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秋水》教案參考

《秋水》教案參考

《秋水》教案參考

《秋水》教案參考

《秋水》教案參考

一、 導入:

我們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含義深刻。其中有兩個成語,一個是“ 望洋興歎” ,一個是“貽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麼作品嗎?(《莊子?秋水》)有誰能説一説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望洋興歎: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貽笑大方:讓內行者見笑。)

二、 介紹作者及《莊子》

莊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縣附近)人。大約生於公元前四世紀中葉,死於公元前三世紀上半時期,與孟子同時或稍後。他作過蒙城漆園吏;楚威王要拜他為相,他拒絕了。

《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後學者所著。一般人認定,“內篇”七篇是莊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門人和後學者所著。它是一部唯心主義哲學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莊子》一書的思想核心.即清靜無為,順應自然,隨從世俗,反對人為,棄聖絕知,否定現實的進步和鬥爭。

《莊子》中所宣揚的社會理想是人類遠古,所謂“其卧徐徐,其覺于于”;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莊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當時封建制代替了奴隸制,大批的貴族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他們極盡詭詐殘酷,貪婪無厭,窮奢極欲。莊子反對“知”、“聖”,詛咒黑暗,往往是基於此而發。在後學中更明確指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種深刻的批判精神,體現了《莊子》文章一定的現實意義,對後代也有積極影響。

三、 整體感知課文

《秋水》是《莊子?外物》中的一篇。課文節選的是《秋水》篇的開頭一段,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説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學生思考:全文可分為多少個層次?怎麼劃分?每層講什麼?

明確:全文分兩層:第一層(“秋水時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二層,寫河伯見到大海後自歎不如。

四、 思想內容分析:

1、 分析第一層

提問:本層共兩句話,每句講什麼?

明確: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的驕傲自滿。

提問:河伯驕傲自滿的神態、心理可用什麼成語概括?

(參考:躊躇滿志、夜郎自大)

板書設計 :

百川灌河——雄壯

黃河

不辯牛馬——開闊

第一層

欣然自喜——躊躇滿志

河伯

天下之美盡在——夜郎自大

2、 分析第二層

提問:見到大海,河伯為什麼會望洋興歎?

明確:對於接納眾流、浩瀚無垠的大海來説,黃河與之相較,又實在是太渺小了。當河伯懷着洋洋自得的心情向東而行,到達北海,“東面而視”時,滿眼所觸及的是無邊無際的茫茫海水,這和“不辯牛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還有自知之明,頓覺自己的見識局於一隅,自愧弗如,故而會望洋興歎

提問:河伯是怎樣進行自我批評的?

明確: 首先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輕視伯夷的事例,證實了自己的淺薄。最後以一個“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即勢必遭到“大方之家”的恥笑。批判層層展開,步步深入,一個狂妄自大,又將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躍然坻卜,呼之欲出了,從而揭示了反驕破滿的主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書設計 :

東面而視

大海

第二層 不見水端

責己狂妄

河伯 批己淺薄

貽笑大方

3、 小結 提問:本文對我們有何啟示?

明確:我們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那就是説一個人的見識總是有限的,見聞再多,也不能驕傲自滿。(學生説出諸如“人貴有自知之明 ”、“ 知恥近於勇 ”、“謙受益,滿招損”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自大由於無知”、“ 有比較才有鑑別”等,都應予以肯定。)

五、總結本文有關的語法

(一)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直流。)

不辯牛馬。(“辯”通“辨”,分辨,辨別。)

(二)一詞多義

望洋向若而歎曰。(名詞,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動詞,如、及、比得上。)

(三)詞類活用

順流而東行。(方位名詞作狀語。東:向東面。)

東面而視。(方位名詞作狀語。東:朝東,向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少:認為…;少,小看;輕:認為……輕,輕視。)

(四)句式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句。賓語“己”置於動詞謂語“若”的前面)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見……於,表示被動,可譯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不是……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説,而且,用於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 意思。)

六、分析本文寫作特點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説理,因此將客觀的東西主觀化,用擬人的來表現海、河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河伯的沾沾自喜和對海神若的談話就是如此,另外,在論説時,文章採用了引申譬喻的方法,以小見大地擴展話題。比如文章開始寫的是水之大,而河伯對海神若的談話則提到了仲尼之聞與伯夷之義,就由 水勢的大小拓展到道德學問的方面來,使文章的內涵更豐富,主題更深刻。

秋水

教學目的:

1、 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本文寓意。

2、 瞭解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2、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教學重點:

1、 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 瞭解“非……則……”和“見……於……”兩種固定句式及“望洋興歎”“貽笑大方”兩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1、 藉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 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歎。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魯迅>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過中國古代的一位作家:“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所説的這個人是誰呢?對,這個人就是先秦時期的哲學家、散文家莊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後,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們知道道家學派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老子和莊子被後世人合稱為“老莊”。老子的思想是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慾,無為而治,莊子是在老子的基礎之上,繼承並進一步發揚了老子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順應自然,用莊子的話來説就是“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就是莊子最基本的哲學思想。

莊子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他的弟子門人合著的《莊子》一書中,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一些著作,經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莊子》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板書)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構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莊子》一書共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雜篇11,《秋水》選自外篇,好,下面我們就來研讀文章,。

三、教師範讀(帶感情)、正音:

涇jìng 涘sì 渚zhǔ 殆 dài

四.學生齊讀,初步感知

文章特別短小,只有5句話,文字比較淺顯,所以下面就請大家參照註釋,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鐘)

五.文章講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時,什麼用法,名→動(板書)

百川,是一百條河流嗎? 河,是指黃河,古今異義詞(板書)

2.再看第二句:

涇,通假字(板書)辯,通假字(板書)

3.前兩句分析:

前兩句給我們描寫了怎樣一種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節一到了,“百川灌河”(板書)河水氾濫,氣勢如何?非常壯觀,“涇流之大……不辯牛馬”,是説暢通無阻的水流是這麼大,以至於河兩岸和沙洲之間,都分不請是牛是馬了,“不辯牛馬”(板書),這是進一步説明黃河的壯闊。

4.第三句。

於是焉,如何譯?在這個時候 以………為,就是以為之意 美,美景,形→名(板書)

盡在己,全要自己這裏

問:這時候河伯為什麼會“欣然自喜”?

明確:他是黃河之神,看到黃河這麼壯闊,(板書“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這是它的功勞,當然就洋洋得意起來,這反映了他的什麼心理?---驕傲自滿。

5.第四句:

順流而東行:東,向東走,名→狀語(板書) 至於:到了的意思,古今異義(板書)

東面而視:面,面對,面向,名→動(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後,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不見水端”(板書)這説明了大海的什麼特點?----廣闊。

6.第五句:

旋:掉轉

面目:臉,古今異義(板書)

成語“望洋興歎”的由來

聞道百:聽説了很多道理。定語後置(板書) 莫己若:賓語前置(板書)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板書)

少:小看,形→動,意動(板書)

非………則……:如果不是………就……

見………於……:被………所…… 固定句式(板書)

成語“貽笑大方”的由來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異義(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廣闊後,是怎樣的神態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興歎” (板書)

問:為什麼要歎息呢?

------這個時候它才認識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為自己的驕傲自滿而感到慚愧,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板書):批評自己的狂妄無知,驕傲自滿。

六.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①人貴自知之明;

②謙受益,滿招損;

③自大由於無知;

④知恥近手勇;

⑤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較才能有鑑別。

七.寫作特色:

好,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是不是也體現了莊子散子的總體藝術特色呢:

①想象奇幻√②構思巧妙③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④文筆汪洋恣肆⑤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明確:不全是。就本文來講最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現在:

1.巧設比喻:本文要説明的是人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比喻,非常生動,化抽象為形象;

2.對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黃河的壯闊和大海的廣闊進行對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辯牛馬”,後者是“不見水端”“難窮也”;還有把河伯前後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後來是“望洋向若而歎”。

八.小結:

這篇文章以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為喻,説明一個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會貽笑大方。講地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也使我們初步瞭解了莊子散文的一些藝術特色,感受到了先秦諸子散文的博大精深。

備用材料:

為了使同學們對莊子的散文特色有更多的瞭解,現在我們看看莊子的《秋水》的第二段,請大家打開課本配套用書《精品閲讀》132 頁。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讀後感。

標籤: 教案 秋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0ygoom.html
專題