨別贈言、簡單的倡議書、建議書、感謝信和演講稿。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同學一起組織策劃聯歡活動。

4、學會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5、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對學生的自由分組進行調控,確保學生的全員參與和活動質量。

2、活動過程中的引導、評價。

學生準備:

1、確定活動主題,討論、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

2、指導學生寫臨別贈言,開展“為母校做點事” 的實踐性活動,籌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3、及時記錄活動感受。

四、教學過程

(一)小結導入,瞭解各小組活動主題及活動形式。

1、小結“成長足跡”板塊的收穫,引入“依依惜別”專題的學習。

2、肯定各小組在活動最初,根據書上的3條“活動建議”(媒體出示),都圍繞主題有創意地進行合作學習。

(設計意圖:因為前一階段剛剛進行了“成長足跡”板塊的綜合性學習,同學們的活動成果精彩紛呈,甚至還沉浸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中。在這種前提下,教師適時引入第二板塊“依依惜別情”的學習,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又對他們在這一板塊的學習充滿期待。)

3、全班交流圍繞“依依惜別情”這個主題,各小組具體採用什麼形式來進行合作學習的。

預設:(1)製作紀念卡、紀念冊,把臨別贈言寫在上面。(板書:“臨別書情”)(2)離校之前為母校做點事。如:捐書、澆樹、大掃除等,(板書:“活動表情”),並寫有感謝信、建議書、倡議書。(板書:“文字傳情”)(3)策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4、教師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瞭解到有的小組抓住一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有的小組巧妙地將幾種形式組合到一起,難度更大,更具挑戰性。

(設計意圖:前期具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力求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展現出小學階段最後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高水平,即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態度和探索、研究的過程,並在各環節給予一定的指導。今天的交流彙報課,更是把學生的活動形式進行歸納小結,有“臨別書情”,有“活動表情”,還有“文字傳情”,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明白,還有哪些活動形式值得借鑑和嘗試。)

(二)多種形式展示活動成果。

1、請一個小組上台展示全程的活動成果(包括活動方案、活動過程、活動小結)。

2、教師給出要求:在台下看的同學要用心看,看完要發現優點,指出不足,還要提出建議。

(展示活動成果略)

3、根據教師在大屏幕上給出的評價提示:

a.在內容上是否體現了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b.是否很好地表達出對同學、老師、母校的依依惜別之情。c.小組合作是否有分工,組員是否積極參與其中,活動效果如何。d. 形式是否有創意。

每位同學根據提示選擇一個方面進行評價。每個小組選一名同學抓關鍵詞進行快速記錄,然後小組內討論、彙總,最後在全班進行綜合評價。

(師巡視、指導。)

4、全班進行綜合評價。(先由學生評價、教師再評價。)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力圖教會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可以從內容、情感、小組合作、活動形式等幾個方面入手,當然也鼓勵有創意地表達。評價時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有新意的思路和表達以及有特點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此處對這一小組的綜合性評價是為了讓別的小組得到借鑑和啟發,進而對本組活動進行不斷完善和提高。)

5、在評價之後小組間相互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動”起來,都參與進來,並且小組間相互評價,各組根據評價再修改、完善活動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是主體,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這不僅體現在前期活動過程中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還體現在活動全程都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隨時發現,積極評價,不斷完善。真正使課堂上的交流彙報不流於形式,不浮於表面,而是動態生成的。)

6、其他各小組繼續展示活動成果。(考慮到時間等因素,接下來上台的每個小組,只選擇活動中最具特點,最有創意,活動中最令自己受益的環節進行展示。)

7、每個小組展示完,全班都要進行評價。或發現優點,或指出不足,或給出建議。

(設計意圖:考慮到課上時間有限,同時又想讓更多的小組上台進行展示,所以此環節讓各組進行片段的展示,選擇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但是教師也有預設,如寫了倡議書的小組,大家還有沒有倡議內容進行補充;策劃畢業聯歡會的小組,考慮得是否周全,大家是否還有繼續報名的節目;寫建議書的小組,建議是否提得合理,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措辭是否委婉等等。總之,讓學生在今天這堂課上,又有新發現,又有新點子,又有新收穫。)

8、教師小結並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處教師的小結不僅是對今天這堂課的小結,也是對“依依惜別情”這一板塊為期一週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小結,更是對學生今後進入中學繼續進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引領與鼓勵。)

9、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上台的小組下節語文課,繼續和大家分享。

五、教師臨別贈言。

1、臨別之際,老師也想對你們説(配樂播放課件):略。

2、教師深情送上祝福並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親歷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全過程,目睹他們在活動中一點點的進步,由衷地為他們的成長、收穫而喜悦。即將畢業之際,面臨與孩子們的分別,憶及相處的點點滴滴,百感交集,所以,用最真誠的心送上最真誠的祝福,讓真情在心間流淌,讓珍惜將美好定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pkol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