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鬱鬱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⑵收集整理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資料。

2、能力目標:

⑴揣摩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⑵通過閲讀把握課文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繫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鮮明,藴涵深刻。在誦讀中引導學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聯想法:

課文用文字描繪托爾斯泰肖像畫,尺水興波,縱橫捭闔,主要得益於大量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這給讀者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活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托爾斯泰的外貌。品評語句,深透理解課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似累累鉅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峯的三部長篇小説。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投影)

作者簡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裏,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期間出版了第一奉詩集《銀弦集》。此後,新作迭出,文學成了他畢生追求的事業。小説劇、詩歌、傳記、散文特寫,各種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學傳記和小説創作方面。主要作品有: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寫的傳記《三位大師》和《羅曼羅蘭》等,小説《焦燥的心》《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一顆心的淪亡》等等。他的小説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驅使下的命運遭際,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進行細膩的工筆式描繪。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瘋狂肆虐而無能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於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市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不義發出了無聲的控訴和抗議。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範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後學生自讀,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⑴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廣袤(mào)無垠犀利(xī)禁錮(gù)滯留(zhì)頷(hàn)首低眉尷尬(gān gà)黝黑(yǒu)熾熱(chì)鋥(zèng)亮⑵釋義: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鋭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滯留:停留不動。

鶴立雞羣: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羣人裏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着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2、學生自由誦讀,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徵,思考:

⑴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⑵從文中找出運用誇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鬚髮、髮膚、鼻子、眼睛的語句,並品評其表達效果。

⑶文中第8語段“托爾撕秦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麼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明確:

⑴如:“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托爾斯泰並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⑵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鬚髮: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描寫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的敏鋭、犀利。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徵突出,而且使人產生無盡的聯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誇張是故意言過其實,儘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託翁的形貌特徵。“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⑶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表現他眼睛深刻、惟確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藴藏着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結冰,友善使之和緩,激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尾語段則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學生精讀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豐富內涵。

四、聯繫背景材料,深展感悟思想內容

1、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學生仔細揣摩下列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多媒體顯示)

⑴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

⑵……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⑶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學生研討後積極發言,教師明確:

⑴作者引用高爾基的這句話,從修辭手法上看是誇張,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事實上,托爾斯泰是和巴爾托克、莎士比亞比肩的偉大文學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文中有句話可以為此作出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⑵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於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⑶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峯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貧困的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裏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秒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2、合作研討:

⑴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雲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⑵課文一方面説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説他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説的“幸福”的含義?聯繫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一起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⑶作者在課文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但聯繫全文看,讀者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這是為什麼?前半部分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麼作用?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提示:

⑴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於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並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髮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⑵作者説,“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就是説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這句話與“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並不矛盾。“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自己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致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⑶課文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寫他臉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説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繫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緻的刻畫,同時也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讚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3、學生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曾説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文中的比喻和誇張把讀者帶進無窮想象的空間,尺水興波,縱橫捭闔。

五、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説:“讀托爾斯泰的小説,總似乎讓人能所到一種深深的歎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着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於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峯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着大鬍子穿着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2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於空地,濃密的鬍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脣,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像米開朗琪羅畫的摩西一樣,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人們無不試圖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蓋着面孔的頭髮,修剪瘋長的鬍鬚,以他年輕時颳去鬍鬚的肖像作為參照,希望用魔法變出一張光潔的臉。──這是引向內心世界的路標。這樣一來,我們不免開始畏縮起來。因為,無可否認的是,這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男子長相粗劣,生就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天才的靈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靈魂的工作間,比起吉爾吉斯人搭建的皮帳篷來好不了多少。小屋粗製濫造,出自一個農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臘的能工巧匠建造起來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橫樑──小眼睛上方的額頭,倒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在四方臉中間,我們見到的是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拳頭打塌了的樣子。在亂蓬蓬的頭髮後面,怎麼也遮不住那對難看的招風耳。凹陷的臉頰中間生着兩片厚厚的嘴脣。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這副勞動者的憂郇面孔上籠罩着消沉的陰影.滯留着愚鈍和壓抑:住他臉上找不到一點奮發向上的靈氣,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間那種像大理石穹頂一樣緩緩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沒有一點光彩可言。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講真話。無疑,這張臉平淡無奇,障礙重重,沒法彌補,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這張臉矇昧陰沉,鬱鬱寡歡,醜陋可憎。從青年時代起,托爾斯泰就深深意識到自己這副嘴臉是不討人喜歡的。他説,他討厭任何對他長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這麼個生着寬鼻子、厚嘴脣、灰色小眼睛的人,難道還能找到幸福嗎?”正因為如此,他不久就任憑鬚髮長得滿臉都是,把自己的嘴脣隱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鬍鬚裏,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雲才消除了;

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

永遠流浪的滅才靈魂,竟然在一個土頭土腦的俄國人身上找到了簡陋歸宿,從這個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東西,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從少年到青壯年,甚至到老年,托爾斯泰一直都是長相平平,混在人羣裏找都找不出來。對他來説。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什麼不合適。一個人長着這麼一張在俄羅斯隨處可見的臉,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會議,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幫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場上賣麪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舉起十字架從跪地的教徒的頭上掠過。帶着這麼一張臉,你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不管穿什麼服飾,也不管在俄國什麼地方,都不會有一種鶴立雞羣、引人注目的可能。托爾斯泰做學生的時候,可能屬於同齡人的混合體;當軍官的時候.沒法把他從戰友裏面分辨出來;而恢復鄉間生活以後,他的樣子和往常出現在舞台上的鄉紳角色再吻合不過了。要是你看到一張他趕着馬車外出的照片,還有個白鬍子隨從與他並排坐着,你也許要動腦筋想上好一陣,才能判斷手握韁繩的是馬車伕,坐在一旁的是伯爵。再看另一張照片,是他在同一些農民交談。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農中間的列夫是個有地位有錢財的人,他的門第和身份大大不同於格里高、伊凡、伊利亞、彼得等在場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沒有特徵,完全屬於普通的俄羅斯人,因此,我們得把他稱為普通人,而且此刻會產生這麼一種感覺,即天才沒有任何特殊的長相,而是一般人的總體現。昕以説,托爾斯泰並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圍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因此,那些第一次見到他的人,一開始都無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們有的坐火車旅行漫長的路程,有的從圖拉駕車趕來,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他們早就形成了對他的主觀概念,希望從他身上找見威嚴非凡的東西,希望看到一個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於一身。在即將親眼見到大活人之前,他們對自己所想像的這位文壇泰斗形象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心的期望擴大到誠惶誠恐的地步。門終於開了,進來的卻是一個矮小敦實的人,由於步子輕快,連鬍子都跟着抖動不停。他剛進門,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來,然後突然收住腳步,望着一位驚呆了的來客友好地微笑。他帶着輕鬆愉快的口氣,又迅速又隨便地講着表示歡迎的話語,同時主動向客人伸出手來。來訪者一邊與他握手,一邊深感疑惑和驚訝。什麼?就這麼個侏儒!這麼個小巧玲瓏的傢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臉。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甓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彷彿被催眠術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俺飾郜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人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對此,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等上百個人都怍過無可置疑的描述。

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儀僅持續了一秒鐘,接着便刀劍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與和藹的笑容。雖然嘴角緊閉,沒有變化,但那對眼睛卻能滿含粲然笑意,猶如神奇的星光。而在優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光,轉眼又因憂鬱而黯然失色,罩上陰雲,頓生淒涼,顯得麻木不仁神祕莫測。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鋭利,可以像手術刀、像 x射線那樣揭開隱藏的祕密,不一會兒意趣盎然地湧出好奇的神色。這是出現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高爾基對它們恰如其分的描述,説出了我們的心裏話:“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

虧得有這麼一對眼睛,托爾斯泰的臉上於是透出一股才氣來。此人所具有的天賦統統集巾在他的眼睛裏,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豐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峯之間一樣。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對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隻獵鷹從高空朝一隻膽怯的耗子俯衝下來,這對眼睛不會放過做不足道的細節,同樣也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它們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處,同樣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燈光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這一對爍爍發光的晶體具有足夠的熱量和純度,能夠忘我地注視上帝;有足夠的勇氣注視摧毀一切的虛無,這種虛無猶如蛇發女怪那樣,看到她的人就會變成石頭。住這對眼睛看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情,除非讓它們陷入無所事事的白日夢中,在優雅而快活的夢境裏默默無聲地享樂。眼皮剛一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地追尋起獵物來。它們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扯掉,把淺薄的信條撕爛。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豐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3

《列夫·托爾斯泰》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寫他長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説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繫全文看,我們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寫他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

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緻的刻畫,同時也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讚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輔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本文是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運筆在方寸之間,卻洋洋灑灑,數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裏,作者又並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大肆鋪排,有時,某一局部,數十句、數百言精雕細刻,給讀者留下深刻強烈的印象。再有比喻、誇張的大量運用,把我們帶進無窮想象的空間,讓我們盡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義。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誇張更加突顯託翁的形貌特徵。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特徵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韻味無窮。 髭(zī):嘴邊上的鬍子。

鬈(quán):彎曲的頭髮。

米開朗琪羅(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建造師和詩人。

摩西:《聖經》中猶太人的首領。

吉爾吉斯人:居住在中亞的一個民族,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白夜》《罪與罰》《白痴》《卡拉馬左夫兄弟》等。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gù):束縛,限制。

鶴立雞羣: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羣人裏頭顯得特別突出。

圖拉:俄羅斯圖拉州的首府。托爾斯泰的莊園就位於距圖拉市10公里的地方。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頷(hàn)首低眉:低頭顯示很謙虛恭敬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鋥:念(zèng)

廣袤(mào)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蛇發女怪:古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全文每段概括:

第一自然段:鬚髮的特點

第二自然段:面部輪廓、結構

第三自然段:面容表情

第四自然段:長相平平

第五自然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自然段:目光犀利

第七自然段:目光藴含豐富

第八自然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自然段:眼睛的犀利與人生的不幸

全文在結構上由兩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第1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鬚髮的特點。 第2段,主要描寫托爾斯泰的面部輪廓、結構。 第3段,進一步刻畫托爾斯泰的面部特徵,重點描寫其面容表情。 第4段,寫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 第5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突出托爾斯泰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藴藏着豐富的感情。 第8段,揭示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大量的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不僅追求形似,而且力求形神兼備誇張更加託顯出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誇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儘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例如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目光的描寫,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誇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鋭、犀利表現得極為生動形象,而且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試從課文再找出運用誇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鬚髮、皮膚、鼻子的句子,並仔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精析: 設置本題意在結合課文掌握誇張的修辭手法,並學習運用。 答案: 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鬚髮:一綹綹灰白的……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這些誇張性的描寫,不僅使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

課文研討

一:(1—5段)外貌的平凡普通,醜陋粗鄙的外表

第一段: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多發,鬍鬚濃密

第二段:面部輪廓結構

第三段:面容表情—陰沉

第四段:説明了他是俄羅斯普通大眾的一員

第五段:説明了他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二:(6—9段)通過深邃的眼睛來表現托爾斯泰的精神

第六段:描寫了他犀利的目光

第七段:他的眼睛裏藴藏着豐富的情感

第八段:寫出了他眼睛的威力

第九段:讚美托爾斯泰的目光,揭示托爾斯泰的不幸

賞析句意

(1)這道目光就像一把……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

句意解釋: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犀利的目光”比作“鋥亮的鋼刀”,暗示托爾斯泰對時代的觀察與認識十分深刻。

(2)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

句意解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中藴含了深刻的情感,讚美了托爾斯泰能將世間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觀察力,並在作品中展現了社會的各個層面。

(3)這對珠寶有魔力……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句意解釋: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於對社會、人生的觀察、研究,又經過自己的思想的加工,並用他的筆表現出來,展現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4)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句意解釋:匕首指托爾斯泰的眼睛。主人指在社會中生活的人(作品所反映的對象)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目光敏鋭犀利,對現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甚至引起統治當局的恐慌。

(5)具有這種犀利眼光,……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句意解釋:這句話充分表達了智者的痛苦,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苦難及其原因,並盡其畢生去改變,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是他最大的痛苦。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4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並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視心靈的手法,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佈置學生查閲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通過媒體,查閲茨威格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瞭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19世紀下半葉的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許多進步作家被陷害、監禁或流放而列夫·托爾斯泰以他犀利的筆鋒解剖和批判了那個病態的社會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這樣評價説:“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托爾斯泰,真沙皇對托爾斯泰無可奈何,而托爾斯泰卻在動搖着他的統治”一個作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補充、歸納:

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復活》使托爾斯泰達到了藝術高峯,是他實踐了“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標誌”。

2.放映幻燈片,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正音、鞏固,重點詞語列舉如下:

(1)給加線字注音

鬍髭 長髯 鬈髮 禁錮 頷首低眉 鋥亮 廣袤無垠

(2)解釋下列詞語

器宇 禁錮 鶴立雞羣 正襟危坐

軒昂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廣袤無垠

三、整體感知

生自行朗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可分幾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在描寫過程中,為什麼重點描寫他的眼睛?

要求:朗讀課文時,要在書上作出必要的標記,並思考問題,然後小組討論,之後互相交流

放映托爾斯泰的肖像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前面的彩色插圖加以體會)

閲讀、觀賞和討論後明確:

1.可分兩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二、(6~9)段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的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2.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眼睛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地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讀:找五名學生每人讀一段,思考: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討論明確:可用課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擇要如下:

(1)鬚髮:多毛、鬍鬚濃密

(2)面部輪廓結構: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徵:憂鬱、愚鈍、壓抑

(4)長相:長相平平、普通

(5)拜訪者失望之情

2.刻畫這些特徵時,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找出來並説説作用

(此處要明確誇張的含義以及作用,並從課文中找出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句子,並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誇張聯袂運用,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人物形象生動可感

3.讀了這一部分,再次觀看肖像圖片(或彩色插圖)思考:你如何評價托爾斯泰的相貌?交流討論,總結如下:

長相粗鄙:多毛、濃鬍鬚、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師總結

本部分前幾段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生動描述了拜訪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通過閲讀,我們又全方位的瞭解了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徵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這樣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1.你覺得作者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為什麼?

2.熟讀課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傾向的語句,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1.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內容是什麼?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是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突出的特點是:

(1)托爾斯泰的外貌平庸醜陋;

(2)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羣裏分辨不出來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傾向的語句,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舉例如下:

(1)“有長者風度,天父般地如捲起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2)“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等

擇要概括:慈祥、善良,並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二、感悟研讀文本

學生推薦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朗讀第二部分,其他同學聽讀思考:

1.本部分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麼?(標畫原文回答)

3.在寫法上,與第一部分異同點是什麼?

學生結組討論、交流,並確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討論、明確:

1.都寫了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擇要概括:

(1)寫犀利目光;(2)寫目光藴情豐富;(3)眼睛有威力;(4)讚美目光犀利,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有準確的洞察力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引用高爾基的話,誇張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

(相關的語句還有很多,要求學生細加體會,討論交流)

3.這個問題要做重點研讀:

(1)相同點是比喻和誇張聯袂運用

(2)對不同點的研讀,結合課下學生查閲茨威格的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討論進行:

讓學生討論:最美的墳墓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説是最美的?

明確:

因為托爾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於“平民化”:持齋吃素、從事體力勞動、耕地、挑水澆菜、製鞋;並希望放棄私有財產和貴族特權,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見衝突,家庭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後來他終於祕密離家出走,途中感冒,於1910年11月20日(俄歷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加上在《復活》中反對上帝,不信來世,被官方教會革除了教籍,墳上沒有豎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爾斯泰以他深邃而豐富的思想,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因而最簡陋的墳墓被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由此和課文進行比較,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擇要概括為:

不同點是前者寫粗鄙、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後者寫眼睛是珠寶、精美絕倫,正是寫他靈魂的高貴,前後構成對比,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鮮明的藝術效果

 三、教師總結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讚美之情只有當我們閲讀了他的有關作品,才會理解茨威格為什麼會對托爾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評價

四、質疑問難

可結合課後練習第二題進行,以討論的方式解決,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討論

課文一方面説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説他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説的幸福的含義?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標準是能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那麼托爾斯泰這個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從另一方面説,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它卻徒勞無功,這是痛苦的托爾斯泰是不幸的,從托爾斯泰晚年厭棄貴族生活,毅然放棄財產,以致於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後離家出走,客死在火車站這一經歷可以看出這一點)

 六、拓展延伸

1.查閲有關資料,寫一篇小論文,論題為:托爾斯泰是幸福還是不幸

2.課外閲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托爾斯泰》並進而有計劃地閲讀三大代表作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7w8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