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定位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定位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定位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定位

從20世紀初起,註冊會計師服務項目有了較大的發展。從提供單一產品--對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發展到提供廣泛的鑑證服務項目,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1對其進行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所走過的曲折歷程。在這個過程裏,認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將會降低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可靠性的觀點,成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在註冊會計師鑑證業務報告體系中確立地位的主要障礙之一。然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筆者通過對歷史爭論的考察,試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的關係進行重新定位。

(一)歷史爭論--作用相斥

隨着人們對報表審計中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的深入,是否對內部控制進行單獨評價及報告作為難題之一逐漸浮出水面,成為歷史上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而爭論的焦點在於: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出具是否會降低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可靠性。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財務領域的學術研究逐漸表明,年度財務報告僅僅是債務和權益投資的部分決策因素,而對季度會計信息、內部控制、預測等信息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明顯。於是,一些學者開始對註冊會計師進入這些領域的可能性進行了論證,並使用問卷表來調查公眾對此的態度。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953年出版的《註冊會計師手冊》中指出一個新建議:在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的意見中,應包括一個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意見。這個建議立刻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指出:對內部控制在審計報告中加以評價容易引起誤解。到60年代,《審計程序説明書第49號--內部控制的報告》把在審計報告中是否需要説明內部控制的權利交給了管理當局。這使得如何表達對內部控制評價的意見成為一個更加突出的問題。1980年,《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內部會計控制的報告》取代了《審計程序説明書第49號》,《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指出:為了表示意見,註冊會計師必須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構。審查既可獨立進行,也可以結合財務報表審計進行。可見,《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採取了折中的態度,這也反映了實際中人們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二者關係認識上的轉變。

在長期爭論的基礎上,人們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的認識於80年代末出現了明顯的改變。1988年,《審計準則公告第60號--審計師對關注到的內部控制結構相關事項的傳達》被頒佈,該公告要求註冊會計師就控制環境、會計制度和控制程序中存在的重大不足與審計委員會進行溝通。199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利用法(FDICIA),這一法律規定:所有資產大於2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管理當局必須對內部控制結構的有效性進行聲明。該法同時還要求註冊會計師對管理當局的報告進行驗證。21993年,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頒佈了《鑑證業務準則第2號--財務報告外的內部控制報告》及《鑑證業務準則第3號--符合性鑑證》,對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報告及註冊會計師對其進行評價並表示意見提供指導。至此,對於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報告關係的爭論,以職業規範對內部控制評價及出具報告的認可而告一段落。實踐的發展告訴我們,對內部控制進行單獨評價及報告是因實際需要而產生的,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是獨立審計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確選擇。

(二)關係重新定位

雖然對於內部控制報告與審計報告關係的爭論已告一段落,但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否影響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審計報告的可靠性?二者的關係到底如何定位?筆者試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審計報告是註冊會計師對於被審計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這裏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當局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方面財務信息的手段。一般地,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註冊會計師以第三者身份,對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報表進行檢查,並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作出獨立鑑證,以增加會計報表的可信性。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註冊會計師對被評價企業內部控制聲明書發表評價意見的書面文件。內部控制聲明書是企業管理當局對其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所作的認定。按最新理念,企業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要素。註冊會計師接受委託對企業管理當局的內部控制聲明書中的認定進行鑑證,並發表評價意見,以滿足利害關係人對此信息的需求。

從審計報告與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比較中可以看到:審計報告僅僅是對企業年度財務信息的鑑證,範圍較小,時效也較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則是對"……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的鑑證,範圍廣,時效也較長。正因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過程的鑑證,審計報告是對結果的鑑證,所以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會對註冊會計師的報表審計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表面上的意見類型的一一對應,即不能認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無保留意見,則審計報告也應該是無保留意見。由於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整個企業範圍內的、某個時期的全過程的鑑證,而審計報告是當年度財務信息發表意見,故財務報表所示財務信息的合法、公允及會計處理方法保持一貫並不表示整個企業的內部控制也一定是完整、合理及有效的;同理,企業內部控制在完整性、合理性或有效性上存在重大缺失也不等於企業當年財務報表一定不可信。內部控制對財務信息的影響是一種基礎性的影響,是一種過程性的影響。

審計報告側重於向信息使用者傳遞被審計企業當年度或短期的信息,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反映出來的信息則具有長期性的影響。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審計報告所提供信息不足的補充,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為增加證券市場及其他資本市場的透明度及有效性發揮着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道格拉斯·R·卡邁克爾約翰·J·威林翰卡羅·A·沙勒著劉明輝胡英坤主譯.《審計概念與方法--現行理論與實務指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2.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香港會計師公會.《高級審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超越企管出版研發組.《內部控制制度作業要點及實務--公開發行公司自我評估規範》.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新聞局局版.1999

4.文碩.《世界審計史》.企業管理出版社.1996.第二版

5.王光遠等編著.《會計大典第十卷--審計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6.閻金鍔陳關亭.《內部控制評價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7.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會計研究》.2000.5

8.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論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研究》.2000.9

標籤: 報告 審計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dyjy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